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为非化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
一、流行特点
本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北方地区以夏季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而在南方地区则在冬春季节流行。
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传染,有时爆发流行。
以4-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最多;在流行初期猪群中,往往突然死亡1-2头健壮大猪,以后出现较多的发病或死亡病猪;如能及时用青霉素治疗,常能得到显著疗效,终止此病的流行。
二、临床特征
败血症型:为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个别健壮猪突然死亡,未表现任何症状。
多数病猪则表现减食,或有呕吐,寒战,体温突然生高达42°C以上,常躺卧不愿走动,大便干。
有的后期腹泻;皮肤上出现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红斑,指压时褪色。
若小猪得猪丹毒病时,常有抽搐神经症状。
疹块型:亚急性型猪丹毒,皮肤表面出现疹块是其特征症状,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
现实生产中较少见此类性病例。
慢性型:这种类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的,主要病症是心内膜炎或四肢关节炎。
三、病理变化
急性型的死猪以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肾、脾肿大为特征;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
肾浴血肿大,呈似大紫肾,包膜散在弥漫暗灰色不规则斑纹,被膜易剥离,呈花斑肾。
脾充血肿大,紫红色;切面外翻隆起,脆软的髓质易于刮下。
胃底及,幽门部粘膜弥漫性出血和小点出血尤其严重。
四、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猪丹毒病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特别是与猪瘟、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猪弓形虫病、李氏杆菌病作区别诊断。
必要时进行化验室诊断,常用方法:采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等。
五、预防
1、改善圈舍环境,保持干净。
2、天气突变、夏季高温。
3、减少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4、猪只出栏后,严格消毒,禁止不消毒继续饲养下一批猪。
5、做好猪丹毒疫苗。
六、治疗
治疗方案一:
恩诺沙星注射液+高热通治+板蓝根注射液
用法:高热通治0.05-0.2ml/kg,恩诺沙星注射液0.1ml/kg,板蓝根注射液15-20ml/次,混合肌注,1天2次,连用3-5天。
治疗方案二:
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
用法: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22-0.33ml/kg,恩诺沙星注射液0.1ml/kg,混合肌内注射,安乃近注射液1-3g,肌内注射,1天2次,连用3-5天。
治疗方案三:
全迪+重症三日康+活力素
用法:重症三日康0.05-0.2ml/kg,全迪0.1-0.2ml/kg,活力素5ml/次,混合肌注,1天2次,连用3-5天。
说明:重症三日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阿莫西林为广谱抗生素,联用达到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
资料整理:重庆布尔兽药;买兽药,上布尔兽药商城,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