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共组织行为学概论
29
结果:
(1)售货员的友好行为越多,该店的营业额
越低。是便利店的营业额影响到售货员的友 好行为,在培训中所学道的行为并不能帮助 提高营业额。 (2)某个便利店越忙,营业额越高售货员越 没有时间表现出友好行为。而营业额较低的 店里,营业员才有时间对顾客表现出充分的 友好。 (3)女性售货员更易表现出友好行为,而西 部地区的售货员比东北部的更友好。
27
观察者所记录的售货员的友好行为包括:
对顾客微笑
欢迎顾客
感谢顾客
与顾客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触以示关注
28
研究者尽量控制了可能影响售货员行为和营
业额的因素。如性别,女性售货员更容易表 现出对顾客的友好行为。记录顾客中的性别 比例,控制性别差异对顾客行为的影响。因 为假如某家便利店主要是女顾客光临,又假 如女顾客比男性顾客的购买额要高的话,无 论该店的售货员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该店 的营业额都会上升。 考虑了城区和郊区的顾客 考虑到不同省区的顾客有不同的习惯,分别 考察了东北、南部、中西部和西部四个区的 数据。
理解: 1、研究公共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
活动及行为规律 2、研究组织(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 3、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人系统
技术系统 人-机——工程心理学 社会心理系统 人-人——组织行为学
4、研究工作中的人 5、研究组织内环境系统
9
技术 资金 法规 员工 公众需求 文化规范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教授
开始使用管理心理学这一名称代替沿用已 久的工业心理学,反映了这一领域研究者 的目光从工业组织管理向一般社会组织管 理的过渡。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组织行为学则是对 管理心理学的全面继承与发展。 (二)、管理学的发展渊远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科学管 理理论并经久不衰,但它见物不见人的问 题从一开始就是有争议的。
(1)随机区组设计:把被试随机地分配到实
验组和控制组去,以保证两组样本的一致性 如100名组装工人,50人——50人 (2)配对组设计:把被试按照某些关键特征 进行匹配后对等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以保证两组样本的一致性 如按照年龄、工作经验、智力水平和对上级 的评价等因素进行匹配
22
实例: 培训效果对离职行为和生产率的影响
第二类公共组织是由国家政权组织委托和授
权,从事公共服务,为公众提供科学、文化、 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其运营经费部分来源 于国家公共财政。如,公立医院、养老院、 公立学校等。 第三类公共组织是由政府出资组建,生产社 会需求的物质产品,以盈利和国有资产增值 为目的,以企业化方式运营的组织体系,主 要有各种国有企业和公共公司(public corporation)。由于其产权性质属于国有, 运营资源来源于公共资源,受政府部门监督 管理,可以视作为公共组织的一部分。
19
二、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控制一个或几个自变量并观察它们对因 变量的影响。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又叫刺激 变量,是在实验研究中被操纵,以观察其变 化对被试行为变化的影响。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被试的反映 或行为结果,受到自变量变化的影响。
3
第一章 公共组织行为学导论
——研究对象、任务、历史和方法
4
第一节 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组织的界定 公共组织是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谋求公共
利益和普遍福祉的一套组织体系。公共部门的构成复 杂,涉及范围和数量随着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国家管 理社会经济事物的职能范围、所使用管理手段和方式 的变化而变化。目前人们对公共组织判断标准不同, 根据一系列标准和特征,公共组织一般包括如下范围 和类型: 第一类组织是拥有公共权力的国家政权组织系统,包 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在传 统意义上,它们构成“公域”的中心,是公共组织最 重要的组成部分。运营资金全部来源于公共财政。 5
2
参考书目
1、登哈特著,赵丽江译.公共组织行为学.北
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 2、赫尔雷格尔等著,俞文钊等译.组织行为 学(第九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简编).大连:东 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垒编著.组织管理心理学.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7 5、车丽萍、曾南权编著.管理心理学.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13
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标志
着管理科学开始重视人作为主体的作用、 人的社会的和心理的需要以及重外部环境变化、 精确预测市场发展趋势为主要特征,以战 略经营、战略决策、营销策略等为主要内 容的理性分析学派。理性分析学派使管理 进入了系统论和定量研究的阶段,但他们 过于依赖计算机和数学模型等理性方法, 忽视了现实当中还有大量难以量化的、非 理性的东西,缺乏对社会整体环境与发展 14 趋势的把握。针对此种偏颇,
二、发展趋势 组织行为学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创 立,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半个世纪以 来,组织行为学不仅在美国蓬勃发展,而 且在欧洲、日本及中国也受到了普遍重视, 并在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进入 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集中于 微观和宏观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微观研究 注重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及领导行为的 规律与控制方法。宏观研究注重探讨组织 结构、组织类型、组织发展、组织变革、 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 16
30
(三)调查和民意测验
调查法:采用面谈、行为观察、问卷法
等多种研究方法获取被试对某事件、对 象等的态度和感觉,或他们在特定情境 中可能的行为表现。 如员工满意度、士气、态度调查等
31
调查法的好处
给员工提供了一个申诉和抱怨的机会,体现
20
实验设计
例:电视机组装
线上工人的生产 效率非常低 照明 自变量——照明 强度 因变量——工人 的行为反应 结果:由每小时3 台提高到8台
实验组(接受自变量的
改变) 控制组(没有自变量的 变化) 前测、后测、差异显著
21
1、被试的选择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尽可能保持一致
26
研究设计 观察了576家便利店1316名售货员的11805个
交易行为。所有的观察都是由经过培训的观 察者进行的,售货员事先被告知他们与顾客 的交易行为会被观察,但是他们不知道观察 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观察者假扮成顾客到便利店买东西,根据实 际顾客的多少,在每一家便利店大概花4-12 分钟,顾客越多,观察者的观察时间也越长。 在所有的观察中,观察者认为只有不到3%的 观察引起了售货员的怀疑,在最后的分析中 没有包括这部分数据。
7
公共管理者关心的最终目标是公共组织的
绩效,然而公共组织绩效总是由公共组织 成员在公共组织条件下的行为所达成的。 这就规定着我们在研究组织行为时必须关 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共组织对组织 成员的影响,如公共组织的性质、目标、 结构、规范等等会影响组织成员的思想感 情、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工作效率等; 二是组织成员对公共组织的影响,如组织 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人际关系、 个性等等会影响公共组织能否正常运作、 能否实现目标、能否提高效率等。这两方 8 面的问题都属于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
技术环境 工作性质、 程度、技术水平
内环境系统
公共 产品 和服务
人群关系 环境 人与人关系 领导与被 领导关系 不同群体 间关系
个体环境 认知 动机 态度 情绪
组织环境 地位 角色 沟通方式 决策过程 人事制度
外环境系统
10
三、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个体行为与管理 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 组织行为与管理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
•小沃特曼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管理专家又提出了 强调文化因素作用和整体管理的组织文化理论。 今天,组织文化理论已成为组织行为学中的研 究前沿。 (三)、行为科学自身的发展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 心理学并很快成为美国心理学的主流,且作为 一种方法论对其他许多学科的研究发生了广泛 而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潮流。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 讨论会上,学者们提出了如何运用现有的科学 知识探讨人类行为规律的问题,并将这一综合 各学科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称为行为科 学。 15
6
二、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公共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中人的
心理和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公 共组织的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公共组织 中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 行为这个概念在组织行为学中泛指人类 的一切活动,既包括内隐的心理,如情 绪、兴趣、动机等等,也包括外显的动 作,如姿态、手势、操作等等。
17
第三节 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二)、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三)、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四)、可重复性和严格的证明
18
(二)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局限性
1、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观察
2、观察可能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
3、以大学生为被试对象
11
第二节、公共组织行为学发展历史
一、前史 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组织行为学大体上产生
于20世纪60年代,是伴随着管理理论与实 践中的人本主义潮流而兴起的新兴学科, 但其理论渊源则要久远得多。 (一)、心理学的发展渊源 1879年德国人冯特创立了实验心理学。 胡戈•蒙斯特伯格20世纪初创立工业心理学。 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埃 尔顿•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标志着人 们对工作群体问题开始重视。 12
公共组织行为学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Nonprofit Organiz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