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专题精选5_大气受热过程、逆温选择题专题训练

微专题精选5_大气受热过程、逆温选择题专题训练

高三选择题练习(大气受热过程,逆温)8.07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称为冻裂。

尽管冻裂不会造成植物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入侵的途径。

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晴天上午9~10点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路段是( )A.①--②段B.②--③段C.③--④段D.④--①段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节能环保型建筑物。

下图是我国东部乡村某地太阳房对太阳辐射吸收和室空气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当玻璃墙倾角60°时,该地冬季太阳房集热效果最佳。

3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冬季白天室热力循环的是()。

A.图a B.图b C.图c D.图d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当地茶园引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以下6~7小题。

. .下载可编辑. .6 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7. 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 太阳辐射较弱B: 气温较低C: 暖湿水汽充足D: 风力较弱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8~10题。

8.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9.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10.若图中②、④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不同 B.经度位置不同C.大气环流不同 D.下垫面状况不同图中甲为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回答下列问题。

11.乙图中(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 .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12.照片拍摄季节,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下载可编辑. .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山药是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地下根茎可食、可入药,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

下图分别示意华北某山药种植基地的地形和该地采用的攀爬网种植山药。

读图完成13~14小题。

13. 甲、乙、丙、丁四处中,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4. 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B: 有利于田间排水C: 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D: 便于果实的收获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地—气系统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16.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A.1月B.4月C.8月D.12月17.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下载可编辑.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18——20小题。

18. 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A: 0一6时B: 6一12时C: 12一18时D: 18一24时19. 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A: 汽车尾气排放量大B: 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 路面昼夜温差较大D: 临近河湖与林草地20. 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A: ①B: ②C: ③D: ④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21小题。

21.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22.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C、3月22日多云D、6月20日多云22、读图,根据图息判断以下说确的是()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反射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下载可编辑. .1.D2.B 3、A 6. C7. D 8.A 9.A 10.C 11D 12A 13D 14C 15B 16B 17A 18A 19C 20C21D 22、B高三选择题练习(大气受热过程,逆温)8.071…D 2.B解析【小题1】据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断,①、②、③位于南坡,为向阳坡,④为北坡,为背阴坡。

结合材料,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外温度不同,发生冻裂。

所以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背阴面,即④处,而①、②、③处都位于向阳面,故D 正确。

【小题2】某晴天上午9~10点,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山体的东南面,图中②--③段,B正确;①--②段位于西南面,光照较少,A错误;③--④段、④--①段主要位于背阴面,光照也少,C、D错误。

故B正确。

考点:区域自然现象的季节性特征及成因,地图上的方向,太阳视运动位置。

3、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太阳房的目的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

冬季,太阳房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温度较室高,形成热源;而室温度较低,为冷源。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太阳房气流上升,室气流下沉,靠近地面处气流由室吹向太阳房,靠近屋顶处,气流由太阳房吹向室,形成热力环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6. C7. D解析1. 夜间,山坡上的空气降温快,迅速冷却,密度较大,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冷气流的下沉使谷地气温低,暖湿空气经过寒冷下垫面,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浓雾,这一过程与C项所示环流特征相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 河谷地区相对两侧地势高的地区而言,地势较低,因此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气流不畅,水汽不易消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 .下载可编辑. .8.A 9.A 10.C解析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近地面同一高度陆地的气压比海洋高,气压梯度力由陆地指向海洋,再加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④地吹东南风。

读图可知,①②两处有云层,云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有保温作用,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小;但图中①处位于海洋,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①处昼夜温差最小。

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上,且②地位于大陆的东岸,④地位于大陆的西岸,因为②地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④地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所以是大气环流不同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

11D 12A解析11、据图可知,①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对其进行削弱,其中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被吸收,故A项错误;②是地面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故B项错误;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弥补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故C项错误;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故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D项正确。

12.7—8月,正值市伏旱天气,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故A项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实际,可排除。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13D 14C13. 由题干可知山药幼苗期不耐寒、喜光。

读图,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及弯曲形态,甲地是山脊,但东南面有一高峰阻挡,光照较差,易受北方冷空气影响。

乙地位于山谷中,丙地地势低洼,排水不便。

丁地位于山脊上,且位于山体的阳面,光照较好,受冷空气影响少,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4.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攀爬网不能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与田间排水无关,且其果实是地下的根茎,与收获无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5B 16B 17A15.温室效应即是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大气的逆辐射导致的。

温室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所以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选项B正确。

. .下载可编辑. .16.辐射差额﹥0,大气收入热量大于支出热量,气温将升高;相反,气温将降低。

8月——次年4月份,辐射差额﹤0,大气支出热量大于收入热量,气温一直在降低,所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4月份气温最低。

选项B正确。

17.该地年辐射差额是负值,说明通过大气收入的辐射热量小于支出的热量,而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由此证明大气从其他途径获得了热量;由于该地属沿海地区,获得热量的途径最有可能是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平衡功能。

18A19C20C18. 根据材料容“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可知团雾受局部区域温差影响较大。

结合该特点,在一天之间,可知团雾多发生在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而凌晨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段,更易形成团雾。

结合选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

19. 根据材料可知,团雾与局部小气候关系密切,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引起的,因此可知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气温。

高速公路受下垫面(水泥、沥青等比热容小)等因素影响,其路面白天温度较高,夜间降温快,导致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团雾形成。

而公路上汽车尾气排放量大、沿线工业污染严重,能够给团雾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凝结核;临近河湖与林草地能够给团雾的形成提供水汽,但这不是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可知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昼夜温差较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 团雾形成发生的前提条件是昼夜温差大,而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则能使团雾浓度更高、能见度更低、发生频率更大。

因此,分布在河湖附近、低洼地段的高速公路,区域空气湿度大,团雾发生频率更大。

结合选项,③位于太湖附近,水汽较其他三个地点更为丰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D解析地面从时间6时左右开始接受太阳辐射,即6时左右日出,大约21时地面得不到太阳辐射,即大约21时日落,因此该地昼长约为15小时,因此该日日期应为6月5日或6月20日;该地若为晴朗的天气,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当地正午时最多,但图中显示在时间13时左右出现下降,应是受多云天气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