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汉语言文字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选择题(60题,每题1分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
1.要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只有一条出路()。
A. 采用表形的方法
B. 采用表音的方法
C. 采用表形兼表音的方法
D. 采用表音兼表形的方法
2.在汉字里,像“花”这样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字,一般称为()。
A. 独体字
B. 象形字
C. 合体字
D. 指示字
3.“花”中的“艹”和“化”属于()
A. 语言的符号
B. 文字的符号
C. 拼音的符号
D. 字母的符号
4.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叫作()。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大篆
D. 小篆
5.《史籀文》是()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书。
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宣王
D. 周厉王
6.到了汉代,()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隶书
D. 楷书
7.魏和西晋碑刻一般使用(),字体大都很工整。
A.隶书
B. 楷书
C. 草书
D. 行书
8.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A. 甲骨文变为金文
B. 隶书变为草书
C. 篆文变为隶书
D. 行书变为楷书
9.在东汉晚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字体,就是()。
A. 隶书
B.草书
C. 行书
D. 楷书
10.“余尝谓汉魏时,隶乃正书,钟、王小楷乃隶之行”,这里的“王”指的是()。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 王廷风
D. 王学仲
11.()不但批判了六书说,而且还提出了关于汉字构造的新理论——三书说。
A. 许慎
B. 江永
C. 唐兰
D. 裘锡圭
12.下列()形声字的形成,是通过改换形声字偏旁形成的。
A. 赈
B. 羞
C. 弦
D. 野
13.下列哪对异体字的用法是属于部分异体字用法中的包含式?()
A. 採和采
B. 汝和女
C. 记和纪
D. 雕和凋
14.下列哪个汉字属于同形字中在结构或形体上是同为形声字类型的?()
A. 姥
B. 体
C. 夯
D. 槕
15. 指出下列哪些字是属于文字合并中的母字并入分化字的例子。
()
A. 舍和捨
B. 系和係
C. 豆和荳
D. 逆和屰
16.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
B.《经传释词》
C.《经典释文》
D.《释名》
17.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
B.笺
C.音义
D.释文
18.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B赋税 C.政治制度D.统治者
19.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
B.当为
C.读若
D.析言
20.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
A.东汉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21.提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
A.读若
B.谓
C.如字D析言
22.“盗,逃也”。
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直训
C.义界
D.推因
23.《陈情表》:“而今刘氏,日薄西山,气息淹淹。
”句中“薄”的读音是()
A.bá
B.bà
C.báo
D.pā
24.“肥,多肉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推因
C.摹写
D.义界
25.“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清规”指()
A.佛寺所定的规则和戒律
B.满清规矩
C.清真规矩
D.繁琐、不合理的成规
26.下列词语,属于佛教词汇的是()
A.庄严
B.庄重
C.严肃
D.威严
27.《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槟郎。
句中“仁频”来自()
A.朝鲜语
B.日语
C.爪哇语
D.马来西亚语
28.下列著作郭璞作注的是()
A.《诗经》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29.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和()
A.《周易正义》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30.《孟子正义》的著者是()
A.陈奂
B.马瑞尘
C.刘宝楠
D.焦循
31.汉朝人注释经籍鉴定了训诂学的基础,代表人物有()
A.毛晋
B.郑玄
C.孔颖达
D.邢岗
32.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在
A.先秦
B.两汉
C.魏至唐
D.宋至明
33.《诗经·南周·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归”指()
A.出嫁
B.回家
C.偿还
D.行礼
34.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
A.衍文
B.脱文
C.讹文
D.倒文
35.下面关于《释名》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释名》是一部用声训的方法推求名源的书。
B.《释名》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著作。
C.《释名》编于战国时期。
D.《释名》的作者是刘熙。
36.“集注”、“集解”类注释书是最早出现于训诂学史上的(). A.先秦两汉时期B.魏晋隋唐时期
C.宋元明时期D.清代
37.《说文解字义证》的作者是()
A.桂馥B.段玉裁C.王筠D.宋骏声38.认为“说字之训诂与解文之训诂不同”的人是()
A.王念孙B.颜师古C.许慎D.黄侃
39.下列著作属于“字书(形书)”的是()
A.《论语集解》B.《小尔雅》
C.《切韵》D.《玉篇》
40.下列各书作于汉代的是()
A.赵岐《孟子章句》B.朱熹《论语集注》
C.洪兴祖《楚辞补注》D.孔颖达《五经正义》
41.《诗经》“蔽芾甘棠,勿剪勿拜”郑玄笺:“拜之言拔也。
”郑玄的意思是()
A.“拜”是“拔”的同源字B.“拜”是“拔”的通假字C.“拜”是“拔”的异体字D.“拜”是“拔”的同义词
42.下列关于“义疏”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义疏”即疏通其义的意思
B.“义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训诂体式
C.“义疏”既解释典籍原文,又解释典籍中前人的有关传注D.“义疏”表示意义有疏漏
43.下面关于“字”“词”关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字与词不是一一对应的
B.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是不能变化的
C.字与词是相互而彼此区别的两个概念
D.字的意义不等于词的意义
44.“声训”是指()
A.高声训斥
B.用音同音近的字来解释被释字
C.标注字的声音
D.口头讲解
45.我们可以把还不能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称为原始文字。
()
46.汉字的音符跟拼音文字的音符有很大区别。
()
47.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有音也有义,因此从这方面而言,各种成熟的文字体系之间并没有区别。
()
48.形声字有时会由于语音和字义两方面的变化而完全变成记号字,如形旁丧失表意作用的“特”字。
()
49.甲骨文数量多,内容上也很丰富,是我们研究商代文字和商代历史、文化的最重要的资料。
()
50.1965年在位于山西省侯马市的东周时代晋国都城新田的遗址里,发现了大量书写着盟誓之辞的玉、石片,研究者称为“侯马盟书”。
()
51.所谓的六国文字范围指的就是齐、楚、燕、三晋这六个国家的文字。
()
52.我国在使用植物纤维纸之前,长期以简和帛为主要书写材料。
()
53.我们可以把秦简所代表的字体看作由篆文俗体演变而成的一种新字体。
秦简出土后,很多人认为简上的文字就是秦隶,这应该是可信的。
()
54.隶书是秦始皇让当时的一名大臣多年研制出来的。
()
55.章草由于书法比今草规矩而得名。
()
56.楷书的“楷”是“楷模”的意思。
()
57.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
58.有些俗字也是通过把字形的一部分改成形近的音符而形成的。
()
59.省声是一种并不罕见的现象,我们认为《说文》里关于省声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
60.有个别形声字的形旁甚至可以由四、五个不同的字相互代换。
()
选择题参考答案
1-5BCBBC 6-10CACCA 11-15CAADD 16-20CABBD 21-25DDDDA
26-30ACBAD 31-35BDABC 36-40BADDAB 41-45BDBBB 46=50AAAAA
51-55BAABA 56-60AA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