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六书”,我们通常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基本上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
最早对“六书”加以说明的是许慎,只是过于简单,每一书只用八个字来解释,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会意”的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A: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清代学者戴震将“六书”分为“四体二用”。
3.《说文解字》将九千多个小篆归并在 540 个部首之中,首创了部首法。
在《说文解字》中,“颖”属和部,“理”属玉部,“背”属肉部,“郡”属邑部。
A:《说文解字》将九千多个小篆归并在540 个部首之中,首创了部首法。
在《说文解字》中,“徒”属部,“弄”属部,“修”属部,“阶”属部。
4.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析言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
”5.“止”和“趾”可以理解成本字和假借字字的关系,也可以理解成母字和分化字字的关系。
A:北”和“背”可以理解成本字和假借字字的关系,也可以理解成母字和分化字字的关系。
1.殷契:就是商代甲骨文。
殷者,商代最后的都城。
契者,商人传说中的先祖。
故称“殷契”。
2.分化字:分散多义字职务的主要方法,是把一个字分化成两个或几个字,使原来由一个字承担的职务由两个或几个字来分担,我们把用来分担职务的新造字称为分化字。
3.合音字:就是读音由用作偏旁的两个字反切而成的字。
中古时代的佛教徒为了翻译梵音经咒曾造过一些合音字来表示汉语里所没有的音节。
4.同形字:同形字这个名称是仿照同音词起的,不同的词如果语音相同,就是同音词,不同的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
比如“行走”的“行”和“行列”的“行”。
5.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不论时代,凡是写的潦草的字都可以算是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字体的草书,则是在汉代才形成的,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称汉代的草书和章草。
A:1.钟鼎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2.亦声字:《说文》中常出现“亦声”这个术语。
古人解说为“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因而一些文字学的书籍中把这类会意兼形声的字简称为“亦声字”。
3.累增字:在既有字形上增加偏旁而字音字义均未改变的后起繁化汉字。
4.记号字: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及语音上皆无联系的字符。
于文字未造前,人们为了纪录某些事物而造的约定俗成的符号,既无字形上的象形,也无语音上的联系。
除了由于形体演变等原因而形成的记号字之外,汉字里还有少量记号字,如“五”、“六”、“七”、“八”等字5.母字:分散多义字职务的主要方法是把一个字分化成两个或几个字,使原来由一个字承担的职务,由两个或几个字来分担,我们把用来分担职务的新造字称为分化字,把分化字所从出的字称为母字。
1.从造字方法来看,“几、贝、山”三个字都是( A )。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2.()表示一组字的义类。
A部件 B部首 C偏旁 D笔画3.造字法与另三组不同的一组:()。
A休伐析 B莫明信 C寸本刃 D寇得见4.形符与另三字不同的是( D )。
A修 B彩 C形 D衫5、选出一组不是左形右声或左声右形的字()。
A修腾颖旗 B岭扶依唱C政歌顶刊 D期峰惜欣6.整理异体字的主要原则是( B)。
A从俗 B从俗从简 C从简 D从古从正7.目前最通用的楷书的印刷体是( C )。
A楷体 B仿宋体 C宋体 D黑体8.右文说的核心意义是指( D )。
A右旁表意 B 形旁表音 C形旁表意 D声旁表意9. 分析错误的是( A )。
A星,形声字,从晶省,生声 B融,形声字,从鬲,蟲省声C亭,形声字,从高省,丁声 D豪,形声字,从高省,豕声10.下列是象形字的是( D )。
A行 B从 C即D林A:1.从造字方法来看,“燕、鱼、雨”三个字都是( A )。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2.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是( B )。
A部件 B笔画 C偏旁 D部首3.造字法与另三组不同的一组:(B)。
A萌旺佐 B莫明信C 芳响何 D草睛伙4.哪一个字的形符与另三字不同:( B )。
A彰 B衫 C形 D彩5、选出一组不是左形右声或左声右形的字( A )。
A修腾颖旗 B岭扶依唱C政歌顶刊 D期峰惜欣6.整理异体字的主要原则是( C )。
A从俗 B从简 C从俗从简 D从古从正7.目前最通用的楷书的印刷体是( B )。
A楷体 B宋体 C仿宋体 D黑体8.右文说的核心意义是指( D)。
A右旁表意 B 形旁表音 C形旁表意 D声旁表意9. 分析错误的是( D)。
A星,形声字,从晶省,生声 B融,形声字,从鬲,虫省声C亭,形声字,从高省,丁声 D豪,形声字,从高省,豕声10.下列是象形字的是( D)。
A行 B从 C即D林1.从古文字的角度,分析下列汉字的构形意义。
例:—即,表示人就食,古人席地跪坐,象跪坐的人。
(15分)“至”,从倒矢从一,会意到达某一目的地。
“兼”,从手持两禾,会意兼有之意。
“孚”,从爪从子,会意抓住孩子、俘获之意。
“間”,从月在门中,会意月光从门缝中照见来。
臭,臭子,从自从犬,犬的鼻子比较灵敏,会意嗅问之意。
A:“及”,从人入手,会意用手从后抓住,到达之意。
益,从水从皿,象水满溢出器皿之意。
“降”,从阜从倒止,会意从下山下降之意。
“莫”,从四屮从日,会意日落草中,日暮之意。
“毓”,字形从每(母),从倒子,会意女子生子之意。
2.把下面的篆体字转换成楷体字并进行句读。
(10分)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
A: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3.繁体字转换成简体字。
(10分)觀观舊旧鑿凿蓋盖藝艺後后識识歲岁會会畫画類类亂乱稱称憲宪農农漢汉書书興兴體体雖虽A:漢汉書书興兴體体雖虽讀读業业禮礼講讲鄉乡變变隸隶書书傳传異异樂乐觀观舊旧鑿凿蓋盖1.什么是文字的合并?举例说明。
文字的合并是指一个字把全部职务交给另一个字承担的现象。
文字的合并或者某个字部分职务的并入它字,反映了语言里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混同。
例如,於——于A: 1.什么是文字的分化?举例说明。
文字的分化指把一个字分化成两个或几个字,使原来由一个字承担的职务,由两个或几个字分担,我们把用来分担职务的新造字称为分化字如“邪“字从”邑“”牙“声,本是地名”邪“可以假借来表示邪正的邪,还可以假借来表示句末语气词。
汉隶时常把牙旁写的跟耳旁难以分辨,所以”邪“字有一个做”耶“的异体。
同:2.什么是词的同义换读现象?举例说明。
同义换读:人们不管某个字原来的读音,把这个字用来表示意义跟它原来所代表的词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一般是已有文字表示的词)。
这两个词的音可以截然不同《缁衣》诸本“道”皆作“教”,当属同义换读。
此“道”与“教”同义,显然当读为“导”。
如果以“道”为本字,《缁衣》诸本的“教”字就不好解释了同:3.一词多形现象的原因分析。
1】汉字有异体字一个字有了异体字,就意味着它所代表的词有了不同的书写形式。
如:雕——鵰、凋、琱、彫2】由于用来表示某一个词的字是可以更换的。
同一个词先后或同时有两个以上的不同的字可以用来表示它的现象——一词用多字现象。
一词用多字有以下四种情况(1)已有本子的词又使用假借字毬——球(2)同一个词使用两个以上不同的假借字第二人称代词:女、汝(3)一个词本来已经有文字表示它,后来又为它或它的某种用法造了专用的分化字。
然——燃(4)已有文字表示的词又使用同义换读字石——担1.你认为汉字的性质是怎样的?理由是什么?(一)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1、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有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也必然既有音也有义。
就这一点而言,各种成熟的文字体系之间并没有区别,都是有音也有义2、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只有根据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的性质才能将不同民族的文字体系区分开来。
(二)文字字符的分类1、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汉字的字符里有大量意符,如象形、指事、会意这几种字所使用的字符。
他们所代表的词都只有意义上的联系。
2、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
汉语里,假借字就是使用音符的。
3、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
由于汉字字形的演变,独体表意字的字形大都丧失了原来的表意作用。
意符音符文字(三)语素音节文字说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
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往往又代表一个语素。
音节文字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音位文字(音素文字)通过为音位(音素)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
汉字记录的不是音节或者音位,而是词或语素。
从本质上看,文字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号系统,只不过这种符号是代表语言的,而且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发挥作用。
同:2.为什么说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隶书对篆书字形的改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
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在今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和楷书。
隶书盛行于汉代。
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和字形固定下来。
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由圆变方,笔画由曲变直,所以说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a.解散篆体,改曲为直b.省并,隶书往往把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或是把两个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并起来,或改成较简单的笔画结构c.省略,隶书有时候直截了当的省去篆文字形的一部分d.偏旁变形,在篆文里,一个字用作偏旁时的写法通常跟独立成字时没有明显区别。
在隶书里独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写法,明显不同的情况就可以常看见了e.偏旁混同,隶书为求简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笔画较多的偏旁,改成形状相似,笔画较少。
比较常见的偏旁。
A:2.现代汉字为什么要规范化?规范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从文字的基本功能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供全社会使用,因此必须有一个为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标准。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看,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