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粮油检验技术培训教材

粮油检验技术培训教材

粮油检验技术培训教材一、粮油检验的概念粮油检验是以粮油及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检测手段,全面、客观的研究与评定其品质及品质变化的一门学科,是建立在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学及技术、生物化学及技术、食品化学、粮食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并注重实验技术的学科。

粮油检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粮食研究和工作中有极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它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发展,在检验技术上,它依赖于各种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实际工作中它依据国际、国内的各种法律、法规(产品质量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以及各种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粮食、油料、食用油脂、饲料、以及其它相关产品,包括这些物质的原料、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等。

粮油检验的意义在于保证党和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贯彻实行,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保护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也为生产、管理、科研等部门提供必要的分析结果和数据,为科学管理、安全储藏、改进生产工艺、合理利用和开发粮油资源、研究新产品服务。

二、粮油检验的方法根据粮油检验的内容和任务,主要采用以下几类方法:1.理化分析方法2.生物学方法3.感官评定方法三、稻谷GB一三50-2009标准2009年3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一三50-2009《稻谷》强制性国家标准,用以取代原国家标准局1986年5月6日发布、1987年4月1日实施的GB一三50-1986《稻谷》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稻谷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适用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商品稻谷,但不适用于标准分类中规定的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以外的特殊品种稻谷。

该标准于2009年7月1日实施。

该标准中的规定:(1)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2)粳稻谷、粳糯稻谷质量指标:(3)食用稻谷按GB27一五《粮食卫生标准》、饲料用稻谷按GB一三078《饲料卫生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4)扦样和分样、色泽和气味、类型及互混、杂质及不完善粒、出糙率、黄粒米、水分、整精米率分别按GB5491、GB/T5492、GB /T5493、GB/T5494、GB/T5495、GB/T5496、GB/T5497、GB/T21719执行,谷外糙米按GB /T5494-2008中第6.1.3条拣出糙米粒、称重并计算含量执行。

(5)检验按GB/T5490执行,检验批应为同种类、同产地、同收获年度、同运输单元、同储存单元的稻谷,判定规则为:出糙率应符合前述两质量指标表中相应等级的要求,其他指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应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和月份。

(7)包装应清洁、牢固、无破损,缝口严密、结实,不应撒漏,不应带污染或异常气味。

(8)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虫、防鼠、无异味的仓库内,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或水分较高的物质混存。

(9)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运送,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雨淋和被污染。

该标准与旧标准的主要差异:(1)修改了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等术语和定义。

(2)将整精米率由定等指标改为非定等指标,并对指标值进行了修改。

(3)增加了等外级。

(4)检验规则中增加了判定规则。

(5)增加了有关标签标识的规定。

四、关于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2010年11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粮发〔2010〕178号联合发布了《关于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用以取代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10月一五日发布的《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发〔2001〕146号)文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定是粮油质量控制、依质论价和非标准品粮油的处理依据。

本规定适用于政策性粮油的收购、储存、销售、调运,其他贸易粮油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本规定所称政策性粮油是指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规定收购、储存、销售的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杂粮等原粮及食用植物油料。

本规定所称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是指用于规范粮油质量要求的国家标准。

2.一般原则2.1粮油购销按标准中的等级指标确定等级,以其余指标作为增扣量的依据。

2.2收购和销售的粮油不符合粮油质量国家标准的应当整理达到标准,整理后仍未达到标准的,可采取降等、扣量等办法处理。

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粮油,不得作为食用粮油及饲料用粮油收购和销售。

2.3 政策性粮油购销一般以粮油质量国家标准的中等品为计价基础,即1-5等的,以3等为中等品;1-3等和1-2等的,以2等为中等品。

等外级粮油不列入政策性粮油收购范围。

2.4 粮油安全储藏水分不作为水分增扣量的依据。

2.5 国家对粮油收购另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6粮油质量检验应依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检验仪器,须经县级以上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粮油专用检验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3.粮油收购3.1 所有粮油收购网点,应在显著位置公示粮油收购质量标准、收购价格和作价规定,摆放粮油等级标准参考样品,配备符合规定的检验仪器和设备。

粮油验质人员应取得粮油检验员职业资格,持证上岗。

售粮者对粮油检验验质结果有异议时,粮油收购站点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检验仪器进行复验。

3.2 粮油收购中,按以下规定进行增扣量:3.2.1 水分含量:实际水分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量0.75%,但低于标准规定指标2.5个百分点及以上时,不再增量。

实际水分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1.00%;低或高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

3.2.2 杂质含量:实际杂质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量0.75%。

实际杂质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1.5%;低于或高于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量。

矿物质含量指标超过标准规定的,加扣量0.75%(荞麦除外),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

荞麦中矿物质指标每低或高于标准0.1个百分点,增扣量0.5%,低或高不足0.1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

大豆中的秣食豆按杂质归属。

无使用价值的霉变粒按杂质归属。

3.2.3 不完善粒含量:不完善粒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1个百分点,扣量0.5%;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不扣量;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

3.2.3.1 生霉粒含量:玉米、油菜籽生霉粒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1个百分点,加扣量1.0%,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不加扣量;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

生霉粒含量超过5.0%的,不得收购。

标准中未规定生霉粒限量的,生霉粒按不完善粒归属,不单独扣量。

3.2.4 整精米率:整精米率低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1个百分点,扣量0.75%,低不足1个百分点的,不扣量;高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

整精米率低于38%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整精米率低于49%的粳稻,不列入政策性粮食收购范围。

3.2.5 谷外糙米含量:谷外糙米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2个百分点,扣量1.0%,高不足2个百分点的,不扣量;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

3.2.6 黄粒米含量:黄粒米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1个百分点,扣量1.0%,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不扣量;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

3.2.7 互混率:互混率高于标准规定的,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扣量,互混率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

其中:3.2.7.1 稻谷a.籼、粳谷(糙米、大米)中混入糯谷(糙米、大米),籼、粳谷(糙米、大米)互混,籼糯、粳糯谷(糙米、大米)互混,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5个百分点,扣量1.0%,高不足5个百分点的,不扣量。

b.糯谷(糙米、大米)中混入籼、粳谷(糙米、大米),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2个百分点,扣量1.0%,高不足2个百分点的,不扣量。

3.2.7.2 荞麦甜、苦荞麦互混,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1个百分点,扣量1.0%,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不扣量。

3.2.7.3 黍、稷a.黍(米)中混入稷(米),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2个百分点,扣量1.0%,高不足2个百分点的,不扣量。

b.稷(米)中混入黍(米),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5个百分点,扣量1.0%,高不足5个百分点的,不扣量。

其他粮油的互混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3.2.8 各项定等指标及不完善粒含量、谷外糙米含量、损伤粒率、热损伤粒含量超过粮油质量国家标准等级内质量规定的,以及黄粒米含量超过2.0%、互混(率)超过20%的,不得作为政策性粮油收购。

黄粒米超过标准规定的,不得作为各级储备粮油入库。

3.2.9 对因重大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导致严重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粮油,其收购根据管理权限,分别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4.粮油调运与销售4.1 调运、销售和竞价拍卖粮油,销售(出库、调出)方应当出具能够代表粮油真实质量状况的检验报告并随货同行。

接收方(购入、调入)须向销售方索取质量检验报告,并对接收的粮油进行检验验收。

双方对粮油质量有争议时,按粮食质量监管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复检。

4.2 调运和销售的粮油按以下规定进行增扣量:4.2.1 水分含量:实际水分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量0.75 %,但低于标准规定指标2.5个百分点及以上时,不再增量。

实际水分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1.35%;低或高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

4.2.2 杂质含量:同3.2.24.2.3 不完善粒含量:同3.2.3大豆的损伤粒率超过8.0%,或热损伤粒率超过3.0%的不得作为各级储备粮移库调出。

4.2.3.1 生霉粒含量:生霉粒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1个百分点,加扣量1.0%,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不加扣量;含量超过5.0%的不得作为各级储备粮移库调出。

如接收方发现超过5.0%时,在双方确认的基础上,以5.0%为基础,每超过1个百分点,加扣量1.5%,超过不足1个百分点者不加扣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