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粮油保管员考试题汇总.

粮油保管员考试题汇总.

京门良实公司2015年仓储业务知识考核题库(700题)一、填空题: (207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粮食仓储业职业道德是指从事粮食仓储行业的人员在职业活动整个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具体来说,对粮食仓储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是“爱粮如命,爱库如家”。

2、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是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是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3、粮食仓储从业人员必须树立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切实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在平凡的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4、职业道德主要特征:职业性和成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多样性和实用性。

5、“团结合作,廉洁公正”是指仓储从业人员在处理涉及同事、部门、企业或行业之间事务时,要求彼此之间主动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6、硬质白小麦是指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小麦。

7、软质白小麦是指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高于45%的小麦。

8、各类稻谷以出糙率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1等粳稻谷质量指标为出糙率大于等于81%。

9、各类小麦以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2等小麦质量指标为容重大于等于770(g/L)。

10、3等玉米的容重指标为大于等于650(g/L)11、一批玉米的杂质是指除玉米粒以外的其它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12、粮堆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2%时称为低氧;粮堆中氧气浓度低于2%时称为缺氧。

13、采用低剂量熏蒸和环流熏蒸时设定浓度为100~300(mL/m3)。

14、市储备稻谷准低温度夏储粮要求上层平均粮温小于等于20℃,表层最高粮温小于等于26℃。

16、国标规定:各类小麦按容重分为五等,1等小麦为≥790g/l ;各类玉米按容重定等, 1等玉米为≥720g/l 。

稻谷按出糙率定等,我们现在储存的稻谷品种为粳稻谷,1等粳稻谷的出糙率要≥81% 。

17、储粮四项新技术是指环流熏蒸、机械通风技术、粮情监测技术和谷物冷却技术。

18、低温储粮是指将粮温控制在 15度(含15度)以下,准低温储粮是指将粮温控制在 20度(含20度)以下,这里的“粮温”指粮堆内的最高粮温而不是平均粮温。

19、国标规定:根据玉米种皮颜色分为3类(黄玉米)、(白玉米)和(混合玉米)。

20、稻谷质量标准中出糙率作为定等基础项目:其中粳稻谷一等至五等的出糙率指标分别为≥81.0% 、≥79.0% 、≥77.0% 、≥75.0% 、≥73.0% 、等外级﹤ 73.0% 。

21、玉米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含量)、(色泽气味)等。

23、按标准的级别分类:中国的粮油质量标准按其级别的高低可2425、出糙率: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占试样的质量分数,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

26、容重:小麦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27、按自动分级形成的原因,自动分级又可归纳为重力分级、浮力分级和气流分级。

28、粮堆密度=容重/密度×100%29、粮堆的气流性粮堆中的空气通常并非静止不流动的,而是根据粮堆内的温度分布和季节变化,总是存在有微气流。

30、粮堆各部位及粮堆内外,常常存在温差和气压差,它们是形成储粮气体流动的主要原因。

31、粮油储藏中,温度的概念包括气温、仓温和粮温,即大气温度、仓内温度、粮堆温度,通常称为“三温”。

32、影响粮温变化的因素。

粮温变化除主要受气温、仓温的影响外,还受储粮维护结构、堆装形式、仓内所处位置、粮堆生物体呼吸,入仓时原始粮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3、在储存条件下,某种粮食和油料能够在当地安全度夏而不发热、不霉变的高水分含量。

34、在一定粮温下,粮食水分越高,可能发生结露的温差就越小。

35、储藏微生物区系主要指粮食收获后,在进入储藏及加工期和各流通过程中,传播到粮食上来的一些腐生微生物。

其中以霉腐菌为主,许多曲霉和青霉是最重要的储藏真菌,它们能够导致粮食发热霉变。

36、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7、相对湿度在90%以上,粮食水分在16%左右,粮堆温度在30℃上下以及在适量氧气存在下,是储粮微生物保持旺盛生命活动的事宜条件。

38、粮食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粮堆内的生物成分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产生热量而积聚的结果。

39、托盘天平不宜称量热的物品,称量物应根据其性状放在纸上、表面皿上或称量瓶等容器中,然后在放在托盘上进行称量。

40、采样步骤:按区按点,先上后下逐层采样,各点采取样品数量一致。

41、《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中还规定:对粮面面积较大的仓房按350m2左右分区,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1m处。

42、分样方法:四分法和分样器法。

44、小麦的杂质分为( )、( )、( )三类。

45、粮食不完善粒分为( )、( )、( )、( )、( )、( )等几类。

47、根据国标,小麦赤霉病粒限量为( );谷外糙米限量为( );黄粒米限量为( )。

49、粮食发热是个连续的过程,包括初发、升温、高温三个生物氧化阶段,以及最后可能发生的纯氧化自燃阶段。

50、粮食霉变的过程通常分为初期变质、中期生霉和后期霉烂三个阶段。

51、生霉阶段是微生物在粮食上进行旺盛的呼吸和大量繁殖的时期。

其主要症状是在粮食的胚部和破损处生长出肉眼可见的霉菌菌落,俗称“点翠”,是肉眼可见的生霉阶段。

52、仓温检测点应设在什么部位:粮堆表面中部,距粮面1米。

53、粮油入库通常包括入库前准备工作、接收入库、入库结尾工作三个环节。

54、入库前准备是入库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仓房准备、人员培训、空仓杀虫和仓储机械设备准备等。

55、散装平方仓仓容量=仓内的地坪面积×装粮高度×粮食容重56、粮油入库常用的输送设备主要包括输送机、埋刮板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吸粮机、油泵、溜管或溜槽等。

57、粮油库存管理是粮库仓储管理的重点。

粮油库存管理主要包括粮油出入库管理和粮油数质量管理。

粮油出入库管理的重点是规范粮油出入库业务业务流程和粮油的合理堆放。

58、储备粮专卡时,入库时间以入仓结束时间为准。

60、与粮温检测同时进行。

仓温检测点应设在粮堆表面中部、距61、用样品,依据其采集、缩分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验样品和保留样品四类。

62、括入库前的准备工作、接收工作、入库结尾工作三个环节。

入库结尾工作主要包括(核准数据)、(建立帐卡)、(全面检查)、(平整粮面)等。

63、11月某稻谷仓水分15.3%,粮温20℃,处于()状态,其主要措施为()。

64、粮情检查的方式:全面普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

65、粮情检查的内容:一般应着重检查温度、湿度、虫害、水分和粮油品质等,对种子粮还要检查其发芽率。

66、虫害密度表示为:1kg储粮样品中各种活害虫头数的总和,即活虫头数/lg。

67、“一符四无”粮仓标准:无虫害、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

68、粮油保管损耗是指:粮油由计量验收入库起(包括库内搬到、堆装),至计量点交出库止的整个保管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损耗。

69、保管自然损耗量=入库总量 - 出库总量 - 水分杂质减量70、粮油储藏机械指粮油在储藏期间为确保其储存安全所使用的相关机械及设备。

如仓外磷化氢发生器施药装置、谷物冷却机、环流熏蒸系统、扦样设备、粮情测控系统、机械通风系统。

71、硬质白小麦72、玉米73、粳稻谷74、自然通风与密闭是最基本的储粮技术,二者是为达到确保储粮安全这一目的所采取的两个方面的储粮技术。

充分利用有利时机,适时对粮油通风降温、降水,又及时密闭,以降低外界高温、高湿的影响,使粮油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温、干燥状态、以达到安全储藏目的。

75、当大气湿度小于70%,外温低于粮温5℃,通风对降温、降水都有利,可以通风。

76、在雨、雪、雾、天气,大气湿度处于或接近饱和状态,一般不宜通风。

77、密闭储藏就其温度而言可分为低温密闭和高温密闭粮两方式。

78、密闭储粮方法可分为:全仓密闭、粮面压盖密闭、塑料薄膜密闭以及囤套囤密闭等。

79、进行环流熏蒸通风换气可以排除因长期储藏而在粮堆形成的异味或残留的熏蒸毒气。

80、粮堆温度从 -10℃到 70℃左右都有相应的微生物生长,但霉菌大多数为中温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 20-40℃。

81、温度的影响:温度与物理吸附成反比,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储粮对毒气分子的吸附量增大,分布到粮堆内的毒气浓度降低,熏蒸效果也就较差;反正,环境温度高,熏蒸效果则较好。

故在温度较低时,应适当增大用药剂量。

82、凡是采取计算机粮情检测的货位,其粮温检测结果至少要保83、粮食常规储藏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和()。

84、《管理条例》规定,中央储备粮坚持“三个严格、两个确保”原则是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确保中央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的上。

第二部分初级粮油保管员85、粮堆分层取样原则:在每一取样点处分层取样,表层采样设置在粮面至0.5 m之间;粮堆内采样层按粮堆高度设定,粮堆高3 m以下设1个取样层;粮堆高3 m-6 m设2个层取样;粮堆高超过6 m的,适当增设采样层。

每层点取样量不少于1 kg。

86、引起粮堆结露的主要原因是粮堆不同部位之间出现(温差)。

储粮结露的预测是以测量粮堆内外的(露点)为依据的。

87、粮食感官鉴定法:根据人体器官的不同,可分为(视觉)鉴定法、(听觉)鉴定法、(嗅觉)鉴定法、(触觉)鉴定法、(味觉)鉴定法、(齿觉)鉴定法。

88、利用浓度为56%磷化铝常规熏蒸一般用药量为:粮堆( 6~9 )克/米3,空间( 3~6 )克/米3,包装器材 4~7 克/米3。

90、自然通风的原则是必须把握空气温湿度低于储藏粮油温度和粮油平衡水分为前提。

91、硅藻土来源于硅藻土矿,其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

按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硅藻土属低毒杀虫剂。

92、储粮药剂要有专用库房,药房应建在离办公区、居住区和其他建筑较远的地方,并要坚固、干燥、不漏雨能通风,备有消防器材。

93、硅藻土可用于小麦、稻谷和玉米等各种原粮防治害虫,但不能用于各种成品粮。

使用剂量按500—2000mg/kg拌粉。

94、粮食在自然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动成为一个圆柱体的性质称为粮食的散落性。

粮食散落性的好坏通常用静止角表示:静止角越小,散落性越好。

96、“五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制作,如实填写在卡片上。

99、储粮性质: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储备粮、100、标签标识是指应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和月份。

102、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变化的过程,称为种籽“后熟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