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工程架梁施工方案

桥梁工程架梁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X湖特大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A3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等相关施工技术规范和规程。

4、建设单位对工期质量的要求。

5、现场调查资料。

6、本施工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管理水平、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积累的施工经验。

1.2编制范围XX长江公路大桥A3合同段X湖特大桥30m预制T梁架梁工程(提升和架设)。

1.3编制原则1、确保满足合同文件对本标段的质量、工期、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

2、充分考虑本标段施工的施工环境及工程特点。

3、根据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结合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及施工机械设备配套能力。

4、将总体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主要项目及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安全措施作为重点。

5、项目办“一纲四册”关于“首件工程示范制”精神。

1.4 首件工程的选择1.4.1选择原则相对于同项工程具有代表性,通过对首件工程的工艺、施工组织研究可以指导后续同项目工程。

施工条件基本具备,最好不是控制性工程项目,避免万一出现失败,严重影响工期。

1.4.2首件工程的选择根据以上选择原则和本合同段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X湖特大桥左幅87#墩~86#墩30mT梁安装作为吊车架梁首件制T梁安装施工,85#~84#墩30mT梁安装作为架桥机架梁首件制T梁安装施工。

2、工程概况K17+665X湖特大桥起讫桩号K16+343-K18+987,全长2644m,跨越X湖湖面2200m,横跨X湖大堤,同时跨越XX市沿湖规划道路中的滨湖大道,桥跨采用30m跨径T梁,全桥共17联(3*(6*30+5*30)+11*5*30)88跨;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后张)T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0#桥台采用柱式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灌注桩基础。

桥面总宽33.5米(左右幅各16.25米),中间设置100cm的空隙,具体桥型如下图。

X湖特大桥路线设计线的平面线型为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桥面横坡为双向2%,无超高。

曲线要素分别为直线(起讫桩号:K16+340.97-K16+906.953)、A=894.427的右偏缓和曲线(起讫桩号:K16+906.953-K17+106.953)及R=4000m的右偏圆曲线(K17+106.953-K18+989.06)上,墩台等角度布置。

全桥共17联,0#桥台采用80伸缩缝,6、11、17、22、28、33、38、43、48、53、58、63、68、73、78、83、88#桥墩采用160伸缩缝,伸缩缝处桥墩台采用GJZF4350*350*65型板式橡胶支座,其余桥墩采用GJZ450*500*84板式橡胶支座。

全桥共有30米预制T梁边跨边板136片,边跨中板340片,中跨中板216片,中跨中板540片。

预制T梁梁底宽50cm,腹板厚20cm,边板顶板宽185cm,中板宽170cm,梁高200cm,每片梁设有2道端横隔板,3道中横隔板。

最重的中跨中板砼29.2m3,重量为73t,最轻的边跨边板砼25.45m3,重量为63.6t。

3、预制T梁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为保证预制T梁架设的施工顺利,项目部成立了预制T梁架设施工组织机构,如图1。

人员分工见表1。

图1 架梁施工组织机构表1 工程人员分工表4、施工总体目标4.1工期目标根据总体施工组织安排,结合我单位的施工能力,确定预制梁架设施工的总体目标为:开工日期定于2010年8月26日,计划2011年7月31日完成。

4.2质量目标⑴、争创国家优质工程;⑵、标段工程交工验收的质量等级评定:合格(质量综合评定得分大于等于90分);⑶、竣工验收的质量等级评定:优良(质量综合评定得分大于等于90分)。

4.3安全目标⑴、杜绝重大死亡事故的发生,减少一般伤亡事故;⑵、无重大责任事故;⑶、无重大安全隐患;⑷、不得因施工对周边环境、建筑、设施等造成破坏;⑸、和谐施工,确保无刑事案件发生;⑹、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标准化工地”。

4.4 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目标实现“三无、一创建”:即无施工污染,无当地村民投诉,无当地有关部门警告。

创建江西省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标准工地。

4.5职业健康安全目标⑴、定期对从事有害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员工职业病发生率小于0.5‰。

⑵、无重大设备和人身伤亡责任事故。

⑶、企业因工死亡率控制在0.17‰,重伤率0.5‰以内。

⑷、争创市地级以上安全文明工地。

5、预制梁架设施工方案5.1总体施工方案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全桥1232片T梁分两个梁场预制,1#梁场位于0#台台后路基上,负责第1孔到第47孔658片T梁预制施工;2#梁场位于X湖特大桥终点88#墩左侧,负责第88孔到48孔574片T 梁预制施工。

根据施工现场的场地条件及预制厂的布设情况,架梁施工拟采用如下架梁施工方案:a. 1#梁场位于0#桥台台后与桥面标高齐平,T梁架设采用台后拼装架桥机并过孔,轮胎式运梁炮车水平运输,架桥机架设;b. 2#梁场与桥面标高相差8m左右,运梁炮车先从制梁厂将T梁运至85#~87#墩位处,汽车吊先架设两孔梁;在架设好的两孔梁上拼组架桥机及高低龙门吊(固定式提升站);拖板炮车从制梁厂将预制T梁运至高低龙门吊下,高低龙门吊把T梁提升至桥上并喂入运梁小车,运梁小车将T梁喂入架桥机架梁。

2#梁场比1#梁场多一步垂直运输工序,拟采用固定式站提升的方法实现T梁的垂直运输。

即建设一座固定式提升站,将梁场预制好的T梁通过提升系统由地面提升至墩顶,再通过炮车水平运输至架桥机位置安装。

先用两台160t、100t汽车吊架设87孔、86孔左幅14片T梁,并及时焊接横隔板和湿接缝钢筋,使这一跨形成一整体,成为一个施工平台。

在此平台上拼装固定式提升站并利用固定式提升站及汽车吊拼装架桥机。

架桥机拼装完成后,用固定式提升站将地面的T梁提升并横移至平台面的轨道式运梁台车上,运梁台车喂梁、通过架桥机实现下一跨的架设。

总体施工顺序为:T梁梁场预制→梁场龙门吊机横移→桥下运梁台车纵移→提升站垂直运输→桥面运梁台车运梁→架桥机喂梁及架设→梁体就位。

实现此方案的关键在于固定式提升站的建立。

5.2固定式提升站的设计和施工1、固定式提升站的设计固定式提升站的选址在87#—86#墩之间,设计总吊重100t,用于预制T梁的提升。

T梁在梁场预制完成后,通过梁场的龙门吊机吊至运梁炮车之上,再通过运梁炮车运送至87#—86#墩之间的提升站下,随后用固定式提升站将T梁提升并实现安装。

固定式提升站主要由两台固定式龙门吊机组成,即在87#墩和86#墩各设一座,每台龙门吊机又由基础、立柱、横梁、天车起吊横移系统等部分组成。

单个龙门吊机的设计吊重为50t。

固定式提升站龙门吊沿线路方向的右端立柱(高支腿)落在地面基础之上,左端立柱(低支腿)设置在T梁之上。

固定式提升站的右立柱高18m,由4根Φ529cm壁厚8mm钢管桩组成,右立柱落在地面基础之上,采用砼扩大基础,尺寸为400cm长×400cm 宽×150cm厚。

固定式提升站的左立柱高7.6m,采用标准龙门吊支腿。

左立柱下端与T梁上的预埋件相连接。

为保证右立柱的稳定性,在右立柱顶部位置纵向设置拦风绳。

提升站结构见附图。

2、提升站安装由于T梁提升高度大(>10m),提升站较高(18m),为保证整个提升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确保提升站的安装质量。

提升站高立柱周边设置防护措施,防止碰撞立柱,同时也保证过往车辆、行人的安全。

(1)、提升站的基础施工首先进行基础的开挖,开挖面积不小于4×4m,深度不小于1.5m。

基坑底面要求整平并夯实,要求地基承载力要求不低于150 kPa,否则应进行换填处理。

在基础周边设置排水沟,避免流水对地基的侵蚀。

地基处理完毕后,进行立柱扩大基础的施工。

扩大基础底铺一层30cm的碎石垫层。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基础底面和顶面铺设各铺设一层20×20cm的φ20钢筋网片,并进行预埋件的埋设,便于立柱杆件连接。

(2)立柱和横梁的安装。

提升站的高立柱共2个,每个立柱由4跟直径529cm壁厚8mm钢管桩构成。

钢管桩立柱下端与扩大基础的预埋件进行焊接,钢管桩间设置剪刀撑,并在立柱顶部设置拦风绳,保证整个立柱系统的稳定性,施工时重点控制立柱的垂直度,剪刀撑连接应牢固可靠。

提升站的横梁跨度为22m,采用厂家标准龙门横梁,横梁采用吊车安装。

(3)天车系统的安装。

立柱和横梁安装完成后利用吊车提升安装天车。

提升站为定型龙门吊改装,将其中一个支腿用钢管桩替代,横梁跨度及起吊系统不变,施工中主要保证高支腿的稳定性,施工中对高支腿各部位焊接和结构进行检算和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试吊,试吊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并于支架上布置相应数量测控点,以便日后对支架的变形和位移进行监测监控。

5.3 T梁提升及架设步骤5.3.1、T梁的预制T梁在梁场制梁区进行预制。

梁场沿线路方向布置2排预制台座,每排8个;存梁区亦设置两排。

并在靠近便道的台座一侧预留10m的运梁宽度。

由于梁场所在区域位置有限,存梁区不大。

T梁在梁场完成张拉、压浆工序之后,应尽快进行吊装,空出台座,进行制梁的下一循环。

5.3.2、地面T梁的运输在梁场制梁区至提升站下建立一条运梁通道,运梁通道应有足够的承载力采用水泥砼硬化,坡度应平缓,采用运梁炮车进行T梁的运输。

T梁达到吊装条件后,即可进行梁体的起吊和运输。

运用梁场的两台门式龙门吊,分别起吊T梁的两端,再同时通过2台龙门吊的天车横移,将T梁移至运梁炮车上方,然后依次将T梁的两端下放,直至平稳的把T梁安放在运梁炮车之上。

启动炮车将T梁运输至87#—86#墩之间的提升站下。

5.3.3、T梁的提升操作人员启动固定式提升站龙门吊,将天车提升用的钢丝绳和滑轮下放,地面人员将钢丝绳穿过吊装孔并牢牢套住T梁的两端。

提升时,同时提升T梁的两端,离开炮车后停滞一会,待梁体稳定后,操作人员控制天车缓缓将梁体上提,提升速度不宜过猛,防止梁体重心失稳,产生大幅度的横向摆动,撞击桥梁墩柱和提升站的立柱。

当梁体提升至墩顶预定高度后,通过提升站的天车将T梁横移至桥面运梁炮车上,再通过桥面运梁炮车水平运输至架桥机位置,实现梁体的安放。

5.3.4、T梁的架设架梁准备时,应在墩顶测量放样,用墨线弹出梁就位的梁端线、边线,标出支座位置和支座中心点。

梁体吊至梁位上方后安放支座或临时支座。

架梁的关键是要保证梁位和支座安放的质量,除必须遵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外,还符合下列规定:①支座底面中心线与墩台支承垫石中心十字线相重合;②梁端伸缩缝、连续缝符合设计要求;③在保证梁梗竖直前提下,梁片间隙应符合规定;④支座底面与支承垫石以及支座顶面与梁底均应密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