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协调性评定规范
【目的】人体能保持一定姿势并能从事随意运动,与脑皮质、基底核、小脑、前庭系统、深层感觉均有密切关系,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都会造成协调运动障碍。
进行协调性评价,有助诊断、判断障碍程度,预测预后,制定康复计划,评价疗效。
【方法】
(一)观察姿势、动作、步态。
(二)闭目难立征。
检查时二足并拢,二臂向前平伸,闭目,观察有无摇晃或倾倒。
(三)指鼻试验。
坐或仰卧位,肩外展肘伸直,让其屈肘用食指指其鼻尖数次后,闭目再指鼻尖,观察有无震颤,计算错指次数。
(四)轮替动作。
让患者反复迅速地将手掌作旋前旋后动作,共济失调时可出现快慢不均,笨拙,缓慢。
(五)膝胫踝试验。
仰卧位,下肢伸直,先举一侧下肢,后将其足跟放在另侧膝盖上,并沿胫骨前缘直线下移至内踝。
同法试另侧。
共济失调者不能完成试验。
(六)连线试验。
在纸上画好两条相距10cm的纵向平行线,让患者划一横线与二线成直角相交。
小脑病变者不能完成试验。
(七)模仿试验。
患者闭目,双上肢向前方水平上举,变动一侧上肢姿势,让其另侧上肢模仿相同姿势。
小脑患者不能完成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