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1)一、工作目标和思路 (2)二、材料节具体内容 (2)(一)以“材苑揽胜”讲坛为平台,弘扬材料文化 (2)1、科技前沿知识,拓宽视野 (3)2、材料行业高管论人生经历,了解企业 (3)3、大师品材料,文化熏陶 (3)(二)以专业比赛、培训为契机,培养动手能力 (4)1、水泥轻舟制作——水泥轻舟大赛 (4)2、“我型我塑”陶艺大赛 (6)3、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大赛 (7)4、大型仪器操作+开放性试验项目 (8)5、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 (8)6、上海中技桩业、重庆国际复材等奖学金支持下的专业竞赛 (9)(三)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推进学生科技创新 (9)1、走进实验室——认知材料科学研究 (9)2、开展本科生、导师双向选择——让学生走近科学研究 (10)3、以导师课题为依托,结合“挑战杯”、创新杯、本科生自主创新项目,开展科学研究 (11)(四)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形成朝气蓬勃的院风 (11)1、寝室文化设计 (11)2、新生运动会 (12)3、乒乓球赛 (12)4、毕业生欢送晚会 (13)三、材料节工作成效及获得的经验 (14)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依托学科优势,开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材料文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才思飞扬”材料节工作总结前言我们激情奔放,我们优势突出,我们团结奋进,我们同舟共济……我们材料学院全体师生借助“才思飞扬”材料节这个平台营造了一种“求真务实,突出特色,锐意创新,全面发展”的学院文化氛围。
自2003年以来,材料节已创办九届,并始终以创文明学院、科技学院为目标,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文体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用优秀的作品激励人心,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材料节以广泛开展学生文化科技活动为基础,先后成功地举行了“我型我素”陶艺制作大赛、“走近科技创新”、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制备大赛、“导师制”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活动,各项活动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展现了各自作为理工科学生的素养和对科研的追求,使我们学院充溢着浓厚的科技学术氛围。
在我们所创造的学术环境中,我们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科技知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
通过开展多种科技文化活动,繁荣了校园文化、倡导了精神文明、塑造了学生的优良品格、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同学们崇尚科学、崇尚文化、热爱艺术、热爱人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才思飞扬”材料节是武汉理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推动提升了我校教育的质量和品位,是传播材料科学前沿知识,深化材料学科专业思想,推动学生自主创新活动,展现大学生风采的舞台。
我们始终坚信,“才思飞扬”材料节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步形成一个成熟的活动,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发展、传承优秀思想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非凡意义。
一、工作目标和思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向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三个结合”高屋建瓴,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实践路径。
“才思飞扬”材料节秉承这一核心思想,遵循其中人才发展的一般规律,依托我院强大的学科优势,发挥学科强有力的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践行“三个坚持”——坚持科技育人,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坚持文化育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实践育人,营造学院学术氛围。
坚持科技育人,以自主创新的科学思想为中心展开活动。
将活动建立在材院各专业知识和需求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领域,走近专业科学领域与行业,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各类专业知识能力竞赛丰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坚持文化育人,建设以“厚德博学,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在各类比赛中,关注学生对理论基础的掌握,营造“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坚实基础培养高端人才。
在各项活动中,平衡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素质,在全面发展中实现个性成长。
坚持实践育人,增强本科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工科学生素质。
用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蓬勃的活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中运用真知,发现新知,增长实干。
二、材料节具体内容(一)以“材苑揽胜”讲坛为平台,弘扬材料文化为了让材院低年级的学生尽早了解材料、学习材料、研究材料,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全面发展,材料学院组织学院知名教授博导及材料领域的精英每周都与本科生“亲密接触”,讲授材料科学前沿知识及其进展。
讲座课程由8~16个独立讲座组成,各讲座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1、科技前沿知识,拓宽视野“材苑揽胜”讲座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以科学普及的形式向大学生展示材料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进展,材料合成、制备和生产中的技术创新,材料生产企业的重大技术进步和高速发展历程。
2、材料行业高管论人生经历,了解企业一些系列的讲座由材料领域著名企业家担任主讲,让学生对相关企业有更多了解,对材料科学与企业生产、社会应用的结合有了更多认识,行业领军人物丰富的经历更是给了大家无尽的激励。
3、大师品材料,文化熏陶每一个讲座特邀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某一方向的首席教授、国内一流材料科学家或著名企业家担任主讲。
教授们以通俗易懂的教授方式向本科生介绍各种材料的发展、应用、特点等,让学生体会到材料科学的趣味与奥秘。
首席教授和知名学者领衔本科教学,一流科学家精辟讲解拓展学生视野。
(二)以专业比赛、培训为契机,培养动手能力1、水泥轻舟制作——水泥轻舟大赛水泥轻舟最早诞生于1969年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现已成为全球高校间极富影响的比赛,风靡全球。
顾名思义,水泥轻舟便是用新型水泥制作而成的船,我们创意性地将这一新创作与中国传统龙舟赛相结合。
从科技创新与体育运动相结合,从多角度考察作品结构和性能。
同时,不仅广大高校师生可以积极参与,一些业界,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都可参与或观摩竞赛,每次比赛都能造成不小的社会影响。
(1)促进学科发展在我国校建立混凝土轻舟团队不仅可以起到诱导学生从事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培养一批对水泥混凝土有研究兴趣的优秀学生,进而促进高校水泥混凝土材料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提升;(2)增强体育实力建立水泥轻舟对可望形成我校的一项有特色的体育赛事,创建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科技活动与体育竞技平台,提升我校在体育赛事方面的影响力。
(3)繁荣校园文化国外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一些校园文化节,一些知名高校的文化节传承多年,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标签.我国的多数高校目前还没有形成、发掘和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传统,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
结合我国传统的龙舟文化,建立这样的一种有龙舟文化特色的水泥轻舟赛,增强了校园的文化底蕴,是维系高校的长远发展的一种精神的力量,对高校文化的建设具有很深远的影响。
(4)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团队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多学科交叉的条件下协作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从事研究、设计、交流、体育比赛的创新平台,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挑战,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和从事课外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尝试,其成功的实施将给类似团队的建设提供的范例。
(5)增强了交流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学生和国外的学生团体的交流,增加了国内高校之间的交流,增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当代学生与传统艺人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交流的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水泥轻舟队和国外一些高校的水泥轻舟对取得了一些联系,交流轻舟队制作和比赛的技艺。
2、“我型我塑”陶艺大赛“我型我塑”陶艺大赛是一项面向全校学生的活动。
比赛之前先由专业的陶艺老师向大家介绍陶艺发展历史和陶器的制作流程,并展示了拉坯过程,提出了一些陶器制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之后大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动手进行练泥----拉坯工序。
通过对学生在制作过程的表现和所做陶胚在工艺和创意等方面的评定,选出三十名优秀选手进入复赛完成陶器的上釉、烧结成型等过程,评选最后获奖者。
比赛体现出如下特色:(1)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突出时代性中国的陶瓷文化渊源流长,它的内涵丰富,功能广泛,彰显着鲜明的民族特征,我们鼓励大家在原始的设计中充分展现时代特色,在每期的比赛中都涌现出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08年,学生们或捏出精致的福娃,或用制作纪念“玉树”地震的泥条盘;10年,作品中出现了世博会中中国馆造型;11年,一名艺设的同学创意性地雕刻了辛亥革命纪念浮雕。
这些充分显示了学生对传统的热爱和对时事的关注。
(2)在发挥学科特色的同时突出开发性陶艺大赛有着鲜明的材院特性,但立足专业,面向全校。
旨在让更多学子了解陶瓷文化,感受动手乐趣。
一位管院男生连续三年参与比赛,每次都积极准备,并连续三年获得优秀作品奖。
(3)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实践性陶瓷工艺十分精湛复杂,原理也十分考究。
学生在亲历制作陶艺的过程中强化了陶瓷制作的原理,通过现象观察对陶瓷各项性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应用知与行的统一对陶瓷各方面功能的改善和应用提出更贴切的想法。
(4)在展现严谨学风的同时突出趣味性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学乐并行,比赛者自由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构思自己喜欢的作品,寓教于乐,将严谨的材料制备工艺和生动的生活情趣结合起来,使材料学科所赋有的乐趣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家面前。
3、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大赛材料制备大赛以贴近本科教学为原则,强调理论与创新并重,突出学以致用,由本科生根据组委会要求自行提出材料制备方案,组委会根据学科分类安排导师提供相应的科研条件及必要的学术指导,待材料制备完成后通过答辩的方式评选优秀作品。
(1)理论基础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全面考虑材料多方性能,根据学科理论,发散性地提出目标材料及制备方法。
在此基础上,自行将设计付诸实践,参与到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逐步修改、完善,最终完成制备。
在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求同学们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同学们勇于实践探索,培养同学们将理论基础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求知精神。
(2)团队合作与个性思维相结合本项比赛要求同学们能够打破传统观念,在材料设计理念和制备方法上能提出独树一帜的观点,强调独创性与新颖性;同时由于比赛周期短、任务重,注重发散个性思维,所以需要集中团队力量,拓展同学们的思维角度,从而培养了大家的团队意识。
(3)专业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学科的教师积极为参赛同学提供必要的学术及技能指导,帮助同学们克服难关;同时同学们自己主动求知,以结果推过程,以过程求结果,独立自主,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4、大型仪器操作+开放性试验项目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对大型科学仪器实行开放、共享的新型管理制度,选取部分实验针对本科生开放,对学生进行仪器操作培训,组织本科生进行大型仪器操作申请,并由专业老师进行讲解指导,供本科生进行实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