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二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二

2014-1第二学期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二A元政策B基本政策C具体政策D实质性政策2. 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D)A系统模型B过程模型C团体理论模型D制度理论模型3. 政策咨询机构的职责主要在于( A)A“谋”B“断”C组织决策人员D监督决策人员4. 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C)A信息子系统B咨询子系统C决断子系统D执行子系统5.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C )A政策问题B政策议程C政策规划D政策方案抉择6. 通过视察、检查和组成针对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而对政府各部门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组织机构是(A)A立法机关B司法机关C行政机关D政党系统7. 公共政策终结的最果断的方式是(B)A公共政策替代 B公共政策分解 C公共政策缩减D公共政策废止8.力求解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的问题的政策分析方法属于( C )A行为研究B价值研究C规范研究D可行性研究9. 主要依靠专家的判断和直觉进行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是(C)A系统分析方法B定量分析方法C定性分析方法D相对分析方法10. 借助于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概率论以及帮助决策的理论来进行逻辑分析和推论。

这一概念指的是( B )A系统分析方法B定量分析方法C定性分析方法D相对分析方法1. 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有影响的经济学模型主要有(A.B.C.E)A 传统理性模型B 有限理性模型C 公共选择理论D 取舍理论E福利经济学模型2. 我国监控系统的外部监控体系主要有(C、D、E )A中国共产党的纪检委 B人民政府的监察部门C人民群众 D社会团体 E新闻舆论3.思想教育手段常用的基本形式有(A.B.C.D)A制造舆论B说服教育C协商对话D奖功罚过E强制推行4.中国共产党政策监控的主要方式有(B.D.E)A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决定了政策的内容或方向与政策的实施B党纪监督C行政监督D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实施政策监控E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政策监控5. 对公共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人员主要有(A.C.D)A政策受益者B政策受害者C政策制定者D政策执行者E政策评估者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如何看待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答:它的学科性质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二是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是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四是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简述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答:①防止政策主体滥用决策权。

②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

③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

④反馈政策的执行情况。

3.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特点和作用。

答:特点:(1)公共政策调整具有改进性。

公共政策调整是调整、修正公共政策方案,以使政策目标更为合理,使过程与步骤更符合变化了的实际,因而更利于达到公共政策目标。

(2)公共政策的延续性。

公共政策调整是对原有公共政策方案所进行的局部调整,决不是要另起炉灶,因此,必须要注意新旧方案的延续性。

这本身也是公共政策稳定性的一个要求。

作用:(1)纠正公共政策偏差,避免政策失误(2)有助于协调各部门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克服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混乱现象(3)公共政策调整有利于政策的相对稳定四、论述题(20分)试述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可以从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以外的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特性包括政策问题的类型、政策问题的性质以及政策目标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

政策目标的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一)目标取向的公共性(二)目标范围的普遍性(三)目标价值的非盈利性(四)目标实现的强制性二、政策本身的因素(一)政策的合理性政策合理性是指政策本身所具有的因果联系,即这一政策是否是针对客观的政策问题并且能够切实地解决这一问题。

政策的合理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前提。

(二)政策的连贯性公共政策反映了一国政府在一个时期内的基本倾向,因此,它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和一致。

同时政策的连贯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在基本精神上的同意和一致。

(三)政策的具体性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者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

政策的具体性还要求政策目标是切合实际并可以达到的,是可以进行比较和衡量的。

(四)政策资源的充足性一般来说,政策资源主要包括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以及管理资源。

三、政策以外的因素很多政策以外的但与政策有关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政策的有效执行。

这些因素包括目标团体、政策执行机构间的沟通和协调、政策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等。

(一)目标团体目标团体是指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

政策能否顺利达到预期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团体的态度。

(二)执行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和政策的目标团体之间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保持良好、及时的沟通。

除了良好的沟通之外,各执行机构间的协调对政策的有效执行同样重要。

(三)政策执行环境政策执行环境是指政策执行机构自身之外的诸多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总和。

政策环境是复杂的,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同时政策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常使政策的执行受到干扰,以致出现政策效应偏差和政策失败等。

因此,适宜的政策环境对政策执行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15分)城市里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入学难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果这些孩子成为新文盲,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仅在××市,这些孩子的数量就将近20万人。

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

1998年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

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拨,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所以××市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

绝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只能到打工者自己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这一问题也得到媒体的关注。

不少记者深入到××市外来人口聚居地采访,向社会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等具体问题。

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

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位副所长说:“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以进入公立中小学为主。

另外,要采取多种入学形式。

”这些具体问题进而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2年4月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了该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试分析××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政策议程的。

答:1.客观的社会现实。

城市里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入学难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果这些孩子成为新文盲,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仅在××市,这些孩子的数量就将近20万人。

该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

2.问题的察觉。

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

1998年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

该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拨,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所以××市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

绝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只能到打工者自己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该问题引起的现实与利益期望的冲突性。

4.团体与组织活动。

这一问题也得到媒体的关注。

不少记者深入到××市外来人口聚居地采访,向社会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等具体问题。

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

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位副所长说:“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以进入公立中小学为主。

另外,要采取多种入学形式。

”该问题引起一些团体与组织的活动。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这些具体问题进而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2年4月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了该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该问题最终导致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