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面与楼面工程施工工法施工工艺

地面与楼面工程施工工法施工工艺

一、地面与楼面工程1.1 炉渣垫层施工工艺标准炉渣垫层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楼地面的炉渣垫层施工操作。

2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炉渣:炉渣内不应含有有机杂质和未燃尽的煤块,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1/2),粒径在5mm及以下的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

2.1.2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标号325号以上。

2.1.3 熟化石灰:生石灰使用前3~4d洒水粉化,并加以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5mm。

熟化石灰亦可采用加工磨细生石灰粉,使用前加水溶化后方可使用。

2.1.4 主要机具:搅拌机、手推车、压滚石制或铁制,(直径200mm,长600mm)、平铁锹、计量器、筛子、喷壶、浆壶、木拍板、3m和1m长木制大杠、笤帚、铁錾子、钢丝刷等。

2.2 作业条件:2.2.1 结构工程已经验收,并办完验收手续,门框已安装完,墙面上+50cm水平标高线已弹好。

2.2.2 预埋在垫层内的电气及其它设备管线已安装完(用细石混凝土或1∶3水泥砂浆将电管嵌固严实,有一定强度后,才能铺炉渣),并办完隐蔽验收手续。

2.2.3 穿过楼板的管线已安装验收完,楼板孔洞已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

2.2.4 首层地面以下的排水管道、暖气沟、暖气管道已安装完,并办完隐蔽验收手续。

回填土、灰土做完,并经检查验收。

3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 炉渣过筛与水闷→ 找标高、弹线、做找平墩→ 基层洒水湿润、拌合炉渣→ 铺炉渣垫层→ 刮平、滚压→ 养护3.1.1 基层处理:铺设炉渣垫层前,对粘结在基层上的水泥浆皮、混凝土渣子等用铁錾子剔凿,钢丝刷子刷掉,再用扫帚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3.1.2 炉渣过筛与水闷:炉渣在使用前必须过两遍筛,第一遍过大孔径筛,筛孔径为40mm,第二遍筛用小孔径筛,筛孔为5mm,主要筛去细粉末,使粒径5mm及以下的颗粒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这样做使炉渣具有粗细粒径兼有的合理配比,确保了石灰与炉渣的相互作用,对促进垫层的成型和早期强度提高很有利。

炉渣或水泥炉渣垫层采用的炉渣,不得用新渣,必须使用“陈渣”,所谓“陈渣”就是在使用前应深水闷透的炉渣,浇水网透时间不少于5d。

水泥白灰炉渣垫层采用的炉渣,应先用石灰浆或用熟化石灰浇水拌合闷透,闷透时间也不得小于5d。

3.1.3 找标高、弹线、做找平墩:根据墙上+50cm水平标高线及设计规定的垫层厚度(如设计未规定时,其厚度不应小于80mm)往下量测出垫层的上平标高,并弹在四周墙上。

然后拉水平线抹找平墩(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抹成60mm×60mm见方,与垫层同高,当垫层铺完找平之后可拆除,补炉渣拌合料),其间距2m左右,有泛水要求的房间,按坡度要求拉线找出最高和最低的标高,抹出坡度墩,用来控制垫层的表面标高。

3.1.4 基层洒水湿润:炉渣垫层拌合料铺设之前再次用扫帚清扫基层,用清水洒一遍(用喷壶洒均匀)。

3.1.5 炉渣拌合:水泥炉渣垫层或水泥白灰炉渣垫层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先将闷透的炉渣按体积比(应预先准备好量具)与水泥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合,要严格控制加水量,以铺设时垫层表面不得出现泌水现象为原则来确定加水量。

水泥白灰炉渣的拌合方法同上,先按配合比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合均匀。

3.1.6 铺设炉渣拌合料:铺炉渣前在基层刷一道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将拌合均匀的拌合料,从房间内退着往外铺设,虚铺厚度宜控制在1.3∶1,例如设计要求垫层为80mm,拌合料虚铺厚度为104mm(垫层厚度如大于120mm时,应分层铺设,每层压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

3.1.7 刮平、滚压:以找平墩为标志,控制好虚铺厚度,用铁锹粗略找平,然后用木刮杠刮平,再用压滚往返滚压(厚度超过20mm时,应用平板振捣器),并随时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高出部分铲掉,凹处填平。

直到滚压平整出浆为止。

对于墙根、边角、管根周围不易滚压处,应用木拍板拍打密实。

水泥炉渣垫层应随拌随铺,随压实,全部操作过程应控制在2h内完成。

施工过程中一般不留施工缝,如房间大必须留施工缝时,应用木方或木板挡好留槎处,保证直槎密实,接搓时应刷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后,再继续铺炉渣拌合料。

3.1.8 养护:垫层施工完后应进行洒水养护,严禁上人乱踩、弄脏,待其凝固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4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 炉渣垫层使用的水泥、炉渣、石灰等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施工配合比,铺压密实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4.1.3 炉渣垫层与基层间,不得有空鼓和表面积散现象。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7-1。

5成品保护5.1 运输拌合料的手推车不要碰撞门框。

铺炉渣垫层拌合料时,注意不得将稳固电管的细石混凝土碰松动,通过地面的竖管也要加以保护。

炉渣垫层允许偏差表7-1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1 表面平整度 1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 标高±10 用水准仪检查3 坡度 2/1000,且不大于30 用坡度尺检查4 厚度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1/10 尺量检查5.2 炉渣垫层浇筑完之后,要注意加以养护,常温3d后方能进行面层施工。

5.3 不得在垫层上存放各种材料,尤其是油漆桶、拌合砂浆等,以免影响与面层的粘结力。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垫层空鼓开裂:由于以下原因造成:6.1.1 基层杂物未清理干净,水泥浆皮没有剔掉刷净,铺垫层前又没洒水等,影响垫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

6.1.2 炉渣含有未燃尽的煤渣,或炉渣闷水不透。

6.1.3 炉渣内微小颗粒(粘径在5mm及以下)比例较大。

6.2 炉渣垫层表面不平:主要是炉渣铺设后,未进行按线找平,待水泥初凝后再进行抹平,已比较困难了,因此必须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控制在2h之内,滚压过程中随时拉水平线进行检查。

6.3 垫层松散,强度低:主要是在拌合过程中配合比不准,施工全过程过长,初凝后仍进行滚压,造成垫层松散,垫层浇筑完后,未经养护过早上人操作等因素,都易导致表面松散强度低。

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 水泥出厂合格证。

7.2 炉渣出厂证及试验记录。

7.3 炉渣垫层分项质量验收评定记录。

1.2 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的混凝土垫层的施工操作。

2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宜用32.5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并应符合JGJ52的规定。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为0.5~3.2mm,含泥量不大于2%,并应符合JGJ53的规定。

2.1.4 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尖铁锹、平铁锹、平板振捣器、串桶或溜管、刮杠、木抹子、胶皮水管、铁錾子、钢丝刷。

2.2 作业条件:2.2.1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已办完验收手续,门框安装完,墙四周已弹好+50cm水平标高线。

2.2.2 穿过楼板的暖、卫管线已安装完,管洞已浇筑细石混凝土,并已填塞密实。

2.2.3 铺设在垫层中的水平电管已做完,并办完隐检手续。

2.2.4 在首层地面浇筑混凝土垫层前,穿过室内的暖气沟及沟内暖气管已做完,排水管道作完并办完验收手续,室内回填土已进行分项质量检验评定。

3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 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 混凝土搅拌→ 铺设混凝土→ 振捣→ 找平→ 养护3.1.1 基层处理:把粘结在混凝土基层上的浮浆、松动混凝土、砂浆等用錾子剔掉,用钢丝刷刷掉水泥浆皮,然后用扫帚扫净。

3.1.2 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根据墙上的+50cm水平标高线,往下量测出垫层标高,有条件时可弹在四周墙上。

3.1.3 混凝土搅拌3.1.3.1 根据配合比(其强度等级不直低于C15),核对后台原材料,检查磅秤的精确性,作好搅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后台操作人员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水。

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3.1.3.2 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制作试块。

试块组数,按每一楼层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少于一组。

当每层建筑地面工程面积超过1000m2时,每增加1000m2各增做一组试块,不足1000m2按1000m2计算。

3.1.4 铺设混凝土: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为了控制垫层的平整度,首层地面可在填土中打入小木桩(30mm ×30mm×200mm),拉水平标高线在木桩上做垫层上平的标记(间距2m左右)。

在楼层混凝土基层上可抹100mm×100mm,找平墩(用细石混凝土),墩上平为垫层的上标高。

大面积地面垫层应分区段进行浇筑。

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材料的地面面层的连接处和设备基础位置等进行划分。

铺设混凝土前先在基层上洒水湿润,刷一层素水泥浆(水次比为0.4~0.5),然后从一端开始铺设,由室内向外退着操作。

3.1.5 振捣:用铁锹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找平堆,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厚度超过20c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

3.1.6 找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墙上水平标高线及找平堆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

用水平木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

有坡度要求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做。

3.1.7 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土垫层,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养护不得少于7d。

3.1.8 冬期施工操作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如在负温下施工时,所掺防冻剂必须经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3%。

小于、等于C10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0N/mm2。

4质量标准4.1 主控项目4.1.1 水泥混凝土垫层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4.1.2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C10。

4.2 一般项目4.2.1 混凝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5成品保护5.1 在已浇筑的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可允许人员在其上走动和进行其它工序。

5.2 在施工操作过程中,注意运混凝土小车不要碰动门框(应预先有保护措施),并在铺设混凝土时要保护好电气等设备暗管。

5.3 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满足养护时间后,可继续进行面层施工,如继续施工时,应对垫层加以覆盖保护,并避免在垫层上搅拌砂浆。

存放油漆桶等物以免污染垫层,影响面层与垫层的粘结力,而造成面层空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