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观察蚯蚓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蚯蚓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技能目标:采集、饲养蚯蚓。
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由创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采集饲养蚯蚓、观察蚯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观察蚯蚓的外形、及运动方式
难点:学生实验前的蚯蚓采集与饲养
教学方法:步骤:教学导入——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学生互动——相关知识测评
课前准备:学习小组实验一周前寻找蚯蚓并进行饲养(3—5条为宜);预习课本P9——10内容;通过网络了解有关蚯蚓的资料。
实验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吸水纸或纸箱片)、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实验探究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大家基本知道了,对蚯蚓的观察。
二、学生活动自学内容
1、小组长引导小组学习目标和查验实验材料用具。
2、认真阅读P9—P10实验方法及步骤、注意事项(时间10分钟)
3、介绍小组采集蚯蚓的过程、装置的设计。
4、经过讨论完成P10页1、2、3、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师、学生互动学习
1、学生介绍自己的实践过程记录,介绍实验器材----------略
教师总结:
采集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可能有蚯蚓。
采集蚯蚓最好在夏季大雨过后,到池塘、河渠边的湿润土壤里或肥沃的菜田土壤里挖掘。
(如果地表有蚓粪,你可以根据蚓粪颗粒的大小来判断蚯蚓的大小。
学生活动: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小组完成)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颜色,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认清蚯蚓的头部、尾部、环带所在部位?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是否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如果有,它有什么作用?
(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
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
能否听到“沙沙”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