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和经典题型精编版
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和经典题型精编版
图12—9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试卷讲评针对练
是
滑轮,目的是省力,但费了距离,乙用的是
滑
轮,不省力,但改变了
,使操作更为方便。 要想
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就可以将两者组合,组成
,
起重机上的滑轮组合就是实例之一。
图12—1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L2
L1
等臂杠杆
F
不能省力,但能
改变力的方向
L2
O
三.机械效率
①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跟总功的 比值 。不同机械的机械 效率表达式:
公式:η=—W—W有总—用
斜面:η=——GFsh
定滑轮:η=—GF—sh=—GF—hh =—GF
动滑轮:η=—GF—sh=—F—G2hh—=—2G—F
滑轮组:η=—GF—sh=—FG—nhh=—nG—F
②提 高 机 械 效 率 的 方 法 : 减 小 机 械 自 重 、 减 小机件间的摩擦。
0.15 1.2
0.30
83.3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 典例精析把方向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
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不能
;请简
要说 明 两 条 理 由 : ①两次实验时钩码没有挂在同一位置 ;
② 仅根据一次对比实验所得结论是不可靠的 。
[解析] 测力计的读数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这里的分度值
图12—6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实战演习成高手
2.如图12-7所示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
用时相当于一个
(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若箱和物品共重100 N,设此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则
抬起拉杆的力F为
N。
图12—7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实战演习成高手 3.如图12-8所示,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
阻力F2 / N 1
阻力臂L2 / cm 15
2
1
20
2
10
3
1
20
1.5
10
(1) 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 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_L_1_测__量__错__误__. (3) 该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避免_偶_然性_,_使__结__果__更. 具有普遍性
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L1
省力杠杆
能省一半的力
ti
用这些滑轮将500牛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拉力分别 为多少?(不考虑摩擦和滑轮重为20牛) 若物体移动1米,则绳子自由端分别移动多少米?
n=2
n=2
F
n=3
F
F
F=
1 2
G
G
G
F=
1 2
G
F=
1 3
G
G滑轮组Βιβλιοθήκη 拉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重,拉 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分类
简单机械
滑轮
定滑轮及实质 动滑轮及实质
滑轮组
定义
机械效率
实质 特点
固定点
距离
力的作用线是指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 的虚直线。
例:
L1 O
F1
F3 F2
杠杆的力臂不__一__定__在杠杆上(一定或不一定); 力臂____可___为0(可或不可);
1、杠杆的分类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没有的.
做功的 快慢
用单位时 间内做的 功来表示
功率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越多, 即做功越快。
1W=1J/S 1W即1J/S表示物体1s的时间内 做功1J
1KW=103W 1MW=106W
功率概念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3、定义式:
P=
W
G动= nF- G= 4×20N – 50N= 30N G物最大= nF最大- G动= 4×60N – 30N= 210N
η= G 物最大/F最大n = 210N / 60N×4 = 87.5%
物重改变, 拉力也改变。
(隐含G动不变)
同一滑轮组, 物重增大, η增大。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 回眸教材析知识
4.机械能及其转化 ① 动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②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 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简单机械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杠杆
滑轮
轮轴 斜面
五要素 平衡条件 应用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 思维感悟成体系
┃思维感悟成体系┃
杠杆
定义 杠杆平衡条件 五要素
图12—2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典例精析把方向
[解析]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时,由于动力是竖 直向上的,所以,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不变的,由杠杆平 衡条件—FF—21 =—LL—12 可得,力的大小不变。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2:滑轮组的应用与设计 例2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12-3中画出拉力F =—3G的绳子的绕法。(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③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1。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1: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1 如图12-2所示,杠杆OA可绕支点O转动,B处挂 一重物G,A处用一竖直力F。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 增大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则( )
A.F大小不变,但F<G B.F大小不变,但F>G C.F逐渐减小,但F>G D.F逐渐增大,但F<G
;
如将发 左现 端杠 的杆 平左衡端螺偏母高向,则左可将右端调的节平. 衡螺母向 左 调节,或
哪边高往哪边 调;左右螺母
方向相同
上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 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1
动力F1 / N 1.5
动力臂L1 / cm 10
是0.1 N;用公式η=—W—W有—总用计算机械效率;对于杠杆而言,
额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杆自身的重力所做的功。提高效率可以选 减小杠杆自重,增大物重等,但是要在支点和悬挂点不变的情 况下使用。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 典例精析把方向
知识点拨: 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同的是,杠杆的支点、 悬挂点的改变都会使额外功的大小改变,即克服杠杆自重所做 功改变。
(2)当物重为50N时,绳端需用20N的拉力才能使物体匀速上升,
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3)如果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N,先里后外、奇动偶定、
那么该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多少?
动定交错。
已知:F = 20 N,G物 = 50 N, n = 4 求:(1) η (2) η最大
图8
解:η=W有/ W总= Gh / Fs =Gh/Fnh=G / Fn = 50N/ 20N×4=62.5%
探究过程中,调节物体所在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
考点2 力臂作图 【例2】在图 中画出力 F1 的力臂 l1和 力臂 l2 对应的力 F2.
思维点拨:力臂的画法:(1)首先确定支点 O;(2)画动力及 阻力作用线;(3)从支点 O 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画出垂足,则
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4)力臂用大括号表示范围并在旁
杠杆类 杠杆特点 杠杆优点 杠杆缺点 应用 型
省力 杠杆
L1>L2 F1<F2
省力
费距离
费力 杠杆
L1<L2 F1>F2
省距离 费力
等臂 杠杆
L1=L2 F1=F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例题: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 力臂
F n1(G物 + G轮 )
拉力与重物移动距离的关系: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 距离的n倍。
s = nh
例 一根绳子最多能承受300 N的拉力,要
提起1 000 N的重物,应用什么样的滑轮组?
(动滑轮重力不计要求向下拉且滑轮个数最少)
用这个滑轮组最多能提起多重的物体?
解析:Q
F
1 n
G物
n G物 1000 N 3.3 F 300 N
F
n 应为整数 n = 4 应用两“动”两“定”滑轮组,绳子固定端在定 滑轮下最多能提起:
G物 nF 4 300 N=1200 N
例题.如图8所示装置,绳重及摩擦不计。
(1)请利用图示的3个滑论,补画该滑轮组完整的绕线;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 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 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 钩码悬 钩码总 钩码移动 拉力 测力计移动 机械效 数 挂点 重G/N 距离h/m F/N 距离s/m 率η/%
1A
1.5
0.10 0.7
0.30
71.4
2B
2.0
决相关问题。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3:机械效率的探究 例3 用如图12-5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 的钩码缓缓上升。
图12—5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 典例精析把方向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 0.5 N,钩码总重G为1.0 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 m, 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 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66.7 %。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由于使用杠杆时需 要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