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 是指对有胸膜腔积液(或积气)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胸膜腔穿刺,抽取积液(气)或胸膜腔内给药的操作过程。
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或抽气)减压或通过穿刺胸膜腔内给药等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操作。
[适应证]1. 诊断性穿刺:获取胸腔积液标本,以检查确定其性质。
2. 治疗性穿刺:⑴抽出胸膜腔积液或积气,减轻肺脏压迫症状,或减轻胸膜腔炎症反应;⑵通过穿刺,胸膜腔内给药治疗,或人工气胸治疗。
[禁忌证]1. 无绝对禁忌症。
正在使用抗凝血药物者或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2. 穿刺部位有炎症、肿瘤,患有严重肺结核、大咯血为相对禁忌症;3. 对麻醉药过敏者,病情危重,体质虚弱难以耐受操作者不宜穿刺。
[准备工作]1. 器械准备:消毒包、胸穿包、0.5%碘伏、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无菌手套、胶布,5m1、50ml注射器各2支,另备血压计、听诊器,化验单,留置送检标本的器皿(要求瓶口要大,避免污染)。
附:胸穿包内容物:外包消毒巾、弯盘2个、洞巾1块、血管钳4把(或布巾钳2把、血管钳2把),穿刺针(带延长胶管20cm)各2副,无菌纱布3块、无菌标本瓶1个、小棉球缸1个。
2. 患者及术者准备:⑴了解患者病情及穿刺目的,核对适应症,察看有无禁忌症;明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⑵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请其配合,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⑶术前测患者血压、脉搏,并对照辅助检查再次进行物理诊断,复核胸部体征;术前确定穿刺点并以龙胆紫标出进针点;⑷将患者送至经过消毒的操作室内;⑸术者洗手,戴工作帽、医用口罩。
[操作方法]1. 摆放患者体位:抽取胸腔积液时,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气胸穿刺时,患者取坐位面向操作者。
尽量取较舒适的体位,并能充分暴露穿刺点。
2. 穿刺点定位:穿刺点应根据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多时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必要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
穿刺前应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
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穿刺点可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 穿刺点消毒:⑴术者查看消毒包消毒日期,打开消毒包;助手协助准备0.5%碘伏消毒棉球或纱布;⑵术者用0.5%碘伏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15cm (注意第2次的消毒范围应该略小于第1次,棉球应由内向外擦拭)。
4. 戴无菌手套、铺洞巾:⑴术者查看胸穿包消毒日期,打开胸穿包,戴无菌手套,助手给术者准备好5m1、50m1注射器;术者检查胸穿包手术器械 (注意注射器乳头是否与穿刺针吻合,穿刺针是否通畅,针头是否锐利);⑵术者铺洞巾,用布巾钳(或胶布)固定。
5. 穿刺点麻醉:⑴助手协助术者核对局麻药品2%利多卡因的名称、浓度及有效期,消毒安瓿,打开局麻药品,术者用5m1注射器抽取药品(注意针头不能碰到安瓿瓶口);⑵术者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处先皮内注一皮丘,再沿皮下至胸膜壁层做浸润性局麻(注意推麻药前要回抽,了解是否在血管内,同时要掌握进针深度)。
⑶助手在协助术者完成局部消毒、给术者准备好注射器和抽取麻醉药等工作后,戴无菌手套。
6. 穿刺:⑴术者用血管钳将与穿刺针连接的橡皮管(中外1/3处)夹闭,用无菌纱布包裹穿刺针,术者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先斜向刺入皮内,再将穿刺针沿麻醉处经皮下(下一肋骨上缘)缓慢垂直刺入,当抵抗感突然消失时,接上50ml 注射器,打开橡皮管,缓慢抽液;待术者抽满后,助手夹闭橡皮管,术者取下注射器排空液体至标本瓶内,以便记量或送检(注意:术中应密切观察、询问患者情况,如发现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对症处理)。
⑵抽液时,助手要用消毒血管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针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同时与术者配合夹持或开放橡皮管)。
也可用带三通活栓的穿刺针进行胸膜腔穿刺,进入胸膜腔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
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
根据需要抽液完毕后可注入药物。
7. 穿刺完毕:⑴抽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针眼处以0.5%碘伏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片刻,防止出血、气胸及渗水,胶布固定,送患者回病房。
⑵术后瞩患者静卧休息0.5h,穿刺点3天不能沾水;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表现及可能的并发症,监测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按医疗常规处理抽出的液体或标本,清洁器械及操作场所。
⑶书写穿刺记录: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 (患者信息);②手术时体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的方法;③手术名称;④麻醉方式;⑤手术步骤;⑥术中病情变化和处理;⑦术后医嘱;⑧标本送检情况。
[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0.5 h给地西泮(安定)lO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
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1,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宜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
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
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作细胞学(如瘤细胞)检查至少需1O0ml胸液标本,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气体抽取方法同液体抽取法,同样应注意抽取的速度不宜太快,第一次抽气量以不超过800ml-1000ml为宜。
4.穿刺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可在胸腔内注入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
[并发症及其处理]1.胸膜反应: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血压下降。
脉细、肢冷、昏厥等。
发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让患者平卧。
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
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2.血胸:多由于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
发现抽出血液,应停止抽液,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症状严重可按外伤性出血处理。
3.气胸:可由于胶管未夹紧,漏入空气所致,不必处理。
明显气胸多由于刺破脏层胸膜所致,可按气胸处理。
4.穿刺口出血,可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
5.胸壁蜂窝组织炎及脓胸均为穿刺时消毒不严格引起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大量脓胸应行闭式引流。
6.空气栓塞少见,多见于人工气胸治疗时,病情危重,可引起死亡。
[思考题] 1.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证有哪些?2.胸腔穿刺术的常用穿刺点有哪些? 3.胸腔穿刺术的操作应注意哪些事项?4.简述胸腔穿刺的操作要点? 5.简述胸腔穿刺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腹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是指对有腹腔积液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腹膜腔穿刺,抽取积液或腹膜腔内给药的操作过程。
[适应证]1. 诊断性穿刺:抽取腹腔积液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 治疗性穿刺:⑴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适当抽放腹水以缓解压迫症状;⑵腹膜腔内注射药物,如注射抗生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如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噻替派、自力霉素等,以协助治疗疾病;⑶进行腹水抽吸浓缩回输。
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禁忌证]1. 有肝性脑病先兆者,禁忌腹腔穿刺放腹水。
有包虫病、卵巢囊肿、严重腹胀和肠麻痹,以及中晚期妊娠者,不宜穿刺放腹水;2. 正在使用抗凝血药物者或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3. 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者,广泛腹膜粘连(粘连性腹膜炎)者,不宜穿刺;4. 对麻醉药过敏者,病情危重,体质虚弱难以耐受操作者不宜穿刺;5.大量腹水伴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禁忌大量放腹水。
[准备工作]1. 器械准备:消毒包、腹穿包、0.5%碘伏、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无菌手套、胶布,5m1、20ml、50ml注射器各2支,另备血压计、听诊器、皮尺、多头腹带,化验单,留置送检标本的器皿(要求瓶口要大,避免污染)。
附:腹穿包内容物:外包消毒巾、弯盘2个、洞巾1块、血管钳4把(或布巾钳2把、血管钳2把),穿刺针(带延长胶管20cm)各2副,7#针头(诊断性穿刺用)、无菌纱布3块、无菌标本瓶1个、小棉球缸1个。
2. 患者及术者准备:⑴了解患者病情及穿刺目的,核对适应症,察看有无禁忌症;明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⑵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请其配合,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⑶嘱患者排空尿液;腹穿前测患者腹围、脉搏、血压,并对照辅助检查再次进行物理诊断(移动性浊音检查),复核腹部体征;⑷将患者送至经过消毒的操作室内;⑸术者洗手,戴工作帽、医用口罩。
[操作方法]1. 摆放患者体位: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根据病情、积液多少和体质状况决定,确保使患者体位舒适)。
如大量放腹水,背部先垫放好腹带。
2. 穿刺点定位:选择适宜穿刺点,一般平卧位常选于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也有取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cm,偏左或右1-1.5cm处,或侧卧位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的交点(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对少量或包裹性腹水,常须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穿刺点可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 穿刺点消毒:⑴术者查看消毒包消毒日期,打开消毒包;助手协助准备0.5%碘伏消毒棉球或纱布;⑵术者用0.5%碘伏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15cm (注意第2次的消毒范围应该略小于第1次,棉球应由内向外擦拭)。
4. 戴无菌手套、铺洞巾:⑴术者查看腹穿包消毒日期,打开腹穿包,戴无菌手套,助手给术者准备好5m1、50m1注射器;术者检查腹穿包手术器械 (注意注射器乳头是否与穿刺针吻合,穿刺针是否通畅,针头是否锐利);⑵术者铺洞巾,用布巾钳(或胶布)固定。
5. 穿刺点麻醉:⑴助手协助术者核对局麻药品2%利多卡因的名称、浓度及有效期,消毒安瓿,打开局麻药品,术者用5m1注射器抽取药品(注意针头不能碰到安瓿瓶口);⑵术者用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处先皮内注一皮丘,再沿皮下至腹膜壁层以45-60°角行逐层浸润性局麻(注意推麻药前一定要回抽,了解是否在血管内,同时要掌握进针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