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临沂市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D.菜刀生锈2.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牛奶C.蔗搪D.植物油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4.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B.氯化钠、苛性钠、纯碱是盐C.磁铁矿、二氧化锰、二氧化碳是氧化物D.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5.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生石灰6A.胆汁和胰液显碱性B.胃液比唾液酸性弱C.胰液比胆汁碱性强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7.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是由谷氨酸(化学式为C5H9N04)转化而成的,下列关于谷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谷氨酸是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B.谷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C.谷氨酸是有机物D.谷氨酸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59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9.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糖、冰糖和红糠的主要成分是蔗糖B.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10.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B.因为H2O和H20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1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
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A.水和生石灰B.稀盐酸和碳酸钠C.水和硝酸铵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12.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炊具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D.用相互刻画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13.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铈的说法错误的是()A.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B.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C.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D. 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14.右图是A、 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将50℃时A、 B、 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A=BC.降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 M点表示30℃时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15.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C.元素的核电荷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6.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现象不明显的是()A.铝与硫酸铜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C.澄清石灰水与纯碱溶液D.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17.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B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加BaCl2溶液18A. 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B. CO(C02)通过NaOH溶液C. Na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Na2C03溶液,过滤D.铁粉(锌粉)加入稀硫酸,过滤二、填空与简答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
共40分)1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______(填化学式).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2)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
(3)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S0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02+2NaOH=Na2SO3+H2O, Na2SO3中S的化合价为_______。
(4)随着人类对能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面临枯竭的危险,利用化石燃料也造成不良影响.氢气作为能.越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燃烧放出热量多,燃烧产物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不污染空气。
20.为了节省石油资,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嫩料.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在宏观、徽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他们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一个丙分子中共有_____________个原子。
(2)甲、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21.化学于生活、生产、科技,又用于生活、生产、科技.(1)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传播“低碳’理念,提倡“低碳”生活.请你写出“低碳”出行的一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
(2)农村有句谚语‘雪雨发庄稼”,是在放电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______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3)石墨烯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制得,它只有一层原子厚度,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
它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正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
A.石墨烯是由碳元组成的单质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金属材料C.石墨烯具有还原牲22.地铁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物直交通系统,地铁建设中各种材料被广泛应用。
(1)锰钢主要成分是铁、锰、碳,主要用于制造钢轨、挖掘机铲斗等,锰钢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在钢轨上喷涂防锈涂料,可防止钢轨生锈.该防锈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
(3)地铁中常用氢氧化镁作为阻燃材料,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可用海水中提取的氯化镁与熟石灰在溶液中反应制取,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右图是A, 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A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A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4.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u、Ag、稀盐酸B. Cu、AgNO3溶液(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A. n、 Cu、AgB. n、 CuC. Cu、Ag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25.某同学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右图所示),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 (提示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发生浑浊的现象不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请写出乙装置中由浑浊变澄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6.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相似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_______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铜离子。
向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7.以空气等为原料可合成氨、尿素[CO(NH2)2],以下是简易生产流程的一部分。
(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可从空气分离中获得.此空气分离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写出合成塔①中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写出合成塔②中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12分)28.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
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9.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定性与定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