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
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的意思。
2.按要求预习课文。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体会“好像”、“似乎”
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风筝)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
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公园放风筝。
你放过风筝吗?说说你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放风筝时发生的事情。
出示课题: 4 放风筝(出示“筝”的拼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从文中去找出描写小男孩外貌的句子。
交流:(媒体出示)
放风筝的孩子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
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
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4.听写句子,校对朗读。
二.预习课文,检查反馈。
1.四人小组预习课文。
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的意思。
(3)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语:
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视野(2)联系句子理解“翱翔、视野”
(3)分小节朗读课文。
读后学生评议。
(4)质疑。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句。
1.学习第四、五、六节,划出描写男孩放风筝时表现的句子。
说说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远处,那孩子正慢慢地拉回风筝线,风筝终于落地了,孩子呆呆地站着,看着面前的一畦花苗。
(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2)孩子跑了。
理解“徘徊”
(看着孩子跑了,“我”会想些什么呢?)
想象说话:
我呆望着天空,站了很久……心想:
(3)他一手抱着一个花盆,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来,一双小手扒开松土,小心翼翼地把花盆里的花苗拔出来栽进土里。
圈出句子中描写小男孩动作的词。
再读,读懂了什么?
理解“小心翼翼”。
(原来,他补种了刚才踩坏的花苗。
从他的动作以及“小心翼翼”的神情说明他补种花苗是那么的认真,而且花苗是从自己家移来的,更体现了他懂得爱护绿化,损坏东西就要赔偿的道理。
)
2、风筝翱翔离不开蓝天白云。
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找找有关句子,想想:课文中描写蓝天白云与放风筝有什么联系吗?
重点理解:
风筝又飞起来了,在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1)“越发”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天动变得越发美了,是为了突出孩子纯洁的心灵。
)
(3)指导朗读
3、请你比一比,下面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课文中要用上“好像”、“似乎”?
(1)天空又静了,连云儿也不高兴地徘徊着。
天空又静了,连云儿也好像不高兴地徘徊着。
(2)朵朵云儿也高兴地笑了。
朵朵云儿也似乎高兴地笑了。
加上“好像”、“似乎”后面的内容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现实。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导朗读。
课文开头要读出孩子的兴奋之情;继而要读出略带批评的语气;最后要读出称赞的语气。
特别是文末写到风筝又飞了起来,语调应欢快些。
2、学生练习朗读
学生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五、复习巩固
1、读词语:
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视野
2、照样子,写词语:
水灵灵:
小心翼翼:
六、拓展练习:
课文中的小男孩无论是可爱的形象还是美丽的心灵,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也来学习作者的描写,做个“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好吗?
先观察一下自己想介绍的同学,然后抓住外貌特点,再有顺序地进行介绍,不要说出他(她)的名字,最后让大家猜猜是谁?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新词,一词一行。
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视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向大家介绍自己长得怎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外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