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五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带电粒子密度较高;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全球的无线电通讯具有
重大意义。
11
(5)散逸层 电离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逸散层,是大
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没有什么明显 的界限。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大气极为稀薄; 分子运动速度快。
12

离高 层层
大 气
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
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 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动植物及物体 的现象,叫大气污染。
21
大气环境保护
22
23
24
二、大气污染源
按发生类型分: (一)、工业污染源 (二)、农业污染源 (三)、生活污染源 (四)、交通运输污染源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 氧化碳、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颗 粒 物 、 粉 尘 、 氧 化 亚 氮28 等
三、大气主要污染物
1、定义 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
的物质。 2、分类 按污染物的性质
一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 直接排出且进入大气后其性状没有发生变化的污 染物。 二次污染物:又称续发性污染物,是指不稳定的 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的物质发生反应,或者 污染物之间相互反应而生成的新的污染物。
由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所组成的大气称为洁净 大气。
17
(三)、大气的不定组分 大气中的尘埃、硫化物、氮氧化物、硫
氧化物等是大气中的不定组分,当它们进入 大气后,可能造成大气污染。
18
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N2) 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 0.94%(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 氡Rn),二氧化碳(CO2)约占0.03%,还有其 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如臭氧(O3)、一 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水蒸气 (H2O)等。
27
污染源
大气
特点
污染
主要来源

排放的污染物
天 然 源

人 为
动 源
源静


它和人为源相比 产生的污染物较 少,浓度较低, 具有局部地区某 段时间内可能形 成严重影响的特 点。
火山喷发
森林火灾 自然尘 森林植物释放
海浪飞沫
汽车和火车、飞机 交通运输过程: 等,分布广泛分散, 现代化交通运输 难于监测和治理。 工具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讯有 重要作用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平流层 对流层
对流旺盛近地面, 纬度不同厚度变; 高度增来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13
14
15
二、大气的组成 (一)大气的恒定组分 (二)大气的可变组分 (三)大气的不定组分
第五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
第一节 大气环境
一、大气圈及其构造 1、大气圈
在自然地理学上,把随地球旋转的大气 层称为大气圈。在通常状态下,可以认为从 地表至1000-1400km的气层作为大气圈的厚 度。在大气圈中的大气分布不均匀,随着离 地表高度的增加,空气越来越稀薄。
2
2、大气圈的组成 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以及大
目前由于人类活动,使一些有机污染物 进入平流层,使臭氧层受到破坏,给地球上 的生物造成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6Leabharlann 78910
(3)中间层 平流层顶至离地表80km 这一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再次出现较强的垂直对流运动。
(4)电离层(暖层) 在离地80-500km左右的这一空间称为电离层。
气垂直高度上大气的温度变化,大气圈 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 层和散逸层。
3
(1)、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下层,是指从地表
至离地10-12km以内的这一层大气。对流 层的大气密度最大,只有十几千米厚的对 流层的空气量就占了整个大气层大气总质 量的75%左右。
在对流层中,正常条件下的空气温度是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因此具有强烈的对 流运动,但有时会形成逆温。
19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 主要 N2
洁 成分 O2
空 气
次要 CO2
成分 O3
水汽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0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污染源
静止源则包括工 厂 、焚化炉等不移 动的污染源。静止 源污染面积广,易 于集中监测治理。
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 农业活动排放: 农药、化肥
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 化碳、一氧化碳、火山灰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等 风砂、土壤尘等
萜稀类碳氢化合物。
硫酸盐和亚硫酸盐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 氢化合物、硫氧化合物和 铅等
25
按排放空间分: 1、高架源:
在距地面一定高度排放污染物, 如电厂烟囱等 2、低架源: 在地面上或离地面高度很低的排放源
26
按排放形式分 1、线源:
沿着一条线排放污染物,如汽车、火车等 2、面源:
在一个大范围内排放污染物,如煤田自燃的煤 堆、密集而低矮的居民住宅烟囱群等 3、点源:
集中在一点或在可当作一点的小范围内排放污 染物,如烟囱等
4
(2)平流层 对流层以上直至离地表50km的大气层为
平流层。在平流层中没有什么尘埃和水汽, 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平流层中气温随高 度的增加有所增加,因此平流层大气处于平 流状态,气流稳定且透明度好,适宜飞机飞 行。然而一旦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则会长期 滞留。
5
在平流层的中上部,由于受阳光紫外线 辐射,使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O3而形成了 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阳光中对生物杀伤力 极强的短波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从而保护了 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其害。所以一定厚度的臭 氧层的形成对地球环境至关重要。
16
(一)大气的恒定组分 大气的恒定组分是指大气中的O2、N2和稀有气
体。在近地层大气中这些气体组分地含量几乎可认 为使不变的,它们约占大气总量的99.96%。
(二)大气的可变组分 主要指CO2和H2O(g),这些气体组分受不同
地区气候、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正 常状况下,H2O(g)约占0-4%,CO2约占0.0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