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圈的厚度大约有10000km。 由于大气圈与宇宙空间很难确切划分,常把
大气圈层上界定为1000-1400km。 2、大气结构按温度垂直变化的特征分:
散逸层 暖层
/km
110
100
离 地 面
90 80
高 70
度 60
5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30
20
10
对流层
0
200
250
300
320 温度T/K
1)对流层(~10-15km)
➢ 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全部的水蒸气,主要天气现 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强烈对流作用;
➢ 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
➢ 在这一层中,由于大气的对流和湍流运动,加上水汽充足,直接 影平流层(对流层顶~50-55km)
➢ 臭氧层:20~25km臭氧层浓度达到最大值; ➢ 臭氧层能强烈吸收波长200~280nm的短波紫外线; ➢平流层集中了大部分臭氧;
• 长波紫外线:简称UVA。是波长320NM-400NM的紫外线, 对衣物和人体皮肤的穿透性远比中波紫外线要强,可 达到真皮深处,并可对表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使 皮肤变黑;它虽不会引起皮肤急性炎症,但对皮肤的 作用缓慢,可长期积累,是导致皮肤老化和严重损害 的原因之一。
例:
• 防晒品大多标有SPF或PA,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是显示防止UVB伤害的防晒效果数值,PA(Protection UVA) 则是指防止UVA到何种程度的指标。
用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 气体分子高度电离——电离层。 5)散逸层(暖层以上) ➢ 气温很高,空气稀薄; ➢ 空气粒子的运动速度很高,可
以摆脱地球引力而散逸。
二、大气组成
➢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 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
个混合气体。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气体名称
氮(N2) 氧( O2 ) 氩(Ar)
➢ 没有对流运动,污染物停留时间很长,尤其是氟氯烃 等大气污染物,与臭氧层发生光化学反应。
➢太阳紫外线
• 短波紫外线:简称UVC。是波长200NM-280NM的紫外光 线,在经过地球表面时被臭氧层吸收。
• 中波紫外线:简称UVB。是波长280NM-320NM的紫外线, 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生理作用。长久照射皮肤会出现 红斑、炎症、皮肤老化,严重者可引起皮肤癌。
这些气体的含量由于受地区、季节、气象以及人 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在 通常情况下,水蒸气含量为0~4%,二氧化碳含 量约0.036%。
3)不定组分 A.由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 暂时性灾害所产生的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 物、碳氧化物及恶臭气体等。
B.二是来源于人类社会的生活消费、交通、工农业 生产排放的废气。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内容
第一节 大气结构与组成 第二节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第四节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简介 第五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第六节 全球性大气污染及对策
第一节 大气结构与组成
主要内容: 一、大气结构 二、大气组成 三、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一、大气结构
1、大气圈:由于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 气层。
• SPF20中20是防晒系数, 假设紫外线的强度不会因时间改变, 一个没有任何防晒措施的人如果待在阳光下20分钟后皮肤 会变红,当他使用SPF20的防晒品时,表示可延长20倍的时 间,即在400分钟后皮肤才会被晒红。
• PA的防御效果分为三级,即PA+、PA++、PA+++。PA+表示 有效、PA++表示相当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 。
➢大气可认为是由恒定、可变和不定三种类型组分所组成的。
1)恒定组分: N2
(78.09%)
O2 (20.95%)
稀有气体 (0.93%)
指大气中含有的N、O、Ar及微量的稀有气体。在 均质层里,这些气体组分的含量几乎可认为是不变 的,共占空气总体积的99.97%以上。
2)可变组分:主要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三、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 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破坏为目标,对大气 环境中多种污染物所规定的含量限度。
➢ 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
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
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 要求。 •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 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发生机理 三、空气污染指数
一、概述
1、大气污染: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过程,改变了大气圈 中某些原有成分和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致使大 气质量恶化,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严重威 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工农业生产,以及对建筑物和设 备财产等造成损坏的现象。
• 理解: ① 产生的原因——自然的或人为的活动; ② 形成的必要条件——影响原有生态平衡体系。
二氧化碳 氖(Ne) 氦(He)
体积含量%
78.09 20.95 0.93 0.02~0.04 18×10-4 5.24×10-4
气体名称
甲烷(CH4) 氪(Kr) 氢(H2) 氙(Xe) 二氧化氮
臭氧(O3)
体积含量%
1.0 ×10-4~1.2 ×10-4 1.0×10-4 0.5×10-4 0.08×10-4 0.02×10-4 0.01×10-4
• SPF20和PA++如果出现在一瓶防晒霜的包装上,则说明:这 瓶防晒霜在400分种内都能有效防止UVB伤害,它对UVA的防 御效果相当有效。
3)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 ➢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 ➢ 对流运动强烈,垂直混合明显。 4)暖层(中间层顶~800km) ➢ 在强烈的紫外光和宇宙射线作
• 根据各地区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 和大气污染程度,确定大气环境质量分为三 类区:
➢一类区: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 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 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 农村等;
➢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
第二节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