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人”融合发展——探索东龙镇新型城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人”融合发展——探索东龙镇新型城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人”融合发展——探索东龙镇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发表时间:2017-07-06T15:13:57.0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4期作者:唐飙
[导读] 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我国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展开,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理论体系对规划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我国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展开,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理论体系对规划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结合《东龙镇总体规划(2015—2030年)》案例分析,探索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产业聚集推动小城镇发展,提升完善各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形成产业发展与生活空间协同发展的城镇格局,真正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为进城农民提供就业创业、安居乐业保障。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聚集;产城融合;生态宜居
一、东龙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
东龙镇地处桂东南的农村腹地,全镇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与来宾、武宣交界,是贵港市覃塘区的“北大门。

2015年,东龙镇总人口6.5万人,镇区人口为1.5万人。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农业总产值2.82亿元。

东龙镇农业资源丰富,是广西重要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广阔。

东龙镇现状工业企业数量较多,多为木材加工和农产品加工等较粗放型业,镇区的木材加工已基本形成集聚效应,但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单一,呈无序建设的状态。

东龙镇交通便利,镇区商业繁华,商业业态以零售、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

全镇共有劳动力3.4万人,其中从事工业为0.7万人,随着农村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本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的保证。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龙镇“产、城、人”融合发展战略
1.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发展
按照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镇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三个集中”趋势,依托东龙木业产业园的优势,稳步推进东龙木业产业集群以及农副产品、名贵中草药加工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全镇农村劳动力中三分之一的进入工业园区转岗就业,三分之一的进入城镇从事第三产业,三分之一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促进了城乡产业合理布局和互动发展。

2.以高品质城镇发展提升产业发展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主动保护和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通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高品质的城镇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吸引外来人口和资金等,从而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保障。

此外,还应完善城镇发展所需的配套产业,如商业商贸等基本生活性服务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东龙产业层次,丰富东龙产业体系。

3.建设以人为本的居住空间
根据东龙的自然地形、主导风向以及产业特色,探索东龙特有的产城融合模式,通过推进产业发展提高东龙镇财政收入,加快镇区道路、水电、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优化升级,集中开发住宅小区和安置小区,提升镇区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承接产业的功能,保障城镇发展动力,从而推进公共服务质与量的双重提升,将东龙镇建设成为和谐、幸福宜居、充满活力的小城镇。

三、东龙镇新型城镇化下“产、城、人”融合发展探索和实践
1.以产促城产城融合,引导“三产”渐进转型
产业发展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产城融合反过来也将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产城融合” 模式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时应注重城镇产业经济的培育,重视一、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带动下的就地城镇化。

第一产业:东龙镇自然条件良好,依托东龙良好的农业资源,全镇发展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的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并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畜牧养殖和名贵中草药种植。

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加快土地流转,大量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型龙头企业等规模农业经济模式,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

第二产业:规划从产业发展聚集入手,坚持“工业兴镇”战略,依托东龙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板材、农产品及名贵中药材加工等传统产业,建设“东龙工业集中区”,形成产业集群,作为招商引资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平台,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

规划至2030年工业用地面积为69.06公顷。

全镇围绕“巩固成效,规范管理,转型升级”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产业链的向下扩张,向后延伸,形成产业集群。

全镇现有大中型胶合板生产企业38家,单板生产企业253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7590多名。

占地127亩的东龙镇木业加工集中区已全面竣工,成功引进9家大型胶合板厂入驻园区。

大大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规范优化产业管理,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周边林产品企业快速发展。

总规确定以林木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已初具规模。

第三产业:目前商业金融主要集中在老镇区及主要道路上,有老镇区商业一条街和农贸市场,金融机构有东龙农村信用社、东龙农业银行,东龙邮政储蓄银行,商业金融设施不全,规模偏小,幅射带动作用较弱。

依托镇区的发展和工业园区的设立,镇里实施“商贸兴镇”发展战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大力发展乡镇商贸业,提高城镇功能,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导传统服务业(餐饮、交通运输)向新兴产业(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渐进转型。

为镇区及周边中心村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东龙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25.26公顷。

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完善和发展配套公共服务网络。

重点发展商业、金融、信息、贸易、生态、生产、生活、服务、教育、文化以及服务“三农”(如农村土地流转)等多种功能的服务设施,为本镇和周边农村服务。

规划沿西街布置商业服务设施,配套商业、金融、贸易、餐饮、住宿、服务等设施。

在镇区北部,结合新城区开发,高标准建设商业设施,服务于新镇区和老镇区。

规划保留现有的木材交易市场,并在环城西路增加两处专业市场,其中位于山北出口处的为木业产业园配套板材交易市场;位于高龙村出口处的为农产品和中草药交易市场,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产业。

2.集约生态,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的绿色小城镇
在推动新型城镇建设方面,将“集约、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贯穿规划全过程,城镇化的核心是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这需要以城镇带农村、工业融农业、公司带农户、生产促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2.1集约高效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1)调整镇区东面的发展方向,向东在现状的基础上填齐补平,尽量使用存量用地、闲置地,不占用基本农田。

(2)在城镇空间布局上,采用功能混用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适度提高各类用地的开发强度,特别是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开发强度,使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

(3)引导生产模式转变,建设东龙产业园,吸引乡镇工业向镇区集中,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

(4)引导居民居住模式转变,由传统的天地楼向住宅楼转变。

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居住小区。

2.2营造绿色空间,构筑生态小城镇
建设和谐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小城镇。

规划依托209国道建设城镇发展主轴,强调镇区沿209国道的向东西两侧拓展,拉开镇区框架。

以209国道为界,向西发展工业,向东发展完善居住;通过龙翔、富力高档住宅小区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品位和竞争力使居民居住条件根本改善;将镇区的山体、水系以及近处的田园风光、远处群山环绕作为城镇景观风貌的天然本底,通过控制绿线和蓝线的视线通廊,把镇区周边的自然景观资源与镇区的人文景观相融合,构筑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山水田园风光小城镇。

体现亲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四、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只有产城融合发展,以产业为引领、以城镇为载体、以人为根本,实现产、城、人的高度融合,完善产业园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实现既有产业集聚又有人口集聚,服务业同步跟进的格局,才能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打造经济发达,配套完善、生态宜居的小城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