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卷1、(2016全国卷三)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2、(2017佛山模拟)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握政权。
这种制度能够保成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淘汰。
这说明“光荣革命”A只是确立了民主的基本原则B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小C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D未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3、(2017成都二诊)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的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的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这一规定A适应了以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B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C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D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4、(2017黑龙江质检)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
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这表明:A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体制B联邦政府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C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D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5、(2017湖南质检)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共和派的力量比较强大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6、(2017四川诊断)德意志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
帝国议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是帝国议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
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这实质上表明A德皇拥有绝对的实权B德国民主政治不完善C德国的议会是虚设的D德国的封建残余浓厚7、(2016临沂质检)19世纪晚期,德国资产阶级政党,包括工人政党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代表参加议会。
到1890年,社会民主党在帝国议会中的席位已达35个。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德国政党政治发展,由议会选举组成代议制政府B政党不能对国家元首的人选产生影响C帝国议会享有立法权,可通过立法限制元首权力D德国国家权力由皇帝手中转移到议会手中8、(2016湖南六校联考)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在哪里?一位学者比较研究近代英法两国时发现:“英国正走向自由主义,国会统治和进步;而法国则不断加强贵族统治,封建主义以及浪费----简言之,加强旧制度。
英国是宪法国家而且相对自由一些,而法国却是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的国家。
”这位学者进而得出的结论是:A自由主义是英国崛起的前提B国会统治和进步是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C宪法为英国崛起奠定了基础D制度变革是英国崛起的动力之一9、(2015湖北期中)“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出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10、(2015河北五校质检)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的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进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
上述材料表明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统一后,德国制度具有专制色彩C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保障11、(2017江淮十校联考)2014年9月18日是,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投,联合王国面临分裂危机。
此前有些英国国会议员建议女王介入,白金汉宫却罕见地发表声明说:“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
英国女王之所以在苏格兰公投问题上保持中立是因为A英王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B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与英国无关C根据英国法律,女王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立场D即使独立,女王还是苏格兰国家元首12、(2017山西质检)在费城制宪会议中,虽然各州,各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
因此,美国确立了A中央集权制B共和制C联邦制D两党制13、(2017赣州期中)1877年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辞职,并任命保王党人组阁,此举遭到众议院的抵制。
他又下令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结果共和派仍占上风,他只好同意共和派组阁。
1878年初共和派又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
他被迫辞……这表明A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B共和派实际占了优势C法国政局始终动荡不定D保王党人已经完全失败14、(2017济南模考)1850年普鲁士颁布了宪法,其中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过国王和两院同意,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国家预算上院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
”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A用议会粉饰其封建君主专制的本质B已经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C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5、(2016衡阳质检)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B国王“统而不治”是妥协的结果C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D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16、(2016江西月考)《世界史纲》中写道: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互相制约的目的。
不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1689年《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德国1871年宪法17、(2015辽宁实验中学期中)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轮胎。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宰相18、(2015襄阳期中)美国学者斯科特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中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职能相同C美国总统一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负责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19、(2015武汉调研)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大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
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
国民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A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政体与美国联邦共和国相同C政体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的双重特点D实行总统、议会、内阁三权分立2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实际上是资产阶级议会和封建王权的较量过程。
在此期间,英国人对国王的存废经历了三次选择。
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一次:处死国王第二次:请回国王第三次:进口国王A处死国王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B请回国王反映君主专制深厚C进口国王说明了内外力量对比失衡D国王存废体现制度设计中的斗争与智慧21、汉密尔顿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政府分得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的保障。
两种政府将相互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从权力运作上看,美国的复合共和国主要遵循A主权在民的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联邦制原则D三权分立原则22、法国《人权宣言》第十条规定:“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以下言论与材料体现的主张相一致的是:A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B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自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C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D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24、强权一般都指凭借军事、政治、经济的优势地位,欺压、侵略别的国家和民族,因违背人民的意志,强权政治自然会遭受到失败,如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等,但也有例外,如德国的俾斯麦就获得了成功,这主要是因为A俾斯麦具有超强的个人能力,具备推行强权政治的主观条件B俾斯麦处在近代初期,“强权政治”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C俾斯麦得到皇帝及人民的普遍支持D俾斯麦的强权政治建立在促进民族统一和进步的基础之上25、(高考预测)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代替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但“首相”一词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走狗,罗伯特·沃波尔强烈抗自己被称为首相。
这主要说明英国( )A. 首相违背宪政精神B. 有浓厚的王权传统C. 内阁制尚未形成D. 王权势力仍然强大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近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