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化改造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机械化改造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化改造建设项目联合试运转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我代表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矿进行机械化改造项目竣工验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属机械化改造矿井,改造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在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公司全体员工经过艰苦努力,机械化改造项目现已全部按照《开采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等相关文件建设完成,并经批准进行联合试运转,目前,矿井联合试运转正常,已具备项目竣工验收条件,今天诚邀各位领导和专家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下面就龙泉煤炭公司机械化改造项目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一、矿井概况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白水县杜康镇,行政区隶属陕西省白水县杜康镇管辖,前身为凉水泉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4万吨/年,属于地方国营企业,1996年改制后为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实际生产规模1972年—1995年产煤5—10万吨,2004年产煤11万吨,煤矿自2004年资源储量检测之后未开采动用资源储量。

井田面积3.0678平方公里,开采标高700米至520米,可采煤层为5号煤,平均厚度3.53m,2007年4月16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对龙泉矿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材料完成备案(陕国土资储备【2007】156号),资料显示龙泉煤矿在采矿证范围内5号煤层资源储量为1273.4万吨,历年来采动资源储量420.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853.1万吨,按60%计算,可采储量为511.9万吨,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服务年限8.5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两水平三斜一立井开拓,水平标高+605米、+580米,煤质为瘦煤,主要用于火力发电。

矿井瓦斯涌出量低,属于低瓦斯矿井;煤层属于不易自燃煤层,地温正常。

井下正常涌水量15m³/h,最大涌水量4515m³/h,井田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主要可采煤层厚度稳定。

二、矿井建设相关手续(项目审批情况)1、械化改造设计2011年12月30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关于白水县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化改造设计的批复》(陕煤局发【2011】259号)对我矿机械化改造设计进行了批复。

2、矿井安全设施设计2012年7月18日陕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关于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化改造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陕煤安局发【2012】156号)批复了安全实施设计。

3、水土保持方案2012年8月10日白水县水土保持监督站以白水保监字【2012】08号文对我矿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批复4、机械化改造项目开工备案2012年12月24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关于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开工备案的通知》(陕煤局函【2012】198号)批准开工,2013年2月27日渭南市煤炭局以渭煤发【2013】18号文5、环境影响报告书2014年2月19日陕西省环境保护厅以《关于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机械化扩能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陕环批复【2014】98号)对我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6、机械化改造项目建设工程延期2014年11月3日陕西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函【2014】130号对我矿机械化改造建设工程延期进行了批复7、联合试运转2017年9月6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2017】77号对我矿机械化改造项目联合试运转进行了批复三、项目建设情况自矿井建设以来龙泉煤炭公司在省、市、县煤炭管理、监察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矿井在设计(山西约翰芬雷华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监理(西安煤炭建设监理中心甲级)、施工(陕西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级)、工程质量监督(煤炭工业蒲白矿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等参建单位通力协作和大力配合下,经不懈努力,于2015年7月基本完成了主斜井、回风斜井、运输大巷、回风大巷、轨道运输巷、5101首采工作面、避难硐室等井巷工程,完成了井上、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完成了地面辅助生产系统、生活服务等设施,矿井的采掘、机电、运输、提升、给排水、供电、通风、六大系统、地面生产、生活等系统均按设计完成。

按照初步设计、安全设施设计要求及工程概算项目完成单位工程46个,其中:矿建13个、土建14个、安装19个,总投资18609万元,达到了设计标准。

四、矿井主要系统完成情况(一)采掘工作面生产系统首采5101工作面已安装1台MG160/380—WD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一部SGZ—630/55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并与胶带运输机通过转载点搭接,采煤工艺为单一煤层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掘进工作面选用EBZ100E型综掘机,刮板运输机搭接胶带运输机联合运输。

回采与掘进设备均安全到位。

(二)矿井通风系统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进行通风,由主斜井、老区立井、老区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回风斜井安装两套同等能力的FBZDZ—NO21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套电机型号:YBF2 315L2—8型,功率2×110KW,电压660V。

各采掘工作面、主要硐室均有独立的通风系统,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新鲜风流由运输顺槽进入工作面,经回风顺槽到回风大巷。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装设了“三转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目前,矿井总进风4059m³/min,总回风4144m ³/min,满足通风需求。

(三)瓦斯防治系统矿井属低瓦斯矿井,健全了测量风量、风压、瓦斯、一氧化碳等数据的队伍,配备了相应的仪器仪表,同时建立了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时对风压、风量、瓦斯、一氧化碳等数据进行实时测量,并传输到地面调度室。

(四)粉尘防治系统井下消防洒水采用静压供水。

工业广场建有静压水池,从主斜井管道送到井下,供井下生产用水,在运输大巷、工作面运输巷每隔50米设置一个消防给水栓,在回风大巷、工作面回风巷每隔100米设置一个消防水栓。

采煤机、掘进机内外喷雾均运行正常,在井下采、掘工作面、转载点均安设喷雾防尘装置;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设有加压泵站,配备一台喷雾泵;在主斜井、回风大巷、工作面顺槽等处设置净化水幕,采取个体防护措施,为职工配备防护用品。

(五)防灭火系统通过对煤层自燃倾向分析,本矿井煤层属于不易自燃煤层。

结合本矿井及周边矿井实际情况,主要防治外因火灾为主:井下消防采用消防洒水管路供水系统,消防洒水系统包括井下消防洒水管道、阀门及灭火设备等。

各机电硐室均采用独立通风系统,混泥土支护,配备消防灭火器材,设有防火门。

井下设有消防材料库,并按要求配备了消防器材。

在井下各配电点、皮带机头、设备列车附近均设置了防火沙箱和灭火器,保证井下一旦发生火灾时,及时将其扑灭。

另外,上述防尘洒水装置也可满足灭火需要。

(六)井上、下供电系统供电电源一回路引自距矿井7KM处的白水电厂10KV,另一回路引自矿井4KM处的通积110/10KV变电所,均采用LGJ240型导线。

矿井设地面变电所、井下变电所,地面变电所内设2台S11—630/10/0.4变压器。

井下变电所双回路10KV电源采用MYJV22—10KV 3×50mm ²煤矿用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粗钢带铠装电缆沿主斜井直接引自地面变电所内不同的母线段。

(七)矿井运输系统(1)矿井煤炭提升系统矿井主斜井提升选用DTL1000/50×315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功率315KW,电压380V,原煤运输到地面筛分系统经筛分后运至煤场。

(2)采、掘工作面运输系统采面安装SGZ—630/55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一部,运输顺槽安装SSJ800/2×40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掘进工作面运输采用刮板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到大巷主皮带运输机。

(3)辅助运输系统副井辅助提升选用2JK—2.5/20型双滚筒矿用提升绞车1台,配套电机130KW,电压380V。

主要负担井下所需材料的提升,罐笼允乘12人,井下辅助运输轨道,采用调度绞车牵引矿车完成,地面生产系统已建成运行。

(八)矿井供排水系统井下中央水泵房安装3台DF85—45×7型离心式水泵(1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电机功率132KW,水泵单程排量85立方/小时,扬程315米,水仓容积650立方,安装两趟φ135管路,通过副井至工业广场地面的井下水处理站。

井下消防、灭尘、洒水由地面蓄水池供给,管路引至个采、掘工作面。

(九)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安全监控系统矿井安装一套KJ103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设置有地面中心站,地面分站,井下分站。

地面中心站设在生产调度中心。

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硐室及主要进、回风巷均安设了甲烷、温度、一氧化碳、风速等传感器,报警、断电、复电浓度及断电范围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程。

各掘进工作面均实现双风机双电源供风;局部通风机供电均实现了风电、瓦斯电闭锁。

主要风门安设了开关监控,基本实现了检测无盲区。

(2)通信联络系统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思想,促进信息化工作的“三个统一”(既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实现全公司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公司安装了TC—2000P型数字程控调度通讯机,井下实现模拟短号,达到了井上下电话分离的要求,设备运行良好。

(3)压风自救系统公司安装了ZYJ—M6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及供水管网,地面选用1台KT—132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和1台LG—20/7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经φ159mm无缝钢管,沿主斜井井筒、运输大巷,一直延伸到各采掘工作面。

进人采区后,压缩空气管道每隔200m设置一个三通并配置闸阀,在避难硐室管路处加设闸阀。

所有压缩空气管路及管件均进行了防腐处理。

满足了灾变期间人员供氧需要。

(4)供水施救系统施救水源引自地面静压水池,经主斜井静压供到井下用于生产用水。

经φ108mm管路流送到井下各用水点。

为了确保管网压力在允许范围内,在位于主斜井井筒管道上设减压阀减压,每个饮用水终端设有供水施救装置,实现灾变期间井下人员饮水需要。

(5)人员定位系统安装了KJ133型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主要对井下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定位,移动目标检测查询、人员安全保障,准确地统计全矿井下井人数及某个区域的人员数量,实时跟踪查询当前及某时间段井下人员数量,活动轨迹及分布情况等功能。

(6)紧急避险系统公司在960行人大巷设有紧急避难硐室,上方悬挂有“避难硐室”牌板,内部设有压风自救、供水施救、人员定位、通讯电话、监测监控等装置,配备有100台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能同时容纳80人紧急避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