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动画风格的差异
关于各国动画风格的差异的论题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早期,中国将动画称为美术片;现在,国际通称为动画片。
动画发展到现在,分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两种,用 flash 等软件制作成的就是二维动画,而三维动画则主要是用 maya 或3D MAX 制作成的。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大量的制作动画,每个国家也都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就以日本、美国和中国三个国家的动画风格来看:日本拥有动漫界巨头——吉卜力工作室。
以宫崎骏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和以新海诚、大友克洋等人为代表的新一辈动画人都以他们杰出的优秀作品向世界展示了日本作为动画强国的不俗实力。
日式动画多以悠久的积累,精美的画风,精彩的剧情吸引多数读者的眼光。
日本动画,更是有许许多多积极向上, 教育青少年努力奋斗,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作品。
也从思想上使青少年更开放,更具有想象力,更具创新精神. 像日本动画《穿越时空的少女》这部动画讲述的是:17 岁少女绀野真琴是一个活泼跳脱的少女。
在一次普通值日工作中,真琴不小心摔倒了,自此她发现自己拥有了穿越时空的能力。
她兴奋不已,掌握了穿越时空的方法后,她经常用这个方法去解决生活中许多令她困扰十分的事。
喜欢棒球的真琴与同班的两名男生千昭与功介有着共同爱好。
一天,与她本是好朋友的千昭突然向她表达爱意,手足无措了她再次穿越时空希望可以躲避这件事的发生。
但没想到,千昭会跟同学友梨在一起了,而友梨也是一直喜欢千昭的。
此时,暗恋功介的果穗误以为真琴是功介的女友。
为了帮忙解决朋友的问题,真琴不断以同样的方法回到过去。
她突然发现自己手臂上的数字原来是穿越时空的次数,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她也发现了千昭的秘密。
这部动画也将日本动画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美国动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搞笑动画(一般是全年龄,但也有些是成人向的),另一种是基于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而产生的诸多超级英雄动画(包括蝙蝠侠、超人一类),画风不是夸张到极点就是比较写实。
一般搞笑动画采用前者,超级英雄动画采用后者(一般还严格遵守黄金分割,男主角基本上都是肌肉男加紧身衣)但在这两者并存的同时,也有少量根据童话、名著一类改编的高质量作品。
而美国的剧场动画要丰富多彩的多。
题材也是现有题材和原创都有。
基本上,美国人把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区分开来,将前者脱离了动画的范围。
其运作方式也和其对电影的运作方式更接近些。
《怪物公司》就是其代表风格之一,讲述的是:苏利文是一只蓝紫色皮毛、长着触角的大块头怪物,它面目狰狞,是怪物有限公司里赫赫有名的顶级恐吓专家之一;苏利文的专属恐吓助理,同时也是它的好朋友的麦克是一只绿色的独眼怪物,别看个子比苏利文小好几号,脾气可不小,常常喜欢自做主张。
此外,公司里还有各式各样性格各异的成员, CEO(是不是应该叫“首席恐吓官”)亨利;长着蛇头、爱开玩笑的接待员希莉娅;还有专门和苏利文对着干,互相不服气的鲍格斯……各类怪物各司其职,运作得一点不比人类开办的公司差。
不过随着小孩子们对怪物们的恐吓把戏越来越习以为常,想得到他们的尖叫也成了一件异常困难的事,阴险狡诈的鲍格斯在怪兽们下班后擅自把通向人类世界的门启动了。
不过这一切全被苏利文看在眼里,他带着好奇走了进去,无意中却把一个两岁的人类小女孩阿布带回了怪物世界。
几千
年来,只有怪物到人间,还从来没有发生过人类来到怪物世界的先例。
这下可麻烦大了,精力无比充沛的阿布将怪物世界折腾了个天翻地覆,鸡飞狗跳,连自问神勇的苏利文也拿她束手无策,而麦克本来就是绿色的脸急得更加绿了。
在他们准备送阿布回家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与阿布产生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迫使苏利文冒着生命危险与老板争夺阿布。
最终的结局是美满的,老板被抓,苏利文接替了老板,受阿布的启发,他把公司改叫欢笑电力公司,用笑声来发电。
中国动画片从1926年万氏兄弟创作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起,就显示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艺术片的产生是由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在中国动画史上,动画影片以民族风格为创作形式的第一个高峰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
20 世纪的5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
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从第一个动画片创作高峰后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动画片已经形成独特而鲜明的民族审美特征:内容上,大多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创作手法上,吸取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木偶戏、皮影戏、中国水墨画、剪纸、折纸艺术;结构上,大多采用中国文学惯用的线性结构,线索单一清晰、情节简单;人物造型上,塑造被肯定、歌颂的正面形象,重视教育性;电影语言方面,长镜头多,画面平稳、节奏舒缓,很少以画面表现人物的意识及心理活动,色彩明丽。
由此形成了中国动画片简洁、明快,有浓郁抒情色彩和含蓄意境美的独特风格。
如《功夫熊猫1》讲述的是:熊猫阿波是鸭子父亲一直以来的期望,这个血液里都流淌着面条的家族,自从祖先从一头猪手里赢来了面馆后,就靠它发家致富。
然而阿波好吃懒做,不理会父亲苦心。
一天小镇举行比武,为求选出龙战士学习秘笈来对抗残豹太郎,阿波鬼使神差成为了龙战士,得到龟仙人带领,前去跟浣熊师傅学艺。
然而师傅手下的盖世五侠悍娇虎、灵鹤、快螳螂、毒蛇、猴王的绝技已让阿波瞠目结舌,不仅他对自己没信心,浣熊师傅对他的能力和潜质也深表怀疑。
那边残豹逃脱千名动物看守越狱来抢夺武林秘笈,一路势如破竹。
阿波能否保卫和平谷,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那卷秘笈上。
各国的动画之所以其风格不同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文化的不同,由于两次文明开化,日本文化里面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一次是“大化改新”而得的“唐化”;一次是“明治维新”而得的“欧化”。
“唐化”,既是被中国唐朝文化所化,唐朝尚武的精神,不付侵略性。
在唐朝衰落后,日本文化开始了潜移默化的转折。
当近代欧洲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极具扩张性的文化在日本文化里膨胀起来,使日本的“大和魂”意识得到增强,此时正为“欧化”。
就这一点来看,日本的很多动画都多少带有神话幻想色彩,有别与中国动画之寓言神话的慢条斯理,日本的科幻动画来得更野性、霸道、有冲劲。
在“欧化”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动画打破了“唐化”传统道德上的束缚,在取材和编撰上就比中国动画的内容形式开阔得多,美国也不例外。
商业角度的不同:美国和日本动画更考虑到了高中生和低年级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所以,其动画就应其所想,通过动画中的情节或人物,从视觉,听觉等直观、快捷的满足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满足的各种幻想,亦达到一种精神依托。
而这一点恰恰是美国和日本动画抓住的重要商机所在。
这些方面,中国就很薄弱。
中国动画更多的是走低龄教育路线,注
重动画的教育意义,面对低龄儿童,不论是内容情节、叙事结构或画面精细度都不会有太深入的追求。
因而中国动画成为儿童的专利,更多的大龄观众市场则被日本动画所占有。
近年来中国的动画的副产品也开始有所发展,但是仍挣脱不出低龄市场的束缚。
近年来,我国动画片产量大幅度增长。
2006 年,国产动画片产量已达到了 8.2 万分钟,远远超过1993 年至 2003 年的生产总和——4.6 万分钟。
而数据显示:我国存在着大约 150 亿元人民币的动画片市场。
动画产量的增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它成文化产业中的一个亮点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动画产量在逐渐增长,但在技术和其他方面还与美国和日本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所以还要更好的去发展动画业,使我国的动画风格更加多姿多彩,使我国的动画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