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师恩难忘教材分析:《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
课文记述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体现出他巧妙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感激之情。
这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3段。
课文通过典型事例反映老师的教学有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刘绍棠的作品,语言清新淳朴,富有乡土气息。
本文体现了作者的一贯风格,没有大肆渲染,没有大段抒情,甚至没有细致的人物描写,但是读者仍然仿佛能看到田老师可亲的形象,听到田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
少许几处议论,是“我”长大后,用成人的眼光回味品评老师的教学而发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书后生字。
2.能正确运用文中有关成语。
3.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通过忆老师、颂老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文中有关成语。
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忆老师、颂老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力求正确、流利。
2.查字典理解新词。
3.搜集赞美老师的优美句段、古诗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书后生字。
2.能正确运用文中有关成语。
3.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通过忆老师、颂老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文中有关成语。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谁来读读,这些名言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品读名言,为本课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是啊,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老师的心血呀!你们都承蒙了太多的师爱,有太多的话要对自己的恩师倾诉,师恩难忘啊!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也写了一篇感激老师的文章——《师恩难忘》。
板书:师恩难忘。
读题。
刘绍棠先生是如何诉说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文本对话,和刘绍棠先生对话,体会他的情感,感悟他高超的写作技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
看谁能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拼音读准课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词,读中正音。
容易读错的字:“戛然而止”的“戛”要读jiɑ,不要读成ga,与“嘎”区别开来,理解“戛然而止”。
“教诲”的“诲”读音是第四声,不要读错。
3.出示一组词: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春雨点点、深深感谢、恭恭敬敬。
指名读后再齐读,然后引读。
4.读句。
(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____________地讲起来。
(2)我听得入了迷,恍如_____________。
(3)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_____________的故事。
(4)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______________地向他行礼。
设疑:40年前的小学生是这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的,而40年后的刘绍棠已经年近半百,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由词到句的设计,既是对学习课文前的初始感知,又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很好铺垫。
]三、学习第1—2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对田老师有什么初步的了解。
(经验丰富、教学出众、口才好、文笔好)2.你能说出哪些成语是形容人口才好、文笔好的?口才好:巧舌如簧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唇枪舌剑侃侃而谈妙语连珠文笔好:下笔成章才高八斗行云流水文采飞扬一挥而就妙笔生花妙语连珠神来之笔轻声读第二小节,你的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读出你的敬佩之情。
指导朗读田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有很多,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组词:悔()炊()镜()捅()诲()饮()境()桶()★★照样子写词语;恭恭敬敬:娓娓动听:★★★填叠词:春雨()细雨()秋风()夜色()雷声()炊烟()烈日()白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通过忆老师、颂老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忆老师、颂老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读文悟理1.自读三到五自然段。
2.思考: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提示:(1)田老师的故事(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座大花园)(2)这首有趣的小诗(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3)田老师教课的方法(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再读,读好印象深刻的地方。
品悟:现在,谁来说说田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提示:(1)他口才、文笔都很好(2)他教书很有方法(3)他的课引人入胜,而且故事里还蕴涵着做人的道理回读,具体感悟:3.读图。
(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田老师的语文课,我们一起和作者走进这引人入胜的课堂。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A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
B给“娓娓动听”换个词语。
(绘声绘色、有声有色、眉飞色舞……)C从这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2)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A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怎样的故事叫“引人入胜”。
B如果你听了这样“引人入胜”的故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C田老师教学非常讲究方法,不是教大家死记硬背,他是先“念”又“讲”,然后“编”。
(3)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引导学生抓住“入了迷、身临其境、仍在发呆、捅、惊醒”体会。
(4)难忘老师给我们上的那节语文课,老师给我们讲的那则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下面谁来学着田老师的样,把这则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指名一名学生讲故事结合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刚才这位同学讲得很流畅,非常动听,这就叫——娓娓动听;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身临其境)(5)请同学们再来看这首小诗,其实,田老师的故事应该讲到哪里就结束了?田老师为什么还要继续往下讲?他是不是画蛇添足?(不是。
)他为什么还要往下编?(因为田老师的故事里还有做人的道理呢!他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护环境,要爱护花草树木,田老师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
)4.文中写田老师讲故事,为什么又要写我的反应呢?作者为了写清田老师故事讲得精彩,不但用了“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语直接写出,还通过我沉醉其中的反应侧面衬托出来了(板书:侧面衬托)。
5.深度探究,理解感恩:师:请大家估算一下,原诗多少字?田老师讲的故事多少个字?(原诗20个字,故事约200字左右。
)师:田老师把短短20个字的小诗,编成200个字左右的小故事,故事中加入了什么呢?这个故事对刚入学的“我”有什么启发呢?这就是田老师的课堂!一起来读读文章的第五小节也正是这样的痴迷劲,使我爱上了语文,使我走上了文学之路——6.介绍作者: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
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
《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
《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让孩子们在读图的过程中走近田老师,在读“人”的过程中走近作者刘绍棠。
]出示刘绍棠的话: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田老师在这方面培育了我,让我开了窍。
(是田老师培养了刘绍棠成为著名作家的基本素养——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刘绍棠发表了那么多优秀作品,成为了当代著名的作家。
)师:田老师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
这些故事就像是阳光,就像是雨露——滋润着我,感染着我!至今,我还深深怀念着田老师那富有诗意的课堂——7.出示: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那个时候,我还不满6岁,可是田老师却引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很多年过去了——)出示: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8.回读。
(正因为这样,四十年后的作者当再见到田老师时,他还要——)出示: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9.交流。
(现在谁说说,40年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10.小结板书。
这就是田老师给我的教诲之恩,它使我终生难忘,正如文章中所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板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两个“树”分别是什么意思?(①种、栽树木;②培育人才))三、对比阅读,加深思考1.为什么题目叫《师恩难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答案。
汇报交流。
2.这篇《师恩难忘》原文题目为《老师领进门》。
原文的结尾是: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课文将原文的结尾改为: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两种结尾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刘绍棠先生将文章命题为《师傅领进门》?(熟知这个谚语的人,自然会想起后一句“修行靠个人”。
对于田老师来讲,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讲,真是“插柳”之德罢了。
每一个学生也都应该知道,老师所做的也只是“领进门”的“插柳”吧了。
一同听田老师讲课的同学有很多,前后在田老师那儿听故事的,想必更多,为什么刘绍棠成为刘绍棠?修行靠个人啊。
这样进行前后对比,再次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让他们拥有更多的人生感悟,思考问题更为深入,解读文本更为深刻。
)四、以情激情,深入心灵。
1.师:有一首歌叫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中有这样几句: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一位这样的老师,一位不图任何回报的老师,而因这样的老师,给刘绍棠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放飞了一个农村孩子的梦想,给了‘刘绍棠们’一生的成就。
2.让我们来轻轻吟诵散见在刘绍棠作品中赞美老师的话语吧——老师,无论我长成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会用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意,向您祝福!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
老师,我终生感激您!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