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通过哪几种方式表现母爱
2、掌握文章的象征意义
3、分析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
1、《我与地坛》的作者是()
2、史铁生是()代著名()著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集《》等。
作品内容()
3、本文是一篇()
4、地坛象征()
5、本文采用了()手法,表达方式的特点是(融叙事、写景、抒情、记人、于一体)
6、作者反复表达的是(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7、本文抒情方式是(在写景、叙事、记人中抒情)
二、重点字词:
1、宿命:
2、沧桑:
3、坍圮
4、亘古不变:
5、熨帖:
6、猝然:
7、声名狼藉:
8、隽永:
9、恪守:
10焦灼
11、冗长:
12、落寞:寂寞无聊
探究案
三、分析题:
分析5段
“不明白为什么……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1)本段用了哪些修辞?
(2)本段抒情方式是什么?
(3)“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象征什么?
分析7段
“十五年中……所以这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
(1)“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这句话象征着什么?
(2)本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采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3)“味道”指什么?
(4)反映作者什么情感?
分析9段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
”
(1)作者有了哪种写作方法抒写了深沉的母爱?
(2)“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反映了我怎样的内心情绪?
(3)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我出去走走,………………整天都想些什么?
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
分析17段
有一年………………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母亲的脚印。
(1)“焦灼”何意?
(2)“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这句话表现了母亲当时怎样的心情?
(3)这段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和情感?
分析18段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1)本段中所运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方式是什么?
(2)为什么运用了类比
(3)如何理解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
(4)为什么说排比是双层的?
反馈案
四、简答题:
1、作者通过哪几种方式来表现母爱的深挚?
2、作品中哪些地方具有象征意蕴?
3、说明作品第三部分中排比、类比、象征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延伸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