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各个历史进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党幼年时期: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大连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现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这是它们的基本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走这一道路实现的可能性P79-8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可能性:①物质条件: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大国。
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
②政治条件: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不断,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根本原因)③群众基础:红色政权发生在有过高涨革命运动的地方,这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④主观条件: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性质P90-92新民主主义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P93总路线的基本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3、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P101资本主义工商义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首先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司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司合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理论成果P112-114+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艰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它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1956年4月,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同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
1957年2月,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2、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P118-12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
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16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68-169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地位P188-189经济制度原则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在公有制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取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他们共同的意志和需要。
坚持公有制的主题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设计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只有强质的提高,努力使公有制经济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注重结构优化和规模经济效益,加强科学管理,加速技术进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这样的数量优势才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坚持主体地位。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有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2、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P207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P251-25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