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3四下第五单元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17.3四下第五单元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并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

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在以后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单元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单元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教学建议:9课时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 63-64页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 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和对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出示信息窗:分发制作材料仔细观察信息窗,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二、 合作探索:1、 解决红点问题:把1块红色橡皮泥和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多媒体展示:把四块黑橡皮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1块占这样的1份,是整体的 41 2、 教师: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41 3、 想一想:2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份呢?4份呢?4、 解决问题: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把6张绿纸平均分给3人呢?5、 用学具分一分21 31 6、提问:每份都是2张,为什么一个用 21 表示,一个用 31表示呢?(同样是2张,因为整体不同,所以表示的分数也就不同)7、试一试:用分数表示涂红色的部分,并说说什么是分数。

8、认识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9、认识分数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0、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如 32 的分数单位是31 ,它里面有2个31 。

三、自主练习:65-66页1—3题四、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分数的意义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探索—解释应用”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

2、在感受分数的意义中发展数感教学重难点:巩固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处理自主练习题。

1、做自主练习的第8题。

这是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分数意义的角度说一说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并让学生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做自主练习的第9题。

第9题是从反方向理解分数意义的题目。

以左图为例:同一个分数,为什么所表示的实物数不一样呢?因为单位“1”(铅笔总数)不同,所以同样是,每人拿出的铅笔枝数不相同,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此题也可延伸一下,让学生推想谁的铅笔更多一些,为什么?3、第10题是一道游戏题。

首先要通过做游戏获取数据,然后才可得出胜、负的次数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此题,可让学生合作在课下完成。

4、第11题是一道思考题,露出的彩带一样长,而表达这段彩带的分数不一样。

目的是让学生依据分数的意义,根据一份的数量相等,而分的份数不等,来判断单位“1”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学生可通过通过画线段图或比较分数的大小,从而推想出彩带的长短。

答案为:从左到右彩带依次越来越长教后反思: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内容:65页红点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懂得整数与假分数的关系。

2、能正确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会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3、培养用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43表示什么?49表示什么? 二、 合作探索:1、解决红点问题:涂一涂43 49 66 23 542、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3、有的分数分子小于分母,有的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4、认识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5、认识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6、认识假分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带分数7、小结: 分子小于分母: 真分数<1分子等于分母: 假分数≥1分子大于分母:三、 自主练习:1、用分数分别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 ) ( )2、把下面的分数填在相应的圈里。

431023313335663、填一填(1)9个是()。

(2)是()个想一想,假分数都比真分数大吗?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

表示真分数的点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表示假分数的点呢?5.在括号里填上﹥、﹤或=。

四、小结:教学反思:真分数和假分数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别教学重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什么样的分数是真分数?什么样的分数是假分数?二、巩固练习:第4题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点的位置及分数,从而发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第6题是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这些假分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可以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只能化成带分数。

第7、9题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练习时,首先要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将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

第10题是整数化成假分数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怎样将整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试一试,将其他非零的整数化成分母分别是1、2、3……的假分数。

7181781第12、13题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第14题是一道思考题,与第4题、第10题是一个系列。

做题时要将a 的值范围,分数的名称,分数的值融合在一起进行训练。

本题的答案为:在中,当a ﹤7时,分数的值小于1;当a=7时,分数的值等于1;当a ﹥7时,分数的值大于1。

当a 是7的倍数时,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单位换算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现到知识分享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归纳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并解决“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是多少?”这一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剪刀(一)复习回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谁能说说 表示什么意义? 呢?2、课件出示填空题,复习分数单位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探究新知,用分数表示商师:把1米长的毛线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米毛线?怎样列式?生:1÷4= 师:谁会求出商? 生:0.25;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每个小组都有一张白色的圆片,它就代表一个饼,小组内的四名成员就代表四人,在小组内分分看。

生操作。

师:分好了吗?哪个小组想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分法?组1:我们把这个圆片对折,再对折,然后(按折痕)展开。

师:真聪明。

计算除法,在得不到整数商时,除了可以用小数外,还可以用分数表示。

2、师: 3个圆片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得多少个圆片?生:3÷4=( )(个)师:为什么用3除以4?生:因为师把3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师提问:把3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能分到1个圆片吗?商用什么数表示?生有的喊分数,有的喊3/4.师: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张,是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呢?师:每个小组都有三张彩色圆片,就代表这三张饼。

小组四人先商量商量怎样分才公平,然后确定出一种方案,一起动手分分看。

小组操作。

4121107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展示自我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

交流:组1:我们师吧这3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12块,每份是得3块。

师: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将自己得到的饼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请一生将自己所得的饼拿到黑板上拼一拼。

)这是多少呢?生:3/4张。

师:真不错。

你们同意他们组的分法吗?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组2:一个圆片一个圆片地分。

先将第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二个圆片也平均分成4份,每份也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三个圆片同样平均分成4份,每份又分得其中的一份。

将每份得到的圆片拼在一起,也是3/4个圆片。

师概括:每份分得3个个,就是 个圆片。

是这样吗?师:真不错,真会动脑筋。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组3:三个圆片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其中的一份。

师:将每人得到的圆片,分别拼在一起看看各是多少?生:也是 个圆片。

师概括:每人分得3个圆片的 ,也是 个圆片。

同学们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

现在咱再回过头来一起分析一下刚才的过程,用课件演示。

3、概括提升: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观察一下黑板上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他们的关系。

板书:a÷b=想一想:这里的b 能为0吗?为什么?启发学生说出在整数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所以这里b≠0。

板书:(b≠0)这是给学生留有一点时间,大声读一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时强化巩固。

再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师:你发现了他们形式的不同。

还有吗?生:分数师个数,除法师个算式;师:你真善于思考。

是呀,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

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刚才呀,同学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发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