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渗透
低于其在膜面之差,此即浓缩型的内部浓差极化; 当活性层朝向进水侧时,提取液将充满多孔支撑层,由于产水的 稀释作用,造成了活性层上溶质浓度低于膜面浓度,此即稀释型 内部浓差极化。
污泥和垃圾渗出液的处理 海水淡化
正渗透 应用
水袋 浓盐水再浓缩 航天工程应用
食品、医药以及其他
渗透膜生物反应器(OMBR)的流程图
正渗透的原理
正渗透过程的驱动力是驱动液与原料液的渗透压差,渗透压 π 由van’t Hoff 渗透压模型得: π=cRT 其中:C是溶液中溶质浓度,R是气体常数,T是热力学温度。 压力驱动膜过程的通量模型为: Jw=A(ΔP-Δπ) 其中: Jw为水通量,A为膜的水渗透系数,Δ π 为膜两侧的渗透 压差,Δ P为在驱动液侧的外加压力。
正渗透的原理
纤维支撑层
膜结构
多孔支撑层
皮层
理想的正渗透膜
致密的皮层
支撑层薄
正渗透膜
亲水性好 水通量高
高机械强度
耐腐蚀
基于反渗透膜材料的FO材料 HTI公司的乙酸纤维素类FO膜 PBI中空纤维正渗透膜
相转化法
正渗透膜制备
复合膜 改性膜
理想的驱动液
无毒
与膜 兼容
驱动液
易分 离回 收
高渗 透压
驱动液的发展
硫酸铝、KNO3、SO2、MgSO4、葡萄糖、果糖、蔗糖
McGinnis等 氨水+CO2(25 MPa) 60℃加热 回收 Adham等 氨基化硅烷偶联剂修饰磁性粒子 (25 psi) Mikhaylova等 BSA+氨基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
正渗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验装置
正渗透技术的优势
正渗透技术的主要问题
废水和垃圾渗出液的处理 海水淡化
正渗透 应用
水袋 浓盐水再浓缩 航天工程应用
食品、医药以及其他
• 进料溶液 0.5mol/LNaCl, 驱动溶液为6mol/L铵盐 • 膜通量 25 L/(m2· h) • 盐的截留率大于95% • 通过适度加热(约 60℃), 将铵盐分解成氨和 CO2 并循环使用。 • 节能
正渗透膜处理技术
汇报人 赵玉 学号 1432830
Contents
1
2 3
正渗透的定义及原理 正渗透技术的研究热点 正渗透技术的优缺点
4
正渗透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正渗透的定义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简称FO)是以选择性分 离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为驱动力,溶液中的水分子从 高水化学势区(原料液侧)通过选择性分离膜向低 水化学势区(汲取液侧)传递,而溶质分子或离子被 阻挡的一种膜分离过程。
外部浓差极化
进料液一侧的浓差极化与RO 过程相同,是浓缩型的外部浓差极 化;由于提取液被透过液稀释,造成了膜面的溶质浓度低于提取 液主体浓度,即稀释型的外部浓差极化。
内部浓差极化 浓差 溶质 当活性层朝向提取液侧时,进水中的溶质会扩散充满多孔支撑层, 膜污染 驱动液 造成溶质在活性层上的累积,因而活性层两侧有效的水化学势差 极化 返混 分离
新型的正渗透海水脱盐系统
废水和垃圾渗出液的处理 海水淡化
正渗透 应用
水袋 浓盐水再浓缩 航天工程应用
食品、医药以及其他
正渗透工艺以其能耗低、产水率高等优点,已在发电、 海水淡化、污水处理、食品工程及制药工业等诸多领域中 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成为近年来膜分离技术领域的研 究热点之一。尽管目前在正渗透膜元件以及提取液等方面 还存在不足,但随着膜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渗透工艺 将成为一项潜力巨大、应用广泛的新型水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