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自主评价参考答案第二单元一、1.(略)2.(1)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2)何人不起故园情(3)故园东望路漫漫(4)春潮带雨晚来急 3. ②①④③ 4. (3)(2)(1) 5.衣——依鸡——机蚊——闻骑——其 6. Y是一对向上的手,是希望 7. B A A B,理由:奶奶没有文化,适用通俗的口头语,她才听得明白 8. 略 9. 洛带山泉十陵柏合二、(一)1.C 2.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战争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控诉 3.略 4.瘦弱而多病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5.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们学德语的愚蠢,蕴涵强烈的憎恨之情,表明小弗朗士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 6.人们对老妇人悲惨遭遇的同情与理解,思索着战争带来的不幸(二)1.略 2.略 3.排比,表现了木兰回乡时,亲人们忙碌而喜悦的心情 4.木兰还乡与家人欢聚 5.以比喻手法,解答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赞颂了木兰谨慎、机敏的特点(三)、1.峨嵋山月,秋天 2.影入平羌江水流 3.“半轮月”使人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而“入”字“流”字,则描绘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动人图画,同时还点出了秋夜行船之事。
(四)1.冷漠、冷静;激动、自豪与责任感 2.不行,因为有了“似乎”一词,后边写“我”的思想变化才合乎情理 3.写出了人们观看升旗仪式的热情高、时间早;另一方面写出了“我”对此的出乎意料、吃惊 4.潇洒、英武、矫健、威风凛凛 5.升旗仪式时间虽短,可人们的思绪却很多很多,思考很久很久,每一个人面对此情此景,都会为之感动 6.“位卑未敢忘忧国”三、略第三单元一、1—3略 4.D 5.D 6.清醒;谦恭(谦虚,谦逊);站起(站立);谨慎(小心) 7.略 8.略二、(一)1.略 2.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拔尖的人物;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老实、真诚待人 3.邓稼先优秀的气质和品格,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绝对相信他 4.突出邓稼先的独特品格和气质;说明他做出贡献的原因,说明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5.略(二)1.轻视,看不起,发自内心,不由自主地发出声音 2.手术的复杂,担心病人痛苦,心情紧张 3.曾当过军医,只有军人才会在如此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从容镇定 4.对害怕手术的人,鄙夷地说:“叫他滚蛋!”;钦佩刘伯承的刚强意志 5.医德,医术 6.略(三)1.略 2.略 3.劝学,就学,赞叹,告别 4.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三、略第四单元一、1.A 2.略 3.湍磅礴璨 4.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举行)。
5.如: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颗星的夜空;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滴水的河流 6.④①③②二、(一)1.桂生、阿发、六一公公、双喜,离村一里左右;用力划船彼疲乏又许久没有吃东西; 2.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办事果断自信,有组织才能,是孩子王 3.聪明,憨厚无私 4.语言和动作描写 5.对美好生活的赞叹,又抒发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二)1.对当红歌星……偶像的彩照 2.女儿偏爱流行音乐,认为古典音乐是老“古董”,父亲认为热衷于流行音乐没意思,应该听古典音乐,才能受用一世,缓和的原因是女儿听了古典音乐后,觉得好听;父亲听到熟悉的流行音乐,感到亲切 3.古典是经典,是几百年来的艺术结晶,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4.古典和流行并不是绝缘的……我中有你(三)1.略 2.略 3.C 4.不能,描写宾客的反应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四)1.会潜水的人 2.浮;没;徒步过水 3.B 4.最后一句三、略第五单元一、1.C 2. D 3.我;知道 4.略 5.DBAC 6.A,“特别”与“任何”矛盾;B,“不收礼”与“只收”矛盾二、(一)1.ADFG 2.斯科特;作者为他们宣传本身就说明了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 3.明知道结局是失败,已经绝望,但依然要走完全程,充分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4.诚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其人格更显高尚,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一事业”指的是第一个发现极点(二)1.复杂、丰富以及哲学意味的内涵 2.人生的暮年 3.稍纵即逝 4.生理上的味觉;精神活动,人生之旅二个方面 5.文章是从哲学上说明人生要正视苦难,这样才能得到锻炼,才能坚韧敏锐 6.略(三)1.辩论太阳 2.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人触觉出发…… 3.善于观察、善于思索、敢于争辩、不惧权威、聪明活泼 4.知识无限,学无止境 5.略(四)1.(1)“您”指“虎”(2)跑开;(3)对、正确;(4)于是,就2.(1)现在您吃掉我,这违背了天帝的命令啊(2)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跑开的,还以为是害怕狐狸 3.狐假虎威 4.略三、略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自主评价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一、1⑴nì;zhōu;⑵状;鉴;滥;⑶锢;诘;逊;2⑴C⑵A⑶B⑷A⑸B⑹A3⑴松柏有本性⑵海内存知己⑶西出阳关无故人⑷春蚕到死丝方尽⑸略;4提示:句式上应注意“如果……如果……如果……;内容上应注意“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和宽恕人、体谅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一句与前面内容的关系。
5上海世博局重奖盐城小伙邵宏庚;盐城青年邵宏庚获世博会会微设计大奖。
二、㈠1提示:作者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并表现出一种激愤的心情(学生据此意组织语言,句式可不限);在日本人看来,中国贫穷落后,其国人也当是能力低下之辈,至于学习,便自是好不到哪去的,而这正好大大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由是极端愤慨。
2表达了作者对国人愚昧、不觉悟行为的失望与愤怒。
3提示:不可脱离课文内容作不着边际的空谈。
4为国人的行为而羞愧,为国人思想的愚昧、麻木而失望、愤怒,为民族自尊心再次受到伤害而愤慨;5在仙台医学院求医时;学医救国;弃医从文救国;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6略;㈡1无限愧疚与怀念;2文中的六件事为;①帮我檫照片;②劝爸爸不要取下照片;③背我去医院治疗;④背我回家;⑤送姐姐出嫁;⑥挣钱供我和弟弟上学;(学生任选两件事,在评讲时最好让学生讲出由来。
)3把自己的闺女嫁到偏远的内蒙古,从家庭经济来说,是为了省出一口人吃饭,从情感上来说,妈妈内心是无限留念而又无奈与痛苦的;她总说好,是以此来掩饰内心的复杂情感:无限留念,无奈与痛苦,怕爸爸为难。
4提示:所填写之语句,内容上应与我无限愧疚的情感相联系。
5先前复杂情感的总体释放:因我的理解而感动;因我从心底里接纳她这个妈妈而欣慰;因从此会有一个充满亲情与温情的家喜极而泣。
6略。
三、略第二单元一、1.深深的迷恋,坚持不懈,极度热情,奉献 2.“冉冉升起”常用于具体事物,如太阳、旗帜等,这里可改为“不断提高”;“守着储量丰富的天然气”缺少主语,应加上“我们” 3.D 4.例: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在风尘的岁月也能透出纯洁如水 5.略 6.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二、(一)1.憔悴葱茏 2.同样表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有信心,突出它存活的艰难;在结构上有着前后照应的作用 3.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4.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有了普遍意义,从而拓展升华了文章中心 5.即使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生生不息 6.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二)1.zhuì装饰 chōng 向往 2.(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3.(1)红得耀眼、深浓、热烈、浓艳(2)提示,关键词:花毯、黄色的杨树、冷绿的松柏林、最耀眼...的是红色 4.略 5.略6.例:拟人:真不知道大山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比喻: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对偶:春花灼灼,难免林小组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7.略三、略第四单元一、1.钹 chù niān 熹 xìng pēi zhēng chóu hè 2.B 3.D C B A 4.D 5.(1)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沧海,看过巫山的云,对别处的水、云就难以看上眼了(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4)不畏浮运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略二、(一)1.A 微小得不值得一提 2.骄傲自大比喻对人的喜爱和重视 3.用强迫的方法夺取由于人类自身进化而渐渐失去 4.理想 5.用不幸来美化自己的人,因为这一类人只会埋怨、诉苦,不能自觉追求美好事物,他们越想得到别人的赏识,别人就越学得他们没有什么值得赏识的 6.向前,追求(二)1.顽固,沁人心脾 2.碍眼,枯死了,光秃,灰蒙蒙 3.①散发出甜丝丝、浓浓的、沁人心脾的清香②爆出了黄豆般大小的花苞,花苞如珍珠般一串一串③枝头呈现淡绿4.开始是“不欣赏”的,曾“设想它有两种死法”;后来意外惊喜,“立即就醉了”;再后来“喜欢上了沾满晨露的洋槐花”,甚至觉得洋槐花的景象属于自己,最后因未曾摄影而遗憾而牵挂洋槐花 5.一是遗憾没有将洋槐花在四季的景象摄影后留存下来;二是遗憾当时没有悟到“拥有时不在意,失去了后悔莫及”的道理 6.略(三)1.(陶侃)常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珍惜寸阴;至于普通人,应当爱惜分阴,哪能只管享乐游玩,荒废时日于醉酒呢?活着对当世没有贡献,死了在后世没有好名声,这是自己鄙弃自己啊!”(他)属下的参谋辅佐人员,(如果)有人因为闲聊游戏而荒废公务,他就命令夺过他们的酒器和雩薄,博塞之类的赌具棋具,全给丢到江里去。
2.例:在人生旅程上,我们要做到“分”、“寸”必争,努力地充实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略第五单元一、1①好鸟相鸣,鸣声上下;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欲上青天览明月;④草色遥看近却无;2五柳先生;3苏轼;苏辙;4答案略,提示:注意题干中的“描写”一词;①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②(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深入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哲理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是:只有时时更新,才能永保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