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评价理论基础

安全评价理论基础

第三章安全评价理论基础3. 1安全评价概论3. 1.1国内安全评价历程安全评价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系统的安全评价原理和方法产生于保险业。

它作为安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安全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过吸收、消化国外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方法,机械、冶金、矿山、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开始应用安全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SCL)、故障树分析(FA T)、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FA)、事件树分析(ET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等,有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将安全检查表和故障树分析应用到生产班组和操作岗位。

此外,一些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了安全评价,许多行业部门都制定了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标准。

为推动和促进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1986年,原劳动部分别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的科研项目。

1987年,员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与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评价标准》,1997年又对其进行修订。

该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捉我过安全机械工业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该标准的修订版采用可国家最新版的安全技术标准,覆盖面更宽,知道性和可操作性更强计分更趋于合理。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分为两部分,一是危险程度分级,通过对机械行业1000多家重点生产经营单位30余年事故统计分析结果,用18中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来衡量生产经营单位固有的危险程度,并作为划分为县等级的基础;而是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包括综合管理评价、危险性评价、作业环境评价3个方面,主要评价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绩效。

该方法才用安全检查表、进行打分赋值予以评价。

由原化工部劳动保护研究所提出的化工厂诶西安成都分级方法、是在吸收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危险指数评价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物质数、物量指数和工艺参数、设备系统数、厂房系数、安全系数、环境系数等,得到工厂的固有危险指数,进行固有危险性分及,用工厂管理的等级修正工厂固有危险等级后,得到工厂的世纪危险等级。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已应用于我国1000多家生产经营单位,化工危险程度分级方法和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等也在相关行业的几十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实见。

此外,我国有关部门还颁布了《石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性评综合价办法》、《电子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性评价标准》、《航空航天工业工厂安全评价规程》、《兵器工业机械工厂安全评性价方法和标准》、《医药工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性评价通则》等。

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

有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将重大危险源评价分为固有危险性评价和现实为性评价,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考虑各种控制因素,放映了人对控制事故发生和事故火锅扩大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固有危险性评价主要反映物质的固有特性、危险物质生产过程的特点和危险单元内、外部环境状况,粉为事故易发性评价和事故严重度评价。

事故易发性取决于危险物质易发性与工艺过程危险性的耦合。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填补了我国跨行业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的空白,在事故严重程度评价中建立了伤害模型库,采用定量的计算方法,是我国安全品评价方法研究初步从定性评价进入定量评价阶段。

与此同时,安全与评价工作随着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的开展而向纵深发展。

1988年,国内一些较早实施建设项目“山同时”的省、市,根据原劳动部[1988]4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借鉴国外安全性分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开始了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实践。

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初步取得经验的基础上,1996年10月,原劳动部颁发了第3号令,规定六类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评价。

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是根据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有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监察的主要依据。

与子配套的规章、标准还有原劳动部第10号令、第11号令和部颁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导则》(LD/T 106—1998).这些法规和标准对进行预评价的时机、预评价承担单位的资质、预评价程序、预评价大纲和报告的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规范和促进了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工作的展开。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0号主席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必须实施“三同时”,同时还规定了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2002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发部了《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对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管理和监督的同时,提出了“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颁布,进一步推动安全评价工作想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求继续做好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及专项安全评价工作。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陆续发布了《安全评价通则》及各类安全评价导则,对安全评价单位资质重新审核登记,并通过安全评价人员培训班和专项安全评价培训班的形式,对安全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定,使得安全评价从业人员素质大大提高,为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技术和质量提供保证。

2010年国家大力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3. 1.2安全评价概述安全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已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

安全评价应用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

对工程、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及时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也是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

3. 1.2.1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1)安全和危险安全是指不会发生损坏或伤害的一种状态。

所谓安全,就是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也就是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的危险没有超过允许的限度。

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危险源或危险因素。

危险是易于受到损害或或伤害的一种状态。

系统危险性由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决定,危险因素与危险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2)事故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事故可能分为人员伤害事故、财产损失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未遂事故等。

3)系统和系统安全安全系统(System)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

所谓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3. 1.2.2安全评价的意义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安全评价是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论证和评估可能产生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及其影响范围、严重程度,提出的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1)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得安全生产方针,安全评价是预测、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通过安全评价可确认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条件。

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安全预评价,能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和系统的安全可靠程度;安全验收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对设备、设施和系统进行的符合性评价,能提高安全达标水平;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水平作出评价,使生产经营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明确了改进方向,同时也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现状、实施宏观调控打下了基础;专项评价,可谓生产经营单位和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安全评价不仅能确认系统的危险性,而且能进一步预测危险性发展为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并以此说明系统危险可能造成负效益的大小,合理地选择控制措施,确定安全投资的多少,从而使安全投入和可能减少的负效益达到合理的平衡。

3)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事后处理为实现预测、预防。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处理。

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为的安全状况,全面地评价系统评价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定的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纵向单一管理为全面系统管理。

安全评价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行动,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

5)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安全预评价,可以减少项目建成后由于安全要求引起的调整和返工建设;安全验收评价,可见能潜在的事故隐患在设施开工运行前消除;安全现状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并薇薇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无意可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使生产经营单位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3. 2安全评价原则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安全评价工作以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为根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提出预防、控制、治理对策措施,为建设单位或生产经营单位预防事故的发生,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