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评估说明一、评估目的本风险评估报告评估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找出公路桥梁施工危险源,完善工程安全事故预案预控预警体系,强化施工安全监控手段,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公路桥梁建设的安全。
为加强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尽早辨识潜在风险,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完座进目进行评价,同时遵循下列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现行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2)、采用可靠、先进适用的评价技术,确保评价质量,突出重点。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规模本工程为351国道宣恩县椿木营至长潭河段改建工程02标段,施工桩号K48+000-K53+000,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8.5米,桥梁宽度9米,主要工程项目:路基土石方,挡土墙,涵洞工程、大桥371米/3座。
全段采用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8.5m,桥梁宽度9m,双向两车道建设。
,八大公山,经一天门、鸡公岭、万岭山、东门关、自西向东凸起,将境内分成南北两部。
全县最高点火烧堡海拔2014米,最低点(贡水与清江汇合处)海拔356米。
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全县总面积的25.69%,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7.12%,800米以下低山占27.19%。
项目区地处鄂西中低山区,地形南北狭长,贯通线途径地段地势变化很大。
路线走廊带山峦叠嶂,绵延起伏,沟壑纵横。
总体看,该段路线段内地形标高1723M左右,属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区,区内植被发育,覆盖率较高。
三、气象特征宣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
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 800 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 15.7℃,历年平均气温15.7℃,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4.6℃,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6.2℃;极端最高气温 40.8℃,极端最低气温小时,8 月为次;低主要灾害性气候有春季低温阴雨、夏季干旱与洪灾、冰雹及大风、秋季连阴雨、冬季低温冻害等。
恩施地区为湖北省地质灾害多发、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之一,塌、泥石流及洪灾多发的重要诱因。
四、水文地质测区地处鄂西山区,地表沟谷发育,含水介质类型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地层赋水性差大,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本路段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的不同,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其含水特征如下:(1)第四系孔隙水由于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面积有限,分布不连续,厚度不大且变化较大,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量很有限,主要分布于沟谷两岸阶地、宽缓的冲洪积物中,补给条件较好,水量丰富;次为山麓坡脚及冲沟地带,水量较本工程难点主要集中在桥梁。
(1)喻家堡1号大桥桥址区所在地位于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小卧龙村喻家堡。
桥址区附近有山间小道和简易碎石道路与村公路相连,交通条件差,通行质量差。
桥址区属中山沟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微地貌为斜坡溶蚀性冲沟,桥梁跨冲沟而建。
大桥轴线经过地段地面标高在1044.7-1076.3m之间,相对高差约31.6m。
桥台两岸自然斜坡,局部为陡坎,坡度25-48°,坡面上植被发育,多为乔木、灌木。
(2)喻家堡2号大桥桥址区所在地位于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小卧龙村喻家堡。
桥址区附近与通村公路相连,交通条件较好,通行质量较好。
桥址区属中山沟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微地貌为斜坡溶蚀性冲沟,桥梁跨冲沟而建。
大桥轴线经过地段地面标高在1050.3-1072.5m之间,相对高差约22.2m。
桥台两岸自然斜坡,局部为(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评估前,评估小组应收集整理并分析相应的工程数据,包括工程背景、施工文件、施工组织机构、施工方案,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对地形进行详细的勘察后与工程技术相关人员进行讲座,开展危险源辨识,形成重大危险源辨识表,采用《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安全评估指南》中的估计方法进行评估。
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大桥371米/3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六个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的(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具体见附件表1。
年均气温 15.7℃,历年平均气温15.7℃,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4.6℃,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6.2℃;极端最高气温 40.8℃,极端最低气温-12.7℃。
无霜期 294 天,年降水量 1476.6 毫米,年日照时数 1116.9 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 25%。
1 月为历年平均日照最少月,为 42.0 小时;8 月为历年平均日照最多月,为187.8 小时。
海拔 800~1200 米的二高山地带,春暖迟,秋凉早,雾多日寡,湿润多雨,伏秋多旱。
海拔 1200 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冷凉,冬漫长夏短暂,春秋几相连,热量少,降水丰富。
宣恩境内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海拔高度 356~2014 米),小气候明显,大范围和局地性气象灾害并存,尤以暴雨、低温连阴雨(雪)、干旱、大风、冰雹、雷电为甚。
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的 5~9 月,平均每年 4.3 次;低温连阴雨(雪),不分季节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与雷暴相伴的局地雷雨大风每年反复出现,防不胜防,累计造成的损失不亚于暴雨洪水;冰雹在春、夏、秋区内地下水量丰富,河谷切割较深,地下水位高于桥墩位置,故地下水对拟建桥墩台基础施工影响较小。
评估小组认为:危险性很小。
综合以上因素,判定A5=3。
(6)、施工工艺成熟度根据地质情况,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进行施工,墩身为双柱式墩,T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采用满堂式支架搭设,评估小组认为:本桥未采用任何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施工工艺在国内较为常见,施工工艺成熟,判定A6=3。
2)、风险分级根据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代入数值得:R=A1+A2+A3+A4+A5+A6=2+3+3+3+3+3=17根据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如表2所示,在R≥14分以上,判断风险等级属于Ⅳ级,为极高危险桥梁。
根据《指南》要求,风险等级在III-工二、风险源检查表4:风险源检查表经过施工作业程序分解、风险检查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结合《指南》中附录2“公路桥梁工程主要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分析得出风险源普查清单,如下表5所示。
表5、大桥风险源普查清单②、机,指机械、设备等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具有本质安全性。
③、料,材料本身的特性、材质规格等符合安全要求。
④、法,指作业方式、工艺、方法和技术措施符合安全要求。
⑤、环,指人的作业环境,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
(2)、受伤人员类型、伤害程度分析可能受到事故伤害的人员类型分为作业人员本身、同一作业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及周围其他人员;人员伤害程度分为死亡、重伤和轻伤。
(3)、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分析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中,不安全状态分为4大类,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本评估报告以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为例进行风险分析。
如附件表6所示。
五、一般风险源风险评估对于施工中的典型重大风险源的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评估,采用指标体系法。
表8、典型性重大风险源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划分b)、人工挖孔桩事故严重等级:事故严重等级按较大考虑,级别为2。
险等级为高风险,因此本桥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高风险。
●墩柱施工风险评估b)、墩柱施工施工事故严重等级:事故严重等级按较大考虑,级别为2。
c)、风险等级:对照风险等级标准,可能性为3级,严重程度为3级对应的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因此本桥墩柱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
架桥机安装法施工风险评估2。
根据评估结论,导致安全施工发生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1)、人为因素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佩戴劳保用品;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不到为;未制定有效的事故应急处理措施;无明显的安全标识标牌;未及时的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等2)、技术因素技术方案未经过严格审定;技术措施不及时;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3)、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异常;生产环境不良;我们只有从人、机、环三个方面加强施工安全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杜绝安全施工的发生。
1)2)a)b)c)d)、随时了解气象、水文等资料,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采取有效措施;3)、事故处理措施a)、事故发生后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处理;b)、及时上报业主、监理等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c)、依据保险合同,争取理赔;d)、及时的对事故的发生进行检讨和总结,加强处理和改进。
表11 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表表12 重大风险存在的部位及方式的评估方法进行的评估,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积极采纳项目部各个部门的建议,完成了总体风险、重大风险、一般风险的安全评估。
二、可行性分析本次评估是在重大风险施工前进行的评估,为施工单位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具体的控制要素,为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及现场施工控制要点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术要点鲜明,措施合理。
三、合理性分析本次评估的整个评估内容涵盖所有桥梁施工过程中各分项工程、大型施工设施等危险性施工工序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四、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