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眩光: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人眼就会感到不快,使可见度降低,并引起视力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眩光。
(眩光可分为直射眩光和反射眩光)
2.融合:给予人眼以适当频率的视觉闪烁信号,然后逐渐降低信号频率,当频率降低到一定值时人眼不再感到信号在闪烁,这种现象叫做融合。
3.百分位数:一个百分位数将群体或样本的全部观测值分为两个部分,有k%的等于和小于它,有(100-k)%的观测值大于它。
人体尺寸用百分位表示时,称为人体尺寸百分位数。
4.等响曲线:把具有相同响度级的声音对应点连成的线称为等响曲线。
(等响曲线是一组以声音强度和频率为坐标轴的曲线,在同一曲线上的不同点所对应的声音强度、频率组合所产生的主观感受相同即响度相同)
5.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小部分形状的最大能力。
6.暗适应:指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时,刚开始看不清物体,而需经过一段适应的时间后,才能看清物体的适应过程。
7. 坐垫设计压力不均匀原则:坐垫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和大腿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设计,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小,至大腿部位时压力降低至最低值。
8.人体功能尺寸:是指动态尺寸,包括人在工作姿势下或某
种操作活动状态下测量的尺寸。
9.视觉显示编码:用不同的视觉机制(颜色、数字、字母)或刺激属性表示不同含义的方法称为视觉显示编码。
二.简答
1.噪声对人体的生理、心理影响
①耳朵生理机能被破坏的后果是永久性听力丧失;②神经系统的影响;③内分泌系统的影响;④心血管系统的影响;⑤消化系统的影响;⑥连续暴露的噪音还可能诱发其它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生理变化;⑦通常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如高度紧张、心电图不规则和头痛等现象。
2.噪声掩蔽效应基本规律
1)当屏蔽声音的频率与被屏蔽声音很接近时影响最大;
2)屏蔽声音强度越大,屏蔽的影响范围也就越广;
3)低强度的屏蔽声音主要影响频率接近屏蔽声音的声音,高
强度的屏蔽声音却对更高频率的声音也有影响;
4)在宽波段的噪音屏蔽纯音时,主要是考虑在被屏蔽声音频
率附近的屏蔽噪声的临界波段的强度。
临界波段的大小是中心频率的函数,频率越高,临界波就越宽。
3.高温环境下人的不良反应及保护措施
高温最直接的影响是使体内温度每升高1℃,新陈代谢将增加10%(即Q10效应),而影响最为严重的地方为头部。
心血管反应:皮肤血管扩张,心率增加;
出汗;
热病:热疹、热痉挛、热衰竭、中暑。
保护措施:
使用空调、电风扇或除湿器改变大气状况;
改变任务方式以减小高温的影响;
要劳逸结合,经常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急救实践训练。
4.人体与外界热量交换有哪些途径及热交换方程式
途径:传导、对流、辐射、蒸发。
方程式: ±S=M±W±C±K±R±Cres-Eres-Ediff-Es S:体内热能含量的变化;
M:新陈代谢的热量; W:劳动消耗的热量;
R:辐射交换的热量; C:对流交换的热量;
K:人体与环境传导热交换量,热量传给人体为正值,散热则为负值;
Cres:人体通过呼吸与环境的对流热交换量,人体从外界吸热为正值,散热为负值;
Eres:人体呼吸道的蒸发散热量;
Ediff:人体皮肤表面水分扩散蒸发散热量,均为负值;Es:人体皮肤表面排汗蒸发散热量,均为负值。
5.噪声的控制方法
1)声源控制
a.控制噪声源;(降低机械噪音、改进工艺和操作方法、提
高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
b.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主要措施:降低气流速度;减少压
力脉冲;减少涡流。
)
2)控制噪音传播
a.工厂总体布局要合理;
b.调整声源指向;
c.利用天然地形;
d.采用吸声、隔音、消声等措施。
3)个人防护,主要是使听力保护设备,对出现听力衰退的工
人减少其暴露时间和对工人进行听力测试等。
6.振动控制的方法
1)减少振源;
a.隔离振源;
b.改进工艺;
c.增加设备的阻尼。
2)个体防护,使用防振手套、鞋等;
3)限制接触振动时间;
4)降低设备减振系统的共振频率;
5)采用钢丝弹簧类、橡胶类、软木类等减振器。
7.累积损伤疾病原因,表现在手上的有哪些,对策?
累积损伤疾病原因:①受力(外力的不断挤压会使软组织、
肌肉或关节的运动无法保持在舒适的状态);②重复(重复越多,则肌肉收缩越快,越频繁。
这是由于高速收缩的肌肉比低速收缩的肌肉产生的力量小);③姿势(作业姿势应该满足人的用力原则);④休息(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意味着肌肉缺乏充足的恢复时间,结果会引起乳酸的累积和产生能量物质的过度消耗,从而使肌肉疲劳,力量变小,反应变慢。
)与手有关的累积损伤疾病有:①腱损伤(肌腱炎和腱鞘炎)②腕部通道综合症(腕隧道症候群)
对策:①保持正常姿势;②使组织压迫最小;③减少局部区域的重复活动;④休息;⑤适当的工位调整;⑥语音控制;
⑦赛博格技术。
8.疲劳检测方法
⑴观察产品的质量和数量;⑵记录受试者的感觉;⑶测定闪频值;⑷分析脑电图;⑸智能测验;⑹精神测验;⑺研究人体动作的变化;⑻膝间反射机能测定法;⑼触二点辨别阙值测定法;⑽皮肤划痕消退时间测定法;⑾心律值测定法。
9.座椅靠背,低中高分别对应的位置
低靠背:一点支撑腰部
中靠背:一点支撑肩胛部
高靠背: 两点支撑腰部和肩胛部
全靠背:三点支撑腰部、肩胛部和头部
10.产品设计具体步骤
⑴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⑵确定适用者群体、满足度;⑶确定功能修正量;⑷确定心理修正量;⑸确定产品功能尺寸。
11.噪声评价,噪声是否达标?P327
12.光环境的的设计标准(选一个照度)P313
13.能量代谢的种类及其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相关计算
⑴能量代谢分为:基础代谢、安静代谢和活动代谢
活动代谢率=实际代谢率-安静代谢率
相对能量代谢率(RMR)=活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
=(作业时实际代谢率-安静代谢率)/基础代谢率近似方法计算人在一个工作日中的能量消耗:
总代谢率=安静代谢率+活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1.2+RMR)总能耗(J)=(1.2+RMR)*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S)*活动时间(T)
S=0.0061 * H + 0.0128 * W - 0.1529
增加的代谢量=RMR*基础代谢*S
⑵劳动强度指数(I)=3T+7M
T 劳动时间率;M 8h工作日能量代谢率;
⑶最大能量消耗界限
假定标准能量储备为100KJ,平均能量消耗不能超过16.8KJ/min
工作日总工时(T)=实际劳动时间T劳+休息时间T休
休息率(Tr)=T休/T劳劳动时间率(Tw)=T劳/T
T 劳 =100/(M-16.8) (其中M 代表作业时增加的能耗量。
) T 休=((M/16.8)-1)*T 劳
Tr=(M/16.8)-1 Tw=1/(1+Tr)
14.设计计算
⑴已知人体测量尺寸的均值为 ,标准差为S ,求pi 对应的人体测量尺寸Pv
解法:根据i 查百分比与变换系数表,得到K Pv= ±(S X K )
当1≤ i ≤ 50时, 式中取“—”号; 当50 ≤ i ≤ 99时,式中取“+”号。
例1:设计适用于90%华北男性使用的Ⅰ型产品,应按怎样的身高范围设计? 解:查表得X =1693mm 、S=56.6mm.
要适合90%的人,故以第5、第95百分位查表得第5、第95百分位K=1.645
第5百分位Pv=1693-(56.6×1.645)=1600mm , 第95百分位Pv=1693+(56.6×1.645)=1786mm 按身高1600~1786mm 设计.
⑵已知某项人体测量尺寸为,其均值为,标准差为S 时,需要求该尺寸所处的百分位P
解法:计算出Z ,据Z 值在正态分布表中查出对应概率数p ,
则百分位:P=0.5 ± p 。
(其中 ) s
x x Z i -=
例2:已知男性A 身高1720mm ,试求有百分之多少的西北男性超过其身高。
解:由表得X =1684mm ,S=53.7mm , 故由Z 查表得p=0.2486(取近似值0.249)
故P=0.5+0.249=0.749
超过A 身高的西北男性为25.1%
0.67053.71684172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