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成本法的基本原理,这种方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不能计算完整现金流量,从而不能计算净现值或其他指标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决策,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知识点】更新项目现金流量估计及其决策方法――平均年成本法的应用一、平均年成本法的基本原理这种方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不能计算完整现金流量,从而不能计算净现值或其他指标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决策,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下面以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为例介绍其基本原理(为了与教材内容一致,暂不考虑所得税问题)。
所谓更新决策是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购置新设备的选择。
平均年成本法把继续使用旧设备和购置新设备看成是两个互斥方案,并且假定将来设备再更换时可以按原来的平均年成本找到可代替的设备。
平均年成本=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现值/年金现值系数1. 教材中介绍了三种具体的方法,只需要掌握第一种方法即可。
另外,教材例题中没有考虑所得税,如果存在所得税,还应该考虑所得税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2. 如果新旧设备使用年限相同,则不必计算平均年成本,只需计算总成本即可。
这种方法也可称为“总成本法”。
二、平均年成本法的应用(考虑所得税影响)「【例9-3】某公司有一台设备,购于3年前,现在考虑是否需要更新。
该公司所得税率为40%其他有关资料见表5-11。
假设两台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同,并且未来可使用年限相同。
表9-3 单位元表9-4 单位:元更新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比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多3134.80元,因此,继续使用旧设备较好。
【提示】本题中,新旧设备尚可使用年限相同,因此,比较现金流出总现值,如果尚可使用年限不同,则需要计算年均总成本,然后进行比较。
【总结】考虑所得税的固定资产更改决策现金流量确定要点1.折旧与折旧抵税的计算按照税法规定计提折旧。
即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等数据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折旧抵税的计算也按照税法折旧计算。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X 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年折旧率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例?计算题】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60000元,预计残值为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年折旧率及各年折旧额计算详见下表。
『正确答案』折旧计算表(双倍余额递减法)r#斫期初浄值-年折旧率,年析旧额P累计折旧屛期末淨値・60000-2/5<24000"24002 f36000^ 2P30000』2/5^14400^33400-21600」+缶21600.2/5*864247040-12960-4”,12360-5480」52530*J7480* *T480^一应5480门eaoocp2WQQ *(12960-2000) /2=S<iE0 心【年数息和法】丄年数总和法,又殊年限&计法,是瘤备固定耀产的原价减去10计净残值后的余亂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間可演用券命詢卄子、以喷计艇用寿命逐年数宇之和为分母的逐年谨减K)分数计算垣年的折旧颔.计算公式如下沢年折旧率二尚可使用年猱士前计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iw%x年折IBS- I園定浇产膜价一顼计净残低)X年折旧率丄【例・计算題】某企业某项固傘产原值为60000元’顼计净殁值湖3000元预计便用年陳为5年.该项固定谨产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侶.该项固烹资产的年数总刑为*心* . 「J证贻剽年数总和=叶卄0+汁尸⑸各年折阳率和折旧颔计算洋见下蔻・42.初始现金流量确定对于继续使用旧设备方案来说,其初始现金流量的金额,其实就是出售旧设备所获得的现金净流入。
一般包括两部分:(1) 旧设备变现价值(2) 旧设备变现对所得税的影响。
即变现损失减税或变现收益纳税。
3. 残值相关现金流量的确定包括两部分:(1) 实际残值收入(2) 实际残值收入与税法残值不一致对所得税的影响4. 设备使用过程中大额支出(如大修支出)的处理(1) 费用化支出。
按照税后付现成本处理,将税后支出的金额列作现金流出。
(2) 资本化支出。
发生时点:全额列作现金流出。
各年摊销或计提折旧时:将折旧摊销抵税(即折旧摊销额乘以税率)列作现金流入。
【例?单选题】在计算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时,报废设备的预计净残值为12000元,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净残值为14000元,所得税率为25%则设备报废引起的预计现金流入量为()元。
A.7380B.8040C.12500D.1662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设备报废引起的现金流入量=12000+2000 X 25%=12500(元)【例?单选题】年末ABC公司正在考虑卖掉现有的一台闲置设备。
该设备于8年前以40000元购入,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10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残值率为10%目前可以按10000元价格卖出,假设所得税率25%出售该设备对本期现金流量的影响是()。
A.减少360元B. 减少1200元C. 增加9640元D. 增加10300元『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税法年折旧=40000 X (1-10%)/10=3600元变现时的账面价值=40000-3600 X 8=11200元变现损失=11200-10000=1200 元变现损失减税=1200X 25%=300(元)对本期现金流量的影响=10000+300=10300元【例?计算题】D公司正面临印刷设备的选择决策。
它可以购买10台甲型印刷机,每台价格8000元,且预计每台设备每年末支付的修理费为2000元。
甲型设备将于第4年末更换,预计无残值收入。
另一个选择是购买11台乙型设备来完成同样的工作,每台价格5000元,每台每年末支付的修理费用分别为2000元、2500元、3000元。
乙型设备需于3年后更换,在第3年末预计有500元/台的残值变现收入。
该公司此项投资的机会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30%(假设该公司将一直盈利),税法规定的该类设备折旧年限为3年,残值率为10% ;预计选定设备型号后,公司将长期使用该种设备,更新时不会随意改变设备型号,以便与其他作业环节协调。
要求:分别计算采用甲、乙设备的平均年成本,并据此判断应购买哪一种设备。
(2002年考题)『正确答案』甲设备:设备投资(第0年)=8000(元)每年税后修理费(第1-4年)=2000 X (1-30%)=1400(元)每年折旧抵税(第1-3 年)=[8000 X (1-0.1)/3] X 30%=720(元)残值损失减税(第4年)=800 X 30%=240(元)现金流出的总现值=8000+1400X (P/A , 10% 4)-720 X (P/A , 10% 3)-240 X (P/S , 10% 4)=8000+1400 X 3.1699-720 X 2.4869-240 X 0.6830=10483.37平均年成本=10483.37/(P/A , 10% 4)=3307.1610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307.16 X 10=33071.6(元)乙设备:设备投资(第0年)=5000(元)每年修理费:第1-3年分别为2000元、2500元、3000元每年折旧抵税(第1-3 年)=[5000 X (1-0.1)/3] X 30%=450(元)残值流入=500(元)(实际残值与税法残值一致,对所得税无影响)现金流出总现值=5000+2000 X (1-30%)X (P/S , 10% 1)+2500 X (1-30%)X (P/S , 10% 2)+3000 X (1-30%)X (P/S , 10% 3)-450 X (P/A , 10% 3)-500 X (P/S , 10% 3) =7801.93 平均年成本=7801.93/(P/A , 10% 3)=3137.2111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137.21 X 11=34509.31(元)甲设备的平均年成本较低,应当购置甲设备。
案例:假设某公司为降低每年的生产成本,准备用一台新设备代替旧设备。
旧设备原值100000元,已提折旧50000元,估计还可使用5 年, 5年后的残值为零。
如果现在出售,可得价款40000 元。
新设备的买价、运费和安装费共需110000元,可用5年,年折旧额20000元,第5年末税法规定残值与预计残值出售价均为10000元。
用新设备时每年付现成本可节约30000元(新设备年付现成本为50000元,旧设备年付现成本为80000元)。
假设销售收入不变,所得税税率为50%,新旧设备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资本成本为15%。
1.排列顺序法2.增量收益分析法3.总费用现值法:适用于收入相同、计算期相同的项目之间的比选。
新设备费用现值=65000+15000*PVIFA15% ,5-10000* PVIF15% ,5=110311 (元)4.年均费用法例题:某公司目前使用的P型设备是4年前购置的,原始购价20000 元,使用年限10年,预计还可使用 6 年,每年付现成本4800元,期末残值800元。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较为先进的Q 型设备,价值25000 元,预计使用10 年,年付现成本3200元,期末无残值。
此时如果以P 型设备与Q 型设备相交换,可作价8000 元,公司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为14% 。
要求为该公司作出决策。
(假设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局外人观点:AC(P)=【8000+4800*(P/A,14%,6 )-800(P/F,14%,6)】/(P/A,14%,6 )=6764(元)AC(Q)=【25000+3200*(P/A,14%,10)】/(P/A,14%,10)=7993(元)实际现金流量计算:AC(P)=【4800*(P/A,14%,6)-800(P/F,14%,6)】/(P/A,14%,6)=4706(元)AC(Q)=【(25000-8000)+3200*(P/A,14%,10)】/(P/A,14%,10)=64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