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
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学习中国古代科学家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追求真理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难点: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用具电子白板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明的国度》中一句话导入。
“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开放式设问:你觉得我国古代的哪些科技发明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对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授新:一、造纸术【成语故事】“学富五车”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典故吗?战国时有个思想家叫惠施,人称他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原来,他旅行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爱看的书。
其实这些书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和木牍,一共装了5辆车,“学富五车”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要用现代的眼光看,这5辆车竹简上的字数加起来,顶多也不过我们现在阅读的这本历史教科书的字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纸在文化传播上的重要性。
那么你知道在纸发明之前人们还曾经使用过哪些材料来记录信息书写文字?这些材料和纸相比有什么样的缺点?竹、木、骨、帛,(多媒体展示)缺点:成本高,不易阅览收藏流传问: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纸是哪一时期的?造纸术后来又由谁进行了重大改进?造纸术的改进有何意义与作用?(1)西汉时期已经有了纸的应用;(2)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多媒体展示:图片一西汉考古发现的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图片二蔡伦图像从考古和正史记载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1、知道纸产生的经过:西汉早期出现,东汉蔡伦进行了改进。
2、传播: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了懂得造纸技术的中国工匠。
没过多久,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
3、影响材料:在我国的造纸术没有传到欧洲之前,欧洲人使用“羊皮纸”作为代用品。
据说抄一部圣经要用300多只羊的皮,价值昂贵。
所以,那时欧洲的图书馆,用铁链子把书锁在桌子上,以免丢失;学生在学校里也买不起书。
——钱伟长《我国历史上的科技发明》①作用:使得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②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二、印刷术的进步1、印刷术的演进在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
到隋唐时期,人们从印章和拓石中受到启发,把字雕刻在木板上,使它成为反的凸字。
然后刷上墨,铺上纸,一张一张地就印成了,它大大方便了文化地传播。
介绍《金刚经》卷子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墨色清晰,刀法纯熟。
由此得出(1)唐代——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初年刻印佛教经典《大藏经》,所费雕版达13万块,费时12年,清雍正、乾隆时又刻,经版有79036块,梨木雕成,重约480吨,费时4年。
设问:雕版印刷术存在哪些不足?那么后人是如何解决呢?(引出后面的改进)(2)北宋——毕升泥活字印刷术(3)元代王祯发明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4)明代中期,出现铜活字(最大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2、传播:14、15世纪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15世纪德国就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下制成了金属活字3、影响:史料链接: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印刷术被称为“文明之母”印刷术的发明和进步对于世界文明有什么意义?对于文化的普及,世界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尤其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三、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目前,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被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国的和平建设事业中。
航空、航海、采矿、探险都离不开指南针,就是中小学生外出远足旅游,他们的背包中也常常带着一个小小的指南针。
1、指南针的出现指南针是古代一系列指南器具的总称。
【展览馆】展示战国到宋代各种指南器具①战国:“司南”②北宋: a、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它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然后让指南鱼浮于水面,就可以指向南方。
b、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③南宋:《事林广记》中,还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④清代:罗盘2.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史料链接: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北宋]朱彧《萍洲可谈》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藩志》如果欧洲人不借用中国人的指南针和船尾的舵,欧洲人就不可能实现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席卷世界的大部。
——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马克思:“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问:从以上史料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1)北宋和南宋的书籍里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航行的记载。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2)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有利于欧洲殖民势力的海外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3)打破了世界的相互隔绝状态,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四、火药的发明和使用从“火药名称”入手揭示火药的来源“着火的药”——炼丹展示古代的火药武器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火药发明的简要经过,并形成简明的线索,以提高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
1、火药的发明历程和应用商周时期:木炭知识春秋战国:硫磺、硝石知识汉代: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最早)唐末至宋:火药箭、火炮、火球明朝:地雷、水雷、定时炸弹2、影响:材料:如果没有火药,采矿业无法发展,现代建筑如河道、运河、铁路、公路将难以施工;很多科技的发展也受到窒息,人类的生活势必改写。
没有中国发明的火药,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
火药和火器的使用,一方面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美国学者德克·海德(1)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2)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合作探究】李约瑟难题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而诞生于欧洲呢?”同时教师还可以引用如下材料进一步说明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拿来当饭吃”。
课堂小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在中国,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四大发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吸取这个教训,在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导下取得了一个个科技成果。
板书设计一、造纸术1、产生经过2、外传及影响二、印刷术1、演进2、外传和影响三、指南针1、出现2、外传及意义四、火药1、火药发明过程和应用2、外传和影响作业布置教学反思二、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中国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中国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呈现文字材料:某外国专家评委对它的评价: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教师提问:这一图案融合了中国哪些艺术的特色?学生回答:书法、篆刻等。
由此引入引入本课主题古代中国的艺术。
古代中国人在美的追求和创造中产生了多种风格独特、艺术成就高超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
一、线条的世界——书法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然而只有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
教师提问: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是什么?依据学生回答总结关键在于中国文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富于变化。
汉字的字形特色和发展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书法艺术是一门书写汉字的艺术,与汉字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师提问:中国文字在何时出现?以何为证?起源: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了中国在原始时代可能有了文字,但因这只是传说不能证明中国当时确定有文字。
最早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以殷墟考古发掘为证,中国文字的出现已有确切可信的历史证明。
演变:甲骨文是有据可考的中国最早的文字。
随着甲骨文的出现,汉字不断演化发展。
展示一组各种不同字体的书法图片。
请学生判断以图中的字体,说明理由。
并将他们按汉字演变顺序排列。
教师总结汉字演变的过程: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然后由学生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从而理解各种字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