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一、重要概念与观点1.指挥和控制物质流动的是信息流。

决定消息中含信息量大小的是消除不确定程度。

信息在系统的运动过程中可以看作是负熵,信息量愈大,则负熵愈大。

信息量的单位是比特(Bit )。

投掷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的H(x)=2.6比特。

2.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3.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4.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归纳为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等六个阶段,其中数据处理发展最快的阶段是蔓延。

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

无论在确定幵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组织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5.管理信息系统按管理任务的层次可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战术管理)、运行控制、业务处理等四层。

安东尼等人通过对欧美制造企业的长期研究,系统地描述出了企业内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提出了反映包含整个供应链信息管理全景的系统结构,这一结构称为安东尼金字塔模型6.一般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的,尽量把信息产生的企业过程和使用的企业过程划分在一个子系统中,从而减少了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U/C 矩阵的主要作用是确定子系统的划分。

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功能,并用字母U (use)和C(create)表示功能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交叉点上标C 的表示这个数据类由相应的功能产生,标U的表示这个功能使用这个数据类。

7.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用户需求,具体任务是: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

逻辑方案不同于物理方案,前者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系统分析的任务;后者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系统设计的任务。

8.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的包括管理、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结论要求明确指出以下三者之一:可以立即幵发;改进原系统;目前不可行,推迟幵发。

9.组织结构指的是一个组织(部门、企业、车间、科室等)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通常可用组织结构图来表示。

为了实现系统的目标,系统必须具有各种功能,调查中可以用功能层次图来描述从系统目标到各项功能的层次关系。

10.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的流向。

表格分配图可帮助分析员表示出系统中各种单据和报告都与哪些部门发生业务关系。

11.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数据字典是详细分析数据的工具,其内容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等六个元素进行具体的定义。

数据流程图中比较复杂而不便在数据字典中作出定义的处理逻辑,可以用判断树、判断表(又称决策表)、结构英语表示法等描述工具来加以说明。

12.数据的静态特性分析,指分析数据的类型(字符型、数据型、日期型等)、数据的长度(位数、小数位数)、取值范围(最大值、最小值)和发生的业务量(如每天发生几笔)。

数据的动态特性分析将数据的属性分为固定值属性、固定个体变动属性、随机变动属性等三类。

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可分为成批处理方式和联机实时处理方式两类。

13.逻辑方案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是新系统幵发中要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是今后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

其内容包括: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14.系统设计也称为系统的物理模型设计,其原则是:系统性(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考虑,如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等)、灵活性(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如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经济性(如不要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

15•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

其种类包括:顺序码、区间码(多面码、上下关联区间码、十进位码)、助忆码。

16.功能结构图就是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

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信息系统流程图表达了各功能之间的数据传送关系。

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的步骤:先为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个处理功能画出数据关系图,然后把各个处理功能的数据关系图综合起来,形成整个系统的数据关系图,即信息系统流程图。

17.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设计依据:系统的吞吐量、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处理方式、地域范围、数据管理方式。

18.系统设计过程与实施过程相反,不是从输入设计到输出设计,而是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包括数据规范和数据准备的过程。

在输入设计中,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则。

19.主文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主要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

处理文件(事务文件)是存放事务数据(包含对主文件进行更新的数据)的临时文件工作文件是在处理过程中暂时使用的中间文件。

周转文件是用来存放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的文件。

文件设计就是根据文件的使用要求、处理方式、存储量、数据的活动性以及硬件设备的条件等,合理确定文件类别,选择文件介质,决定文件的组织方式和存取方法。

数据库设计包括用户要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等四阶段。

20.系统设计报告的内容包括: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代码设计方案、输入和输出设计方案、文件设计方案、程序模块说明书。

21.系统实施是幵发信息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按照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22.MIS物理系统的实施是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统列活动的总和。

23.对程序设计的目标包括: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

在小程序设计中,主要强调程序的正确和效率。

对于大型程序,人们则倾向于首先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然后才是效率。

24.编写程序应符合软件工程化思想,即应利用工程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幵发。

这不仅可提高软件幵发效率,而且便于将来的维护和修改。

具体是:从整体上,应采用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在具体编程中,则应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25.在模块化程序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模块的独立性、模块大小划分要适当、模块功能要简单、共享的功能模块应集中。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指采用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写程序的方法。

26.程序和系统调试的目的是发现程序和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

其一般包括:程序调试、分调(功能调试)、总调(能行性联调)、特殊测试。

27.系统切换指由旧的、手工处理系统向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过渡的过程。

切换的方法有:直接切换法、并行切换法、试点过渡法。

在新旧系统切换时,难度最大的转换是人工的转换。

28.系统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

29.管理信息系统的幵发和应用需要的人材包括:系统工作人员、程序员、操作员、硬件人员、项目负责人。

项目幵发还应由管理人员参与,并应加强用户和设计人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30.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内容包括: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评价、对现有硬件和软件的评价、对信息系统的应用评价、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

31.管理信息系统幵发成功率一直很低。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弄清需求,正确描述需求;加快程序设计,并允许快速修改;系统幵发各个阶段应能顺利衔接。

32.统一建模语言(UML使用一系列图来描述系统:采用用例图来描述系统的行为需求;采用类图来规定问题域的词库;采用时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来规定系统中软件的行为以及描述类和对象如何相互作用;采用类图和组件图来描述系统的软件结构;采用配置图描述运行软件的处理器和设备的拓扑。

33.对象指客观世界存在的任何事物,其基本构成要素有:标识、数据(属性)、操作(行为)、接口。

对象的属性和操作是相互影响的。

对象的操作可以改变对象的属性,对象的属性决定了对象可能的行为。

对象之间可通过消息相互联系。

34.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类是对象的描述,对象是类的实例。

对象的关系可以分为:概括(也称作继承,类与衍生体之间的关系)、聚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消息连接(调用关系)。

在分析阶段主要确定对象之间的静态关系。

对象之间的消息连接在设计阶段完成。

35.在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中,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主要部分包括:问题领域子系统(包括实体对象和控制对象)、人机交互子系统(包括用户接口所需的控制对象)、外部接口子系统(包括一切与系统交互作用的非用户系统,如打印机)、数据管理子系统(提供在某种数据管理系统中进行对象存储与读取的基础结构)、任务管理字系统(一般出现在多用户环境中)、基础对象子系统(提供所有自系统要求的公共基础构造体,如串、数组等)36.UML是一种建模语言(而不是一种方法),其定义包括UML语义和UML表示法两个部分。

37.统一建模语言(UML可以用下列五类图(共10种)来描述系统模型:第一类是用例图,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并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

第二类是静态图,包括类图、对象图和包图。

第三类是行为图,包括状态图、活动图。

第四类是交互图,包括时序图、协作图。

第五类是实现图,包括构件图、配置图。

38.购置商品软件可加快信息系统的幵发进度,并能较大力度地推动组织变革与流程改革,但个性要求难以满足,不能解决所有管理问题;而专门幵发软件能解决这些问题,但幵发有一定风险。

因此,通常采用购置与专门幵发并举的集成方式进行信息系统幵发,即:购置管理过程较稳定,模式较统一的功能模块;专门幵发稳定性差,个性化强的功能模块。

39.信息系统的幵发常以项目方式进行。

当项目活动延误时,可能采取的幵发进度控制措施有:(1)对不确定性问题,工作计划留有一定宽裕度,如工作量取上限,预设机动时间等;(2)经常与用户交换意见,掌握企业发展动向,及时明确遗留的不确定问题,减少返工现象;(3)关键路线上的活动延误时,增加幵发人员或加班加点,或集中人力予以重点解决;(4)上述措施无效时,调整原定计划,如工作步骤次序调整,局部删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