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提纲(示例1)《谈意气》一、引论(1)用雏鹰翱翔天宇、骏马驰骋万里引出中心论点:英雄创业靠的是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勇气。
(类比)二、本论(2—7)分三层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2-3)分论点1: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例证、引证)论据:李贺、陈胜、孟子豪言壮语(效果分析法)第二层(4-5)分论点2: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例证、排比)论据:布鲁诺、哥伦布、红军的事例(因果分析法)第三层(6-7)分论点3:勇于探索的意气使人发挥潜力。
(例证)论据:杨振宁、李政道、吴剑雄、王淦昌(因果分析法)三、结论(8)用浆、巨轮、彼岸作比归纳全文,激励人们。
(比喻)谈意气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杰,成就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
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
——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
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
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
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
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的规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佯于科学的无尽美妙。
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
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浆,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议论文写作提纲(示例2)《学会历史般的旁观》(议论性散文)一、引论(1-4)用蝶眼中的花、花眼中的蜂、蜂眼中的蝶与蝶眼中的蜂引出中心论点: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
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比喻)二、本论(2—7)分三层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5-7)从项羽与刘邦谁更适合做皇帝看“爱憎”、“理性”与“真实”。
(例证、引用、对比,假设分析法)第二层(8-10)从印象中隋炀帝暴君的形象看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例证,效果分析法)第三层(11-13)从印象中唐太宗明君的形象看玄武门血案的历史现象。
(例证、引证,对比分析法)三、结论(14-16)归纳全文,警醒世人,客观公正地审视他人和自己。
《学会历史般地旁观》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
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篇二:作文优秀提纲范例作文优秀结构提纲示例一、《人不如求己》(关系型话题)(驳论式)、(一)1、求人优点:他人的实力雄厚,可以借他人来拯救自己,但只的自己才真正了解自己的难处,然后对症下药,从根本解决问题。
因为:a、求人只是治标不治本b、有时远水解决不了近火c、欠人情2、求人的原因:、a不自信,认为自己无法解决困难b、求人的后果:过分依赖他人,自卑,不能独立解决问题3、求己优点:a、从根本上解决问题b、建立自信心c、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总结救命稻草抓在自己手中------求人不如求己(二)层进式结构1、求人不如求己2、人总是要脱离父母,朋友的帮助,独自打拼3、不是任何事都会有人帮助,不是作任何事别人都能帮助,这时我们得靠自己4、遇事求己者,才能积累经验,成为自己的东西。
5、遇事靠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5、总结:观音跪拜自己,他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我们也应当像观音那样,遇事求自己。
(三)层进式结构1、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2、别人终究是别人的,不能变为自己的(反证)3、只有自己走过,才认得路4、自己新手完成的能给自己信心5、求己,尽心足矣!(四)对比式结构1、遇到难事,先考虑自己解决,求人不如求己(亮观点)2、人生必有挫折,这些挫折只有靠自己击败,才可以使人生之路的困难减少,就像闯关一样,闯过的关卡只有闯关成功,后面关卡才会减少,闯关失败,就会有新的困难(原因)3、自救者方可得救(重要性)4、求人不一定得到有用的助力,还可以是你时间上的阻力(驳)5、求人的效果是暂时的(驳)6、凡事求己并不是一种固执,一味坚持自己,适时还需要他人的帮助(辩证析)二、《我和我们》(关系型话题)(一)比较式1、“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是一个团结的群体。
2、论智慧,“我”不比“我们”。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论力量,“我”不比“我们”。
一个“我”在这茫茫宇宙中是何其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3、论综合实力,要看“我们”而不是“我”。
4、这些例子,足以表明,最重要的一个词是“我们”。
5、因此,“我”并不是一个最不重要的一个词!“我”重要,“我们”更重要!(二)并列式+分总1、“我”是龙的传人,生长在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我”热爱我的祖国。
2、“我”是个求学之人,漫步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
3、“我”是个平凡的人,却像一粒种子,将悲与喜都种在亲情的土壤里。
4、“我”很懦弱很平凡很孤单,但是“我们”拥有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有不可泯灭的灿烂文化,也有至真至善的平凡真情。
5、“我”不能离开“我们”而独立存在,“我们”永远是一体的!永远永远!(三 )层进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方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
1、“我”,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我们”,一个气势雄壮整体。
“我”和“我们”孰重孰轻。
2、可是,“我”就“最不重要”了吗?3、“我们”重要,“我”也重要。
4、我们“重要”“我”更重要。
5、重视由“我”组成的“我们”,更不可忽视组成“我们”的“我”!三、《人生如戏》比较式 + 否定式1、有人说人生如戏,我却认为戏不如人生2、戏不如人生,戏是用来表演别人的故事的,而人生却是生活着真实的自己3、戏是需要不断地排练,而人生只的一次,没有排练的过程4、戏的舞台只有方寸之地,而人生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5、结尾四、《加强社会道德修养建设》(类比式:比喻论证)1、加强社会道德修养建设,犹如打预防针2、起到预防作用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3、能形成抗体,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4、在病还未发生时就要打5、要对症下药,打对地方,打对药,优秀文章欣赏;入世与幽隐罗兰你说你很矛盾,一方面想要隐居,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光耀的名人,受人注目。
你说:“想隐居是因为世界太浮华,想受人注目大概是因为自己有这份才情吧?”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人们经常是一面喜欢幽隐,一面卷入繁华呢?我想,这就正是人的天性了!我们的天性有此两面。
一面想要表达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一面想要摆脱这种无形的催迫,而希望遗世独立以求得心灵的自由。
(原因总述,下文按这两点两阐述)事实上,我们无论有多高的才华与才干,如果这世界只剩了自己,也就证明不了自己的价值,我们必须在人群之中,通过别人的评价,得到别人的接纳,才会显出个人的价值。
而这对个人价值的肯定,是每个人先天的需求。
如果说,人生有什么意义,那么,这一肯定,就是使人觉得有意义的力量之一。
否则,穿衣吃饭,以终无年,岂不枉来一世。
(入世的根本原因)我想,造物者一定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给了人类一种任务。
它让我们彼此帮忙,各自贡献所长,使大家能互相弥补,彼此照顾。
卖菜的、送货的、收垃圾的,弥补艺术家的虚无缥缈;艺术家弥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精神自由的渴求。
商人帮忙艺术家去推销他们的作品,使它能够普及;艺术家给商人心灵上的提升,也给商人带来金钱财富。
世上有喜欢烹调的人,有喜欢种菜的人,有喜欢操纵机器的人,有喜欢发明的人??各式各样的人们,组成了社会,生活才可以顺畅安逸,不致发生问题。
(入世的社会前提条件)前几年,我去欧洲旅行,一进伦敦市区,未见想象中英伦街道之美,反而触目皆是堆积如山的垃圾袋,排在家家户户的门前,原来那一阵,倒垃圾的工人闹罢工,硬是不把垃圾车出动。
高贵的英伦仕女们变成最束手无策的一群。
因此,格外使人想到,在这社会上,没有准比谁更高一级,而只有谁能付出自己所会做的一份去使别人得到什么好处。
能有这一份付出,而得到别人欢迎的人,就是受到接纳,肯定了他生存的价值的人。
(入世的社会动机)我们“蜘踌闹市”的原因,就是在寻求这份肯定。
因此所谓的人世,它基本的动机,其实是在要求“付出”。
当他有收获的时候,所得到的无论是钱或是名,都是一种被肯定的象征。
这就会使我们觉得快乐,觉得不白活,也觉得安全。
所以,入世并不是虚莱,也并不违背我们所向往的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那另一种完成。
(分析入世的结果、价值)// 幽隐是另一种找到自己,面对自己的方式,单是在人群中得到肯定,往往并不能使我们觉得满足。
我们还时常需要有机会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并且有机会冷眼旁观,独立思考。
事实也是如此,在人群中,我们往往不太有机会静下来思想;也不太有机会使自己继续的充实,未免有点担心自己会失去了独特的价值,因而也失去了被人接纳与认可的条件。
因此,认真说来,要求幽隐的基本动机也是在于对自己个人价值的要求肯定,要求稳固,为免在人群中失去了有所贡献的能力,才希望“退而结网”。
(幽隐的动机)这两者,在基本出发点上并不矛盾,是不是?既然幽隐的内在动机并不完全是逃避,而很可能是“以退为进”的另一种求取被别人肯定,也被自己肯定的方式,那就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