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卷时间:120题号一二(一) (二) (三) (四) 三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绮.丽(qǐ)归咎.(jiù)褶.皱(zhě)在劫.难逃(jié)B.胚.胎(pī) 藻.井(zǎo) 蟠.龙(pán) 一舸.无迹(kē)C.轩.榭(xiān) 吊唁.(yàn) 蹒.跚(pán) 惟妙惟肖.(xiào)D.荒谬.(miù) 箱箧.(qiè) 戍.守(shù) 惟吾德馨.(xīng)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2分)A.鞠躬微功益衰草连天别具匠心B.褶皱必须品荡然无存消声匿迹C.轩榭中轴线啸聚山林富丽堂皇D.烦燥金銮殿巧妙绝伦世外桃源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正在热播的无厘头喜剧《龙门镖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
B.一位艺术家利用在海岸边捡拾的漂流木、树枝和树根雕刻出了骏马、狮子、兔子等动物,无一不惟妙惟肖....。
C.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腿部受伤在路边哭泣呼救,当时有十余人从旁边经过,却都无.动于衷...。
路人为何冷漠,这是个值得我们沉思的问题。
D.面对蜂拥而上的建设热潮,政府部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因地制宜....,这样不仅仅是对城市负责,更是对人民负责。
4.(2014,仙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A.逢进必考,取消加分规则,奠定了平民子弟进入公务员行列的通道。
B.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造成的。
C.改变“亚学习”状态,要合理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D.新疆天山和云南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个意思连贯、句式相似的句子。
(2分)示例: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示例: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端庄挺立(或: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务必清澈明净)6.古诗词名句填写。
(5分)(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园田居》)(4)《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秋天是美丽的季节,常引发诗人写景抒情,请写出古诗词中与秋天有关的诗句。
(课内外都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话说文学名著人物。
(6分)(1)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要求:概括相关人物的共有特征,为人物归类)(3分)人物:保尔沙僧鲁滨逊祥子形象特征人物A 硬汉子保尔鲁滨逊B 侠肝义胆鲁达武松C 勤劳坚忍沙僧祥子D 智慧过人孙悟空吴用(2)请从表格中任选一项,根据名著内容具体说明人物这样归类的理由。
(不少于60字)(3分)选项略,理由:略。
(考生须按要求联系所给材料作答,字数不足或冷冷而谈均不给分。
)8.(2014,达州)探究表达。
阅读下面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新闻材料】据国外媒体报道:西班牙国会近日通过一项法律草案,规定8岁以下孩子在家必须做家务,且承担责任和义务。
虽然该草案只是《儿童保护法》中的一部分,但其中明确规定了孩子应该“参与家庭生活,尊重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在负责照看家庭上同样负有责任,不论其性别和年龄,都应该做家务”。
除此之外,草案还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所规定:儿童应当尊重学校规定和“按要求学习”,还应当“对学习持积极主动态度”,并且“尊重师长和其他学生”。
专家指出,西班牙之所以把“让孩子做家务”列入《儿童保护法》的“孩子的权利与义务”中,不单单是想利用法律规定孩子有义务帮助照顾家庭,同时也认为,从做家务中学习是孩子们的权利。
【材料一】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美国戈登学院历史系教授艾格尼丝·霍华德:让孩子做家务是好事,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责任感和能力,并使他们获得一份家园的归属感。
【材料二】世界各国孩子每天做家务时间统计国家美国韩国英国法国日本中国时间(小时)/天 1.2 0.7 0.6 0.5 0.4 0.2 【材料三】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年龄国别9~24月2~3岁3~4岁4~5岁5~6岁6~7岁7~12岁13岁以上中国认字背唐诗学弹琴写字学舞蹈学习学绘画学习美国处理尿布整理玩具浇花铺床擦桌子洗碗刷马桶做饭(1)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
(20字以内,1分)西班牙通过草案,孩子不做家务违法。
考生须按要求联系所给材料作答,字数不足或泛泛而谈均不给分。
二、阅读理解(45分)(一)(2014,营口)小松(4分)【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9.诗中“刺”一字千钧,请分析它的妙处。
(2分)形象地勾勒出小松满头松针,又直又硬,努力向上冲刺生长的外形特点,突出了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及勇敢战斗的精神。
10.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寓意,请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2分)作者通过刻画小松成长的特点,表达了对出身微寒的人在成才过程中体现出的自信、坚强、勇敢精神的赞美之情。
同时对那些目光短浅、不识人才、不关心人才的人发出深深的慨叹。
(二)(2014,泉州)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1~14题。
(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A.去后乃.至乃.不知有汉B.下车引之.肉食者谋之.C.惟.长堤一痕惟.吾德馨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2.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1)尊君在不.不:同“否”,吗(2)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3)客.此客:客居(寓居)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14.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简析。
(4分) 示例:友人因太丘“舍去”,当即生气怒骂,心直口快;但经元方辩驳后,他惭愧并“引之”示好,个性率真,态度诚恳。
“亭中二人”与“我”萍水相逢,当即视同知己,“大喜”,拉余“同饮”,率真恳切,溢于言表。
(三)(2014,凉山州)田野上的白发(14分)刘益善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
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儿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啊?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了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
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顾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
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
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
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的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
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
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母亲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
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
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
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
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
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
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
”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
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
我一口气插完了大田的秧,哭了……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
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
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5.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2分)(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__(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16.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3分)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