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编制的研究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编制的研究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编制的研究周国韬1,张 林2(1.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长春130024;2.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长春130012) 摘 要:在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国内外有关学习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

研究发现中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有如下特点:①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存在着年级差异,有随年级增长递减的趋势;②女生在调控策略水平上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在认知策略水平上略高于女生。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自我调节学习中图分类号:G 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2)03-0048-041 前言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都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1],特别是学习策略在自我调节学习(self -regulated learni ng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之间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一直有很大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认知过程中所运用的编码、保持、检索和运用等信息加工的方法[2~3]。

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认知策略的一系列选择、协调和运用技能的执行过程,主要涉及信息加工的调控部分[4]。

进入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学习策略不仅包含认知方法,还包括学习者的调控行为[5~8]。

目前对于学习策略的测量,主要有以下几种:Wei ntei n (1989)编制的学习策略测验(L A S S I )、Pi nt rich &DeGroot (1990)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9~10]。

国内尚未有适合我国学生学习情况的学习策略量表。

本文的目的是要从自我调节的角度出发,编制一套适合与我国中学生学习的学习策略量表,并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2 量表测题的编制2.1 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及构建量表的框架在本研究中,我们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角度出发,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具体行为操作。

根据这一概念的界定,我们又到长春市几所中学实地调查,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优秀中学生进行座谈。

从中我们又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方面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通过分析以往的相关研究资料和实地调查、访谈的结果,我们初步确定了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主要由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和认知调控策略两部分内容组成。

即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S S )有两个分量表:一个是认知策略分量表(S C ),主要从信息加工过程考察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认知方法。

含有四个子量表:选择信息策略(S 1):指学生分辩学习内容的轻重主次的策第22卷总第83期心理学探新EXPLORA TION OF PSYCHOLO GY 2002年第3期略;信息编码策略(S2):指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及时的复述和组织的策略;深加工贮存策略(S3):指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归纳、整理、系统化的策略;检索应用策略(S4):是指学生正确地提取和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

另一个是认知调控策略分量表(S R),主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地安排和调整自己学习行为的手段。

含有以下四个子量表:计划策略(S5):是指学生自己安排和筹划学习活动的内容与顺序的策略;监督检查策略(S6):自己监督和检查学习活动的执行情况;反馈调节策略(S7):自己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和结果及时调整和采取补救措施;总结策略(S8):学习活动告一段落时自己定期回顾和总结学习中的得失的策略。

2.2 题目的编制与筛选根据以上学习策略量表的基本结构,我们初步整理和收集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行为83项,经过合并初测,将其中区分度较低的题目剔除后,构成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

各子量表、分量表与总量表的测题数量,见表l。

表1 各子量表、分量表与总量表的测题数目量表S1S2S3S4S5S6S7S8S C S R S S题数44445554161935 量表的评分采用5点评分。

按学生在学习实际中对每种学习策略行为运用的频率,由从不如此(1分),到总是如此(5分),五种情况中选择一种情况。

2.3 量表的施测与检验2.3.1 被试的选取与测试内容被试:初、高中学生445人。

年级、性别、数量分布情况,为初一103人(男55人,女48人),初二108人(男生52人,女56人),高一108人(男43人,女65人),高二126人(男71人,女55人)。

测试内容:《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集体施测。

其中高一学生45天后再测。

学生的学业成绩以他们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各科成绩总分的平均数为指标。

3 结果3.1 量表的信度根据量表的施测结果,分别计算了各测题与所属的子量表、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各量表所含题目的S—B折半信度,以及各量表的题目间Cronbach’sα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各量表的重测稳定性系数,结果见表2。

表2 各子量表、分量表与总量表的信度系数量表测题与各量表间的相关系数S—B折半相关系数α系数稳定性系数S10.66~0.730.640.650.45 S20.61~0.720.550.580.35 S30.67~0.760.660.680.51 S40.68~0.800.730.760.4794第3期周国韬等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编制的研究量表测题与各量表间的相关系数S—B折半相关系数α系数稳定性系数S50.67~0.790.760.780.56S60.58~0.690.640.650.56S70.68~0.760.780.770.64S80.71~0.790.680.740.49S C0.43~0.650.820.860.60S R0.47~0.690.840.890.63S S0.35~0.660.870.930.59 从表2的结果可见测题与所属各量表的相关,S—B折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均表明量表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

稳定性系数也表明本量表所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2 量表的结构效度我们计算了各子量表间、子量表与分量表间、各子量表与总量表、各分量表与总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以此来分析量表结构的合理性。

其结果为:①各子量表与总量表间的相关明显高于各子量表间的相关。

这表明各子量表对总量表都做出贡献,而各自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②各子量表与所属分量表的相关明显高于其与总量表的相关。

表明将总量表分成认知策略分量表与调控策略分量表两部分是合适的。

而两个分量表的相关(r=0.74)明显低于各自与总量表的相关(r=0.92和r=0.95),这也表明两个分量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3 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的运用具有紧密的相关,这在以往的许多研究中都已得到证实。

因此,我们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效标,计算其与学习策略量表各维度的相关,结果表明学习策略量表的各维度均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01。

根据学生学业成绩的得分高低,我们分别取出每个年级的前27%的学生为优生,后27%为差生,比较优差生在学习策略量表得分上的差异,见表3。

表3 优、差生在学习策略各量表得分上的差异S1S2S3S4S5S6S7S8S C S R S S优 生(n=120) x14.2613.9013.2615.6717.6418.3320.3013.5257.0869.79126.88 s2.842.853.082.874.683.443.093.659.2212.1720.05差 生(n=120) x12.0112.2111.5312.8115.1915.7016.4912.0248.5559.40107.95 s2.692.863.002.543.973.423.953.119.1911.7519.24t6.313334.593334.423338.193334.373335.953338.323333.433337.183336.733337.44333 由表3的结果可见,学业成绩优差生在学习策略各量表得分上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3.4 中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特点3.4.1 中学生使用各类学习策略的情况表4中我们列出了学生在学习策略量表各维度上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05心理学探新2002年表4 学习策略各维度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n =445)S 1S 2S 3S 4S 5S 6S 7S 8S C S R S S x13.2212.9412.1514.1816.5217.1518.5612.9152.4965.14117.63s 2.732.823.062.824.163.463.603.209.2811.7419.65 由表4可见中学生在认知策略上的运用频率上略低调控策略。

而S 3(保持深加工策略)的使用频率则是最低的。

3.4.2 中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年级和性别差异我们对学习策略的各子量表、分量表进行了年级×性别的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年级上的主效应:除S 7(反馈调节策略)不显著之外,学习策略其余各维度的年级主效应均非常显著(p <0.001),学习策略在各维度上均有随年级升高递减的趋势。

进一步的多重范围(Bonf erroni )检验的结果发现,所有策略维度均存在初、高中年段间显著差异。

②性别的主效应:中学生男女学生在S 4(检索应用策略),S 5(计划策略),S 6(监督检查策略),S 7(反馈调节策略)和S R (调控策略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

从平均数分布情况可见,在调控策略上女生显著优于男生,而在认知策略上男生则略优于女生。

③年级×性别的交互作用方面,仅在S 7(反馈调节策略)上发现交互作用显著(F (3.437)=2.82,p <0.05)。

4 结论4.1 从对量表检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可靠的稳定性。

其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都达到同类量表的水平,对学业成绩不同的学生能有效地区分。

4.2 通过对中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情况的考察,我们发现中学生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有随年级增长递减的趋势;女生在认知调控策略水平上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在认知策略水平上略高于女生。

参考文献[1] Pokay P ,Blumenfeld P C.Predicting Achievement early and late in the Semester ,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82(l ):41-50.[2] Rigney J W.Learning Strategies ,A Theoretical Pers pective in H. F.0’Neil.J r (Eds ),learning Strategies[J ].1978.165.[3] Mayer R E.Learning Strategies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M ].Academic Press ,INC ,1988.11.[4] Nishet J ,Shucksmith J.Learning Strategies[M ].Routledge.&K egan Paul Plc ,1986.5-6.[5] Z immerman B J.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 -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 2chology ,1989,81(3).329-339.[6] 周国韬,张平,等.初中生在方程学习中学习能力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 ].心理科学,1997,(4):324-328.[7] 刘儒德.论学习策略的实质[J ].心理科学,1997,(2):179-181.15第3期周国韬等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编制的研究25心理学探新2002年[8] 刘志华,等.初中生学业成就、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4,(4):198-204.[9] Weintein C SSI User’s Manual[Z].H&H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87.[10] Pintrich P R,De Groot E V.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performanc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 ychology,1990,82(l):33-40.A Study of Making a Learning Strategies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Zhou Guotao Zhang Lin(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engchun130024;2.Department of S ocial Psychology,Jilin University,Chengchun130012)Ab astract: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and the former studies of Learning Strategies,the present study made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este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Further2 more,the results revealed:the students were different on Strate gies Using among grade,and declining with grade;G irl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oys on the regulated strategies,boys surpassed girls on the cognitive strategies; With grade increased,boys were promoting and girls were declining on the feedback strategies.K ey w ords: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learning strategies;scale;self-regulated learning(上接41页)Study 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the Nu N ationality andthe Li-su N ationality and the Jing-po N ationality ChildrenRen Xulin Fu Jinzhi Yu Ping(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650092)Abstract:Making use of Scale On Children 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Level”,390Nu nationality and Li-Su na2 tionality and Jing-Po nationality children are investigated.Conclusion:three minorities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2 opmental phases basically accord with J・Piaget’s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theory,the formal thinking doesn’t obtain steady structure between13and16;on ages,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shows obvious’laggard phe2 nomenon’;the children come forth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acceleration at one grade in junior high school;three mi2 norities children’s holistic cognitive development doesn’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exual difference mainly em2 bodies behavioral harmony and spatial orientation.K ey w ords:the minorities children;cognitive development;thinking leve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