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试题与参考答案(A)

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试题与参考答案(A)

《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试题与参考答案(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观察学习理论是由哪一位学者提出:
A.斯金纳
B.奥苏伯尔
C.班杜拉
D.布鲁纳
2.“范例教学”理论起源于:
A.德国
B.美国
C.中国
D.俄罗斯
3.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4.有意义学习的前提条件是:
A.保证学习时间
B.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C.老师教学水平高
D.不断加以练习
5.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及时强化原则
C.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D.运气
6.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最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A.小组活动
B.教师讲授
C.及时反馈
D.学生自学
7.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主要注重学生什么能力的培养:
A.想象能力
B.自我调节能力
C.言语表达能力
D.记忆能力
8.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
A.承认学生试错的价值
B.注重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C.关注教学的重要性
D.注重学生的练习
9.下列哪一种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C.认知教学理论
D.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10.“掌握学习”教学理论是由哪一位学者提出:
A.斯金纳
B.奥苏伯尔
C.布鲁姆
D.布鲁纳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不同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2.观察学习: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3.发现式教学的结构原则:指整理并组织各门学科最基本和最佳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基础,教给学生的知识结构既简明扼要而又有利于进一步思考学习。

4.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前提,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并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

5. 抛锚式教学模式: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类似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情
景,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教育者对问题的巧妙设置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达到了学习知识、提升应用知识能力的目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2)“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简述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激发学习动机;
(2)复习旧课;
(3)讲授新课;
(4)巩固运用;
(5)检查评价。

3.简述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提出问题与要求;
(2)独立自学阶段;
(3)讨论交流阶段;
(4)启发引导环节;
(5)过关练习检测。

4. 简述范例教学的教学特征?
(1)综合性;
(2)开放性;
(3)系统性;
(4)动态性;
(5)实践性。

5. 简述发现教学中应当要贯彻原则?
(1)动机原则;
(2)结构原则;
(3)程序原则;
(4)反馈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你认为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是否就是填鸭式的教育,请结合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予以说明。

答案要点:
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并不只是老师呈现知识、学习进行记忆这种死板并且低效的教学模式。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

一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二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
的联系。

2.这一学期某学校要求教师开展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并组织教师去外地取经,回来后照搬了一套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并要求教师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予以实施,认为这就是最佳、最优的教学模式,但老师们运用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你认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有效教学模式?
答案要点:
(1)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最优的;
(2)只有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3)需要了解每一种典型教学模式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