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现状综述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外语学习焦虑的文献,描述了焦虑对英语学习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
一、焦虑的含义根据《现代汉语辞典》和《辞海》的解释,焦虑是指处于紧张、担忧的状态和特质,是个体对某件是或问题感到忧惧或烦恼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家把焦虑分为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 和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
前者指的是遇到具体问题面对某一特定的情景或事件才产生的一种焦虑,是一种心理状态,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后者指的是有些人具有焦虑倾向,对一些本不应当产生焦虑的事情,容易产生焦虑,是一种心理素质。
焦虑常常与不自在、沮丧、自我怀疑相联系(Brown1994,P14)。
Stern 曾提出“情感对外语教学的作用至少与认知因素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二、国内外外语学习焦虑已有研究成果国外对焦虑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就。
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Horwit 教授,Horwitz MacIntyre & Gardner(1986) 最先把外语学习焦虑看作是外语学习中的一种单独的、特别的现象。
1、导致学生学习焦虑的因素分析有学者认为导致学生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个人的性格, 自我概念外语基础知识与能力、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环境等。
也有学者认为应试教学的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经济状况,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性格特点都是造成学生学习焦虑的诱因。
Horwitz 认为自尊是诱发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语学习会对人的自尊构成威胁,因为只有在外语课堂上才会出现学生们一张口就出错的现象,所以许多学生担心出错后会引起别人的讥笑,从而丢失自己的面子和尊严。
Young 在回顾前人对焦虑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导致焦虑产生的六大原因:1. 学习者自身及相互之间的因索,主要指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竞争及学习者对自己的期望过低。
2. 学习者对学习语言的看法,如果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会诱发焦虑。
3. 教师对怎样教语言的看法,教师关于教语言的看法也会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如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而害怕发言。
4.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5. 课堂活动;如学生在课堂上被单独叫起来回答问题很容易导致焦虑产生。
6. 语言测试。
不管是测试项目还是形式都会让学生感到焦虑。
通过对上述产生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的原因的分析,可以归纳为三类:1. 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对语言学习的认识;例如学习者面对压力时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2. 学习者与教师间的课堂关系;3. 来自管理者等外界对评价结果的错误解释和利用。
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不正确的评价或者偏见会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关于焦虑与外语学习的关系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认识。
Howitz、MacIntyre 等认为焦虑是导致外语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之一,而Sparks&Ganschow 则认为是由于外语学习者成绩差导致学习者外语学习的焦虑。
Horwitz 认为促进型焦虑只适用于较简单的外语学习任务。
而妨碍型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信心、自尊心等都存在负面影响,不仅会影响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可能导致学生用逃避学习的方式来回避焦虑。
Young 发现外语学习焦虑的典型外在行为表现为“语音变调:不能正常地发出语言的语音和节奏;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有‘冻僵’的感觉;忘掉才学过不久的词汇;根本说不出话,只是保持沉默不语甚至逃课”等等。
可以看出,学者们将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主要归纳为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身体反应方面。
Horwits 等(1986)设计了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简称FLCAS。
许多国外的研究者都采用了这一量表,他们以不同语言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但大多都得出一致的结果,即外语焦虑与外语学习成绩呈负相关。
国内学者也做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但是对于焦虑的影响也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
薛利芳的研究认为英语学习焦虑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确有负面影响;发现外语学习焦虑与听力成绩无显著相关。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王立飞则认为有益焦虑是一个积极因素,是诸多通往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与竞争紧密相连。
适度对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害怕和担心,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应当受到鼓励的。
参考文献:[1] 高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情感因素定量分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4 卷( 第3 期) 000446。
[2] 唐美玲:《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课堂焦虑的调查和研究》,《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 年3 月1.Young D 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ists' perspective:Interviewswith Krashen,Omaggio Hadley,Terrell,and Rardin 19922.Young D 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What does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suggest? 19913.Young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foreign language oral proficiency ratings19864.Horwitz E;M. Horwitz;J. Cop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19915.Horwitz E 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foreign languageanxiety scale 19866.Gardner R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 andmotivation 19857.Foss k;A.Reitzel A relational model for managing second language anxiety 19888.Ely C An analysis of discomfort, risk-taking, sociability and motivation in the L2classroom 19869.Daly J;L. Stafford Correlates and consequences of social-communicative anxiety 198410.Culler R;C Holahan Test anxiet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effects ofstudy-related behaviors [外文期刊] 1980 DOI:10.1037/0022-0663.72.1.16焦虑问题研究现状综述摘要:对焦虑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研究调查结果,有助于我们认识焦虑的性质及其发展形势,以积极地指导人们减轻和治疗焦虑症。
关键词:焦虑问题;减轻;治疗一、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人际关系的冷漠,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感到担心、害怕和焦虑。
21世纪,“焦虑”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对焦虑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研究调查结果,有助于我们认识焦虑的性质及其发展形势,以积极地指导人们减轻和治疗焦虑症。
二、关于焦虑问题的研究现状(一)精神分析论理论关于焦虑的精神分析起始于Freud,他最初认为焦虑是一种直接释放力的力,比较多的能量受到阻碍时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本我是焦虑的根源,他后来又改变了看法,认为焦虑是自我的一种警告,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Freud认为基本焦虑的发展是重要的。
所谓基本焦虑包括:出生创伤,母亲的失去或离开,不可控制的冲动或可能出现的危险。
因为所有这些精神枷锁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就会感到无助和被动,焦虑的情绪就会自动地产生。
因此,在Freud的理论中,焦虑既是遗传的又是习得的。
(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焦虑的行为理论起源于Pavlov和Watson的学习理论,他们的理论主要为了解释惩罚,即有机体通过某种调节机制逃避有害的刺激,这种调节机制就是恐惧或焦虑。
只要原始的冲动或过度的刺激含有有害成分,就可能导致焦虑的产生。
一旦焦虑形成,它就会作为次级冲动发挥作用,或者是通过减少冲动而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同精神分析论一样,他们认为焦虑是独立于行为或思想的。
Mower,Dollard和Miller发展了这个理论,认为冲动的减少导致了反应的发生,强化它就可以增加反应出现的可能性,恐惧是一种重要的习得的或次级的冲动。
Mower认为焦虑是恐惧的一种特殊形式,当恐惧源是模糊的或是受压抑的,就表现为焦虑。
(三)生理学理论焦虑的生理学和神经生理学论大部分是建立在阐述与一般的情绪和特殊的情绪(恐惧/惊慌/焦虑)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基础之上,而且大部分是通过实验研究来加深我们对焦虑的理解。
Gray提出了一个复杂的隔膜———海马系统作为焦虑(和其他情绪)的基础,这个系统尤其在情绪和认知之间的交接面上起作用。
他发现隔膜———海马系统的损伤与治疗焦虑的药物具有同样的作用。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大脑皮层情绪控制功能减弱,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与焦虑有关。
(四)现象学/存在主义理论150年前Kirkegaard认为焦虑是一个人自然出现的状态。
一个人的成长发育是自由的,也就是对生命存在可能性的意识。
Fisher从现象学的或经验角度理解焦虑,并试图把以前的理论综合在一起。
Fisher认为焦虑不仅来自担忧的经验而且来自与自己和其他人的焦虑经验。
(五)认知理论认知理论着重阐述焦虑的概念化问题。
Michuel、Eysenck提出认知系统是通往生理系统的大门。
因此在理解焦虑时,要同时考虑到这两个系统。
三、关于焦虑问题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王康才的外语焦虑(FLCAS)在大学生中的测试发现:我国大学生外语焦虑主要包括担心、紧张不安、害怕说英语和害怕课堂: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外语学习水平显著低于国外学习其他外语的大学生,这可能跟他们外语学习的经验有关。
郑希付、高宏章对考试焦虑的认知因素研究表明,考试焦虑倾向与将自己成功与偶然因素和运气相联系,将失败与命运、能力等恒定因素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