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B半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之前,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B保证增长率:又称均衡增长率,是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人口变动的前提下,使企业家们感到满意的均衡增长率。

B北欧模型:由瑞典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的,用以研究经济幵放型小国的通货膨胀问题的模型,该模型强调的是结构因素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着重分析的是一个幵放型经济的小国如何受到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问题。

C菜单成本:曼昆认为,经济中的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策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阴滞了企业调整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

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曼昆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并将其定义为调整价格的成本。

D单一规则: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公幵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F非市场出清:是指在出现需求冲击或供给冲击后,由于工资和价格存在粘性,供求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F风险升水:由违约风险产生的利率差额叫风险升水,其含义是指人们为持有某种风险债券所需要获得的额外利息。

G高能货币:它是指非银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它们之所以被称为高能货币,是因为一定量的这样的货币被银行作为准备金而持有后可以引致倍的存款货币。

G管理货币:是指由国家控制其发行条件的货币,或者准许这种货币兑现为商品货币,或者采取其它方法使其与某种客观标准相联系,以保持一定的价值。

H合理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利用的信息,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判断,形成切合未来实际的预期。

H 合同指数化:它是指长期合同应包括名义价格可以自动调整以抵消通货膨胀的条款。

它的实质是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契约按实际量而不是名义量来缔结。

H 货币目标公布制:是指中央银行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向公众下一年度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控制指标,作为下一年度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准绳。

J 计算货币:是指一种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它表现为一种计算单位,这种计算单位用符号或称号来表示,经济生活中的债务和一般购买力就是通过这种计算单位的符号来表现。

J 简单预期:又称静态预期,它是指那种权以即期的某一变量为参数决定下期的活动。

J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

J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J 金融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存在,、各自的性质、分布及其相对规模。

J 金融控制:是指中央银行按照各种法规,按货币政策的要求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进行引导、调节、限制和管理的总称。

J 金融相关比率:它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一国现有金融资产的总值与国民财富的比例,它是用来衡量金融上层结构规模最主要的尺度。

J 金融抑制:指政府当局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和人为压制得率、汇率的现象。

J 金融作用力:它主要是指金融对整体经济运作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力,一般通过对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总量的影响及其作用程度体现出来。

J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K 卢卡斯—拉宾供给函数:它是卢卡斯和拉宾提出的以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策之间关系为基础的总供给经济函数,根据该函数,由于合理预期的存在,可预测的政策是不能对实际经济运作产生效果,总产出将维持在自然产出水平不变。

L 拉弗曲线:供给学派用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当税率从零开始升高时,税收也随之上升:当税率超过某个临界点时,由于过高的税率对税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税收总额不升反降,最终在税率达到100%时税收额降为零。

L 利率风险结构:指相同期限的债券与不同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债券所承担的信用风险的大小对其收益率的影响。

L 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的债券或贷款在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规定等因素作用下各不相同的利率间的关系。

L 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

L 流动性:指一种金融资产转换为货币而不会使持有人遭受损失的难易和快慢程度。

L 流动性升水:由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利率差额。

L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至一定的低水平时,因利息收入太低,致使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

此时金融当局对利率无法控制。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货币需求就脱离了利率的递减函数这一轨迹,流动偏好的绝对性使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失去了利率弹性,此时就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L 流动性效用:它是指对于个人或企业来说,持有货币既可以用于日常交易的支付,又可以应付不测之需,还能抓住获利的机会,这就是货币所提供的流动性效用。

L 流动性抑制;如果借贷市场不完善和个人未来收入不确定,就会使人们的消费计划受流动性抑制,表现在限制家庭借钱超前消费,其结果是推迟消费并增加了储蓄。

L 伦巴德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指定证券为担保的短期贷款。

N粘性:指工资和价格在外部冲击下不是不能调整,而是调整十分缓慢亨要耗费相当时日。

Q渠道效应:在发展中国家,货币与实际资本之间在相当范围内是同方向增减的。

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相辅品。

正是这种互补性,使货币成为投资的一种渠道,资本积累就可以通过这条渠道而发生,当货币需求增加时,实质资本生产率也会相应提高。

货币与实际资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被称为渠道效应。

R 人力财富:它是指个人获得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和技术,其大小与受教育的程度紧密相关。

R 人民股票:是指能够吸引全体人民都能够购买的小面额股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本企业职工和低收入者给予优先和优惠,以充分体现该股票的“人民性”。

S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指在国家保护和维持的社会经济秩序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全部有机效能,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与个人自由达到完全协调一致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S 社会政策:由新剑桥学派提出,是一种改造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使之合理化和均等化的政策,用以治理通货膨胀。

S适应性预期:这种预期是在信息不充分时,根据过去预期的偏离程度,凭自己的经验或记忆,结合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修正对未来的预期,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经济形式。

S 时滞效应:它是指货币政策行动与其效果之间的时间距离,它不仅表现为行动与效果之间存在时间差距,而且表现为传导过程中初始效果与最终真实效果之间存在差异。

T 通货比率:指公众所持通货与活期存款的比率。

通货比率的大小与货币乘数的大小成反方向变动。

T 通货膨胀缺口:一旦总需求超出了由劳动力、资本及资源所构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时,总供给无法再增加,这就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通货膨胀缺口,使物价上涨。

T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

W外在融资溢价:由于不对称信息和其他摩擦因素的存在,干扰了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出现了外部筹资的资金成本与内部筹资的机会成本之间裂痕加大的情况。

这种裂痕被新凯恩斯主义称为外在融资溢价,它代表净损失成本。

X 现金余额:人们用通货形态保持的实物价值称为实物余额,与保持的实物价值相应的通货数额叫现金余额。

X 心理预期:是预期理论的一种,它的和要参数是人们的心理因素,例子如根据人们的嗜好、兴趣、习惯来预期未来的变化。

X 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难以统筹兼顾时,需要对其进行主次排位,即根据经济形势来判断哪一个问题最为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据此决定将哪个最终目标放在首位,其他目标只要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就应该暂时服从于这个目标,这种选择就叫相机抉择。

Y 银行最优利率:当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相抵消时的利率是银行的最优利率,此时银行的收益达到最大化。

Y永恒收入:它是弗里德曼提出的一个概念,表示一个人所拥有的各种财富在相当长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流量,相当于观察到的过去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Y有效需求: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机需求构成。

Y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Y预期通货膨胀:是指由公众预期行为的提前性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即由以往通货膨胀造成的预期,成为以后通货膨胀的原因。

Z政策无效性命题:指预料中的政策,对经济周期无影响,只有预料外的政策才对经济周期有影响。

Z中立货币:货币的中立性是指货币通过自身的均衡,保持对于经济过程的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使经济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仍由实物因素决定其均衡。

Z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所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致时的利率,从而大致相当于新形成的资本之预期收益率的利率。

Z自然增长率:是将人口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考虑在内的经济增长率,它反映的是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所容许的最大经济增长率。

A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A、咼利率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A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C、货币政策伸缩比工资政策更容易A按凯恩斯的理论,除了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主要靠()支持赤字财政政策。

C、发行公债A按效率工资论,下列正确的是(D) o D.工资增加对平均效率的影响是递减的A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B、利率是经济中的重要变量A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治理通货膨胀的首要措施是()o D、社会政策A按新凯恩斯学派利率理论,下列正确的是(B)。

B.当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利率高于银行最优利率A按照麦金农的观点,经济自由化存在一最优次序。

(A) 改革措施应最先实行。

A.平衡财政收支A按照帕廷金的四个市场模型,决定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可以表述为(D) o D.名义货币供给等于物价水平和实际货币需求的乘积A按照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货币市场的过度需求(B) o B.等于其他市场过剩供给的总和Z自然利率:借贷资本之需求于储蓄的供给恰恰相一B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通常是在()的作用下达到均衡。

B利率和配给B 被新奥国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弗莱堡学派推为代表人物的经济学家是()。

A、哈耶克B 北欧学派关于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的研究着重考察的是()因素。

D结构方面C 储蓄生命周期论由()提出。

D莫迪利亚尼C乘数的概念最早由()提出。

C 卡恩C 从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可以推出,陡直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表明未来短期利率预期(B)。

B.上升C 从商品货币、纸币、支票到正在发展的电子货币,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有降低(A)的激励0 A. 交易成本D当消费倾向增加时,关于IS-LM 模型中IS 曲线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