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作业3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作业3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题目】:【专题讨论】结合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专题讨论(异同点)?考核目的:这是一道讨论题,希望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交互和同学们之间的协作学习与相互启发,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国家干预阵营内的经济学家们在货币金融理论领域内的主要观点和主张的认识,为以后更好的研究其他金融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要求:(1)认真研读教材第2~~5章的教学内容;(2)了解各学派产生的经济背景;(3)掌握各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的特点;(4)由辅导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讨论,每组以5~8人为宜;(5)进行一定的文献调研;(6)讨论结束后每人完成一篇不低于600字的作业。

解题思路:(1)讨论应从国家干预主义的理论特点入手;(2)分析各学派在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利率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储蓄理论等方面的不同之处;(3)清楚其在货币政策主张上的特点。

答:(1)在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的“停滞膨胀”局面的现实挑战,和经济学内部对以美国“新古典综合派”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严重激烈争论之后,80年代出现了一个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新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这个学派的出现及其以后的迅速发展,似乎使人们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席卷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之时,看到了已经失势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重振其雄风的希望。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凯恩斯的基本经济信条,以其独辟蹊径的研究方法和新颖的理论观点来复兴凯恩斯主义。

其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其部分理论已经被写进了西方的教科书。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英文名称是New Keynesian Economics。

“新凯恩斯学派”的英文名称是New Keynesians ,New Keynesian Economists或者New Keynsian School。

不过,应该注意,这些名称与Neo-Keynesian Economists的区别。

后者一般指托宾、莫迪利安尼、索洛等经济学家或者指罗宾逊夫人、卡尔多、帕西内蒂、斯拉法等经济学家。

现在,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 Keynesian Economics) 相对应的是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Original Keynesian Economics ),同新凯恩斯主义者(New Keynesians )相对应的是原凯恩斯主义者(Original Keynesians )。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主要成员为:哈佛大学的格雷戈里.曼丘和拉里.萨默斯,麻省理工学院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和朱利奥.罗泰姆伯格,哥伦比亚大学的艾德蒙.费尔普斯,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洛夫和珍妮特.耶伦,斯坦福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里茨,威斯康星大学的马克.格特勒,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本.伯南克等人。

格雷戈里.曼丘和戴维.罗默主编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两卷本,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代表性论文集。

一、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由来和发展1、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经济体系中,价格和工资是刚性的,市场是非出清的,产品市场存在过剩产品,劳动市场存在过剩劳动供给,所以,失业和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

他们认为,失业和生产过剩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但是,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自行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政府干预才能消除生产过剩和失业。

另外,由于根据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制定的自由放任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对解决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导致了凯蒽斯经济学的出现。

根据凯恩斯经济学制定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在实践中似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这使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受到了西方各国政府的欢迎。

而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主义的新思潮也由此兴盛起来,并逐步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统治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古典综合派把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综合”在一起,试图弥补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漏洞,也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能够适用于战后非萧条的经济情况,并且研究资本主义如何在长期中稳定发展和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萨缪尔森《经济学》一书在1948年的出版,标志着新古典综合派正统地位开始形成。

新古典综合派的特点是,企图撇开凯恩斯与古典经济学的分歧,把二者“焊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战后25年的时间里,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传播和西方大多数国家经济的顺利发展使西方大多数经济学家似乎都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的信徒。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成了官方经济学的正统,成为官方长期中制定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工具。

当然,从实际上看,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对于缓和经济危机、减少失业、促进经济增长也的确起过比较重要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原凯恩斯主义开始衰落,长时期里的经济学“共识”的时代归于结束。

在经济发生“停滞膨胀”的局面下,被新古典综合派在综合时所忽视的方面,却导致了该学派的衰落。

一般说来,使新古典综合派出现衰落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1)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不能解释滞胀现象,陷入尴尬境地;其对策也不能解决滞胀问题,陷入两难局面。

(2)由于理论的缺陷,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包括像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不能解释和解决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3)受凯恩斯主义理论倡导的鼓励消费不鼓励储蓄与节俭的风气,使社会积累迟缓,资本形成缓慢,这也使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受到怀疑。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正是在新古典综合派逐渐失势,反对派别林立的形势下逐渐产生的。

这也是经济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两大思潮进行激烈争论过程中,在两大思潮内部形成的。

在风行一时的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潮内部,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等。

而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内部又有货币经济周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之分。

在遭受冷落的原凯恩斯主义的阵营中,一些被帕金(M. Parkin)称为“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中青年经济学家反对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继续坚持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

他们采用了许多新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对各种有用的经济理论观点,甚至包括论敌的理论观点兼收并蓄,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见解,推动了凯恩斯主义的研究。

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破土而出了。

新凯恩斯主义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继承,而是对其进行了批评、继承和发展。

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模型在统计检验上是失败的。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的统计数据未能证明IS-LM模型和菲利普斯曲线结合所说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

这给了原凯恩斯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另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原凯恩斯主义理论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违反了微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人是理性的假定的指责,从理论上动摇了原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学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了各派经济学家的理论精华及有用的概念、论点,有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原凯恩斯主义。

格林沃德和斯蒂格利茨认为,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三个方面是一致的:(1)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着过剩劳动供给;(2)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3)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中是重要的。

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差别是,新凯恩斯主义在分析中引入了原凯恩斯主义所忽视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假定,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所强调的理性预期假设,试图给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基础。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当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的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使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这时即便有理性预期存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也有积极作用,也会影响产量和就业。

2、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的软弱无力。

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是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

原凯恩斯主义用需求不足和名义工资刚性解释失业的存在和持续,但是,没有很好地说明名义工资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者批评原凯恩斯主义说,“原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微妙之处是当它在考虑失业时,几乎不讨论劳动市场。

”原凯恩斯主义既没有很好地说明名义工资刚性的原因,也没有说明价格刚性的原因。

新古典综合派在“综合”时,也忽视了微观经济基础。

尽管萨缪尔森等人把“古典的”微观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结合在一起,但是,其“综合”是很机械的,缺乏有机的联系。

莫迪利安尼、乔根森和托宾等人虽然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消费函数、投资需求和货币需求,但是,他们的分析都只是局部均衡分析,也未能真正解决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明确地将微观经济理论作为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

保持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一致性与相容性,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优点。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它动摇了原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开辟了西方经济学家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新思路。

但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过分追求理论结构和分析方法的完美性,忽略经验检验,以至其市场出清的微观分析和政策无效性结论完全脱离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进展和不足与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给了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发。

新凯恩斯主义者运用新的方法和思路对劳动市场、产品市场和信贷市场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宏观经济波动和失业的原因。

新凯恩斯主义者用工资与价格的粘性代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和价格刚性假定;以工资与价格的粘性与非市场出清假定,代替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工资和价格弹性与市场出清假设,并将其与宏观层次上的产量和就业量问题相结合,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3、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和特点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假设是非市场出清。

这个假设使新凯恩斯主义同原凯恩斯主义有了相同的基础。

非市场出清的基本含义是,在发生供给冲击或者需求冲击后,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地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而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市场出清。

在重新达到市场出清之前,市场就处在非出清的非均衡状态。

新凯恩斯主义者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上的重要区别是:(1)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和价格有粘性,也就是说,工资和价格是可以调整的,但是调整得十分缓慢,而且耗费相当的时间。

(2)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一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逐效用最大化。

这一假设源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

二是理性预期的假设。

该假设来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的假设,使新凯恩斯主义突破了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否认新古典经济学的“二分法”,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上的不完全性是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