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宇宙看地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2课时地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1、解释了宇宙的概念,特点,组成,分析了天体和天体系统,介绍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3、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层次,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分布。

综合思维:结合航天资料,学会分析航天基地建设条件。

学会综合分析宇宙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分析太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认识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特殊性,增强学生爱护地球的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宇宙环境的影响,增加宇宙环境保护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户外观察和生活体验,学会判断天体,了解太阳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学会分析地球以及宇宙其他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于我们而言熟悉又陌生,熟悉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陌生因为我们对它的了解不多。

在茫茫宇宙里,地球是一颗普通的星球,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

【新课讲授】
一、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与其他七大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

1、八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结构特征
与其他类地行星体积、质量、密度、组成物质等相似。

二、地球的特殊性
分析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

1、外部条件
(1)、太阳正处于中年期,状态稳定,给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光照。

(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给地球及其他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

2、自身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中形成了地球适宜的温度。

(2)、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吸引了一定的气体,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3)、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原始地球重力收缩,是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产生水汽,地球近地面平均温度约15℃,比内部温度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使地球上有液态水。

【合作探究】生命存在的条件
1、阅读下边的表格,地球的哪些物理性质有利于地球生命的存在?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是地球形成了适宜温度;质量、体积适中,吸引大气,形成适宜呼吸的大气;地表温度适宜,有利于液态水的形成。

2、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2015年NASA的研究团队让我们对火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7月,发现火星上有水合盐类,证实火星上有液态水的存在,而液态水是生命的关键。

10月,发现火星之前可能存在一个持续了万年的湖泊。

11月,发现被太阳风吹走的火星大气。

火星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

物理性质与地球接近。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