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
发表时间:2010-10-22T16:57:36.96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10月第1期供稿作者:韩丽伟[导读] 文化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外延。
Levin 和Adelman (1993) 认为 “文化是一座冰川”。
韩丽伟(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经历了从以前简单强调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边缘到现在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的过程。
英语的词汇数量大,一词多义现象的普遍存在,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一大问题。
简单地记忆单词是较为枯燥的过程,怎样才能让单词的学习有趣,生动并且高效,一直是英语教师期望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从文化语境理论出发,对于英语词汇教学进行探讨,希望对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文化语境,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一引言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借助语言分享着共同的经历 ,表达自己对事物和周边世界的看法;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媒介,语言也被用来创造经历 ,并被来自同样文化背景的人所理解;同时,语言的自含性使它本身就带有文化的烙印,人们用之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文化身份。
外语教学所面临的任务具有形式和意义两个层面。
因谴词造句受语言使用的文化语境所限,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教师是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通过语境教授语言以及语境究竟包括哪些维度呢?
二理论探讨
(一)语境的概念
根据 Kramsh 的语言习得理论,语境包含五个维度:
1、语言的形式层面(linguistic context)。
某一语言形式的采用取决于它在文本中的位置,它需与前后的语言要素保持形式上的连结。
2、语言的情境层面( situational context)。
语言形式的采用取决于言内之力以维持语篇的连贯。
语言意义的实现还取决于交际的外在因素。
3、语言的互动层面 ( interactional context)。
语境的产生或是因为说话人在彼时彼刻所作的个人选择,或是由于说话人基于共同的经历、世界观及对交际互动的共识而做出的推测。
4、语言的文化层面 (cultural context)。
Flower 把该语境称为“已有知识的丰富积累”。
语言不仅仅是种个人选择 ,更是人们所处社会和集体知识积累的体现 ,是社会生活的隐喻。
5、语言的互文层面 ( intertextual context),即文本之间的关联性。
就学校教育而言,学习者的学习经历与我们文化所约定俗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相关联。
综上所述 ,语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通过对话交流、了解彼此的知识积累,最终达成意义的沟通。
语境是语言作为语篇和社会实践的共同架构。
(二)文化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
文化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外延。
Levin 和Adelman (1993) 认为 “文化是一座冰川”。
一小部分裸露在水面 ,而大部分却浸泡在水里。
文化决定了跨语言交际的成功与失败。
在这里显形文化或表层现象的背后,存在着人类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或为隐形文化。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探索在表层文化之下的深层文化,即一个社会潜在的态度、信念和价值。
随着人际意义变化,对文化的认知也将产生变化。
如下面这段话所使用的词汇和句法都很简单,但缺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者往往不能一眼看懂其深意: Mr .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at 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 I hope he wi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这里,white 表示“忠实可靠”, green 表示“病容”,blue 表示“沮丧”,in a brown study 表示“沉思”,in the pink表示 “健康” (胡文仲 1995 :323)。
由此看来,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语言学习与文化习得必须同步进行。
如何在文化认知中调整好人际意义,是一些简单化的训练课程不能涵盖的内容,却是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应该重视的领地。
三结论
文化语境无处不在,它的普遍性确立了它的绝对性。
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除了学习它的字面意义外,还要重视它的“内涵义”。
特别是其中的联想意义。
不仅要了解英汉联想意义的重叠,还要清楚联想意义的配合错误。
此外,联想意义的差别更是我们在教学时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因为文化不仅贯穿了社会群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同时 ,它还潜伏在人们的思想之中。
这些看不到 ,摸不着的东西,其实正是说明社会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据,这些潜伏的文化将一个民族的显形文化组织起来,形成独特的种族特点和规范,指导着不同的民族从事不同的生活和生产实践。
语言是一种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的本质特征。
结构主义语言学只研究语言的符号层面(即形式和结构),而以文化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既研究语言的符号层面,又研究语言的交际层面(即内容和功能)。
所以,我们只有通过交际教学法把文化语境与词汇教学联系起来 ,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对语言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 Kramsch C.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Leaning[M] .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 Kramsch C. Language and Culture [M] .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98.
[3]Stern 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83.
[4] Hymes D. Founda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 :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 M ] . Philadelphia : University of Philadelphia Press , 1974. [ 5] 张红玲.从跨文化角度看中国外语教学改革: 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A] .吴友富.外语与文化研究[ C]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01. 332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