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营监管办法_最新修正版

深圳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营监管办法_最新修正版

深圳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营监管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营监管,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公众利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营业务的企业(以下简称运营方)及其运营监管部门(以下简称监管方)。

第三条市城市管理部门负责特区内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的运营监管工作并监督、指导特区外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的运营监管工作。

宝安区、龙岗区城市管理部门负责辖区范围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的运营监管工作。

第四条监管方向运营方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派出监管小组,代表监管方行使监管权力。

第五条运营方只能接收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非经市城市管理部门同意,不得接收处理其他垃圾。

第六条运营方应保证垃圾称重计量系统正常运作,如实记录每辆垃圾运输车的进厂日期、时间、车号、垃圾来源、单位、重量等数据,并将上述数据每日报送监管小组。

垃圾称重计量的结果,应由监管小组组长和运营方授权代表共同签字确认。

运营方应聘请有资质的机构至少每半年对垃圾称重计量系统的准确性进行一次校准检查。

监管方有权请有资质的机构对垃圾称重系统的准确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运营方应予以配合。

第七条运营方应保证整个卸料大厅的地面干净、整洁,保持垃圾料坑处于负压状态,保证运输生活垃圾的车辆正常、有序、安全地出入卸料
大厅。

第八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焚烧炉内应处于负压燃烧状态,炉膛内烟气在不低于850℃的条件下滞留时间不小于2秒,炉渣热灼减率应控制在5%以内,油、石灰、活性炭等耗材按国家规定添加。

第九条运营方必须对烟气、污水(含渗滤液)、恶臭污染物等进行处理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同时做好排放记录。

第十条运营方应保证飞灰在整个厂区的所有环节内保持密封状态,并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规定单独收集、运输、处理。

运营方自行清运炉渣的,应确保炉渣在运输全程处于密闭状态,并运送至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填埋处理或采取其它无害化处理措施。

第十一条运营方应制订对烟气、污水、恶臭污染物、噪声等的监测计划,除自行对以上项目进行例行监测外,至少每半年聘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一次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送给监管小组。

监管方有权请有资质的机构对上述项目进行监测,运营方应积极配合监管方的监测工作。

运营方应聘请有资质的机构至少每半年对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的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准确性进行一次校准检查。

监管方有权请有资质的机构对运营方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准确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运营方应予以配合。

第十二条运营方应指派人员对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进行环卫保洁和厂区绿化,并落实防四害措施。

第十三条运营方应对员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紧急处理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第十四条运营方应于每年一月份将本年度的设施、设备检修计划报送至监管方,监管方批准后,运营方按照已批准的检修计划实施检修工作。

设施、设备检修计划确需变更的,须重新报监管方批准。

因检修和保养需要,特区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报经市城市管理部门书面同意,特区外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报经所在区城市管理部门书面同意,运营方可对其采取局部关闭或整体关闭措施。

如特区外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关闭导致生活垃圾需要跨区调运处理的,其关闭措施的实施还要报经市城市管理部门书面同意。

第十五条遇有危及生命安全的突发重大事件或者不可抗力时,运营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关闭部分或整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同时必须在半小时内向监管小组口头报告,12小时内向监管方提交书面报告。

运营方应采取应急抢修措施尽快恢复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行。

第十六条运营方应向监管方提供发电量数据、烟气排放数据、污水排放数据、炉温日变化曲线、垃圾焚烧量、主要耗材的消耗量(油、石灰、活性炭等)、炉渣和飞灰的外运量、炉渣热灼减率数据等资料。

第十七条运营方向监管方提交资料应遵守如下规定:
(一)每个工作日上午10:00时前向监管小组提交本厂前24小时的日报表;
(二)每月第五个工作日前向监管小组提交本厂上月的月报表及本月的生产运营计划;
(三)每年度一月份第二十个工作日前向监管小组提交本厂上年度的年度报表及本年度的生产运营计划。

第十八条监管方依照《深圳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营监管评分表》,对运营方的运营状况实施评分。

评分周期为一个自然月,一个评分周期总分为100分。

监管方对运营方在运营过程中的未满足生活垃圾处理质量要求的项目予以扣分,每扣1分则扣除该月应付给运营方的垃圾处理费的1%。

如运营方存在虚报垃圾处理量数据、虚报环境指标等弄虚作假行为的,除按规定扣分扣费外,监管方还可以进一步采取惩罚性扣分、扣费措施。

第十九条下列材料可作为监管方对运营方实施扣分的依据:
(一)权威部门、中介单位监测报告和数据;
(二)现场拍摄的照片或录像;
(三)监管人员的现场记录;
(四)运营方与监管方共同监测的结果;
(五)历史记录;
(六)其他足以证明的材料。

第二十条每月第五个工作日前监管方与运营方双方代表对上月监管工作进行总结通报,并由监管方授权代表和运营方授权代表对上月应扣垃圾处理费共同签字确认。

第二十一条监管小组应对一个记分周期的运营情况编制月度运营监管报告,报市城市管理部门。

第二十二条监管小组现场发现运营方有违规行为的,可现场制止,并通知运营方联络员,双方对事件达成统一认识后,运营方需及时组织整改,并在二个工作日之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情况报送监管小组。

第二十三条特区内成立以市城市管理部门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营监管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特区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营监管过程中的出现的扣费争议事项和其他重大事项。

协调小组主要成员由市城市管理部门和运营方有关人员组成。

宝安区、龙岗区各成立以本区城市管理部门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营监管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本区范围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营监管过程中的出现的扣费争议事项和其他重大事项。

协调小组主要成员由区城市管理部门和运营方有关人员组成。

第二十四条监管小组及其成员要做到公正监管,遵守监管工作程序,为被监管单位保守技术与业务秘密。

监管小组成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有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