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答案
③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和反衬。颔联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极 言天地之大,与尾联沙鸥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此时孤苦伶仃的形象。
4.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考点:思想情感 ) 答:①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满腹才华,而四处奔波,得不到朝廷重用,②刻画出了一个孤苦伶仃的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 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① 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 ② 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 , ③ 流露出
⑤ “争 ”字和 “啄 ”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 ⑥ 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
“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 ” 也可)。
3.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 词语加以说明。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 ② 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③ 。
注: ① 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 摩挲:用手抚摸。 ③ 钓舟:指行舟。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别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 其中一种得 2 分,两种得 4 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
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 出开阔明朗的意境。
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别写静景动景,既表现
JL 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写法三:虚实相生。如第三四句将 “摩挲沙边柳 ”与想象柳树 “成阴系钓舟 ”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 “几处早莺争暖树 ”的 “争 ”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 ① 运用了拟人手法; ② 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 ③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④ 表现
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每点 1 分,共 4 分)
“新燕 ”——燕是春的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
1. “社 ”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 在绍兴, 社是一种区域名称, 社中每年所演的 “年规戏 ”称为 社戏
。
2.诗中哪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丰收、富庶的景象,并反映了农家安宁平和的生活情景?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②
。(4 分)
【答案】 ⑴ 电掣( 2 分)
⑵ ① 热爱或怀念( 1 分)结合 “数梦,谁护,清晰记得时间:猿啼月落时 ”分析( 1 分); ② 惆怅或遗憾( 1
分)结合 “时光飞逝,年华老去,不能再临,谁护 ”分析( 1 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示例 1:“早莺 ”——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 节特征。或: “早莺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
示例 2:“新燕 ”—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或: 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社日 王驾
① 对官场的厌倦; ②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 “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 ③ 回家的喜悦; ④ 想归隐; ⑤ 为另有理
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
的沙鸥。 【试题】 1. 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考点:锤炼语言——炼字 )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③点出该
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① " 垂 " 和 " 涌 " 在这里都是动词,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
②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身居船中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首联的画面,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 考点:意境、画面 ) 答:这一联是诗人“旅夜”的场景: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
① “应知 ”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观臆测, ②生动地表现出 “我 ”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 边突出的岩石。 1. “石矶西畔问渔船 ”中的 “问 ”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 (意近即可) 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形象,③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飘泊无依、孤独落魄的感伤。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汇总
(一)、评价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
联描写了
(景、人、事、物) ,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
的
(情感、理想、志趣) 。
(二)、体会意境
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 +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 +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 、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句通过 “梅花 ”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咏梅》中 “零
意象:暮霭、芦苇、田野。 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2. “离人独上洞庭船 ”一句中的 “独 ”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① “独 ”是独自的意思, ② 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 ③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
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3.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考点:写作技巧 )
答:①从修辞手法上看:诗人把在此时此景的自己比作天地间孤苦无依的一只沙鸥,运用了 比喻;此时的自己像什么呢?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
②从抒情方法上看:尾联触景而生情,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 +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诗中人物形象)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赏析技巧
点手法 +析诗句、点意境 +明情感
(四)、锤炼语言
抓词语、释含义 + 描景象 +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点作用、思结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辛, ④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梦至苍溪
(宋)陆游
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
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
【注】诗序: “自春来,数梦至苍溪,五月十四日又梦。 ”苍溪在四川,杜甫曾在此题诗。作此诗时作者八
十二岁,与苍溪相隔万里。
1 .诗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一个词是
。
2 .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①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班级:初三( 10) ★★★古诗词鉴赏四大典型题★★★
姓名: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原野辽阔,天
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 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像什么呢?活像是漂零天地间的一只孤苦无依
3.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家家扶得醉人归 ”的场景。 只要能生动表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和社日热闹欢乐的场面即可。
(或者是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等方面来刻画也可以。
杂诗
1.
本诗语言有何特点?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本诗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 2. “应知故乡事 ”中的 “应知 ”一词用得好,为什么?
对故乡的依恋。
夜归丁卯桥 ①村舍 许浑 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 ③ 低水槛 ④ ,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 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 2 分)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 _______、 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2. “桥响犬遥吠 ”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庭院 紫蒲
氛围:宁静。
分析: ①以声衬静, ② 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3.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 ,对该诗进行赏析。 (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