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煤气发生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煤气发生炉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煤气站的煤气发生炉选用济南黄台煤气炉有限公司制造的一段式Φ3.0BZ—Q型发生炉。
技术规格炉炉膛内径 3.0 m炉膛横截面积 7.07 m2水套受热面积 29.2 m2水套工作压力O.294(Φ3.0BZ-3Q)MPa水套蒸汽产量~550 kg/h燃料块度6~13、13~2525~50 mm燃料消耗量2000~2670 kg/h煤气产量6000~8000 Nm3/h煤气热值(低)5225~5670 KJ/Nm3炉出口煤气温度400~550 ℃炉出口煤气压力<1470 Pa炉底鼓风压力<6000 Pa鼓风饱和温度50~65 ℃软化水耗量~800Kg/h探火孔蒸汽压力0.294 MPa灰盘转速0.15~1.5 r/h灰盘传动电机功率5.5 KW液压站电机功率2.2 KW可编辑精品二、煤气站工艺流程图装载机三、生产前的准备及检查煤气发生炉在投入正式生产前,应在安装、调试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如下工作:1、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并考试合格。
配备生产、维修、防护及管理人员。
2、以国家标准规范为依据,结合本厂实际情况,制定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岗位责任制,准备好运行记录及有关统计报表。
3、购买检测用的仪器、仪表和操作及维修用的工作器具、安全防护用品。
4、按技术要求,供应合格的气化原料,确保电、蒸汽、生产水、软化水的正常供应。
5、对全部设备、管网阀门、电器仪表系统各种安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使其进入生产状态。
四、煤气发生炉操作规程1、点火1.1发生炉点火的必备条件必需在空车联合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点火,亦就是说必需具备下列系统的正常运转。
(1)上煤系统能正常运转。
(2)煤气炉加煤机能正常运转。
(3)煤气炉出渣系统能正常运转。
(4)煤气炉的生产水、循环水和软化水能正常供给。
(5)煤气炉的鼓风系统能正常工作。
(6)煤气加压系统能正常工作。
(7)电力供应正常。
(8)仪器、仪表、控制装置和信号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9)外来蒸汽供应正常。
(10)电捕焦油器空载试车完成。
1.2发生炉点火的具体要求(1)点火用的材料:煤灰渣:9~10m3,粒度25~50mm,含碳量<10%木柴:350~450kg,直径20~60mm,长500~1000mm破布、旧棉纱:~50kg柴油:~50kg自制火把:若干支(2)煤仓储好合格煤。
(3)装渣前向炉内鼓风5~10分钟,以驱除炉内的潮气。
(4)将渣块装入炉内呈馒头形,中心高出炉箆顶部200~300mm。
(5)将木材装入炉内呈馒头形,分散留风道,小块木材置于风道之上,木材要装均匀结实。
(6)在木材上铺一层旧棉纱或破棉布等,并均匀地到一些柴油。
(7)水夹套注满水,并观察汽包水位计在~1/3处。
(8)灰盘注水400~500mm高,(9)建立各处水封,并保持溢流状态。
(10)将入炉蒸汽阀、空气阀、自然通风阀全部关闭。
(11)封闭人孔,打开钟罩阀。
1.3点火操作(1)打开所有的探火孔,启动鼓风机。
(2)适度打开入炉空气阀、空气放散阀(保持各探火孔有微风即可)。
(3)从探火孔处向炉内多点同时投入点燃的火把,在炉横截面均匀点燃点火物,并从探火孔检查燃烧情况,至确认点燃。
(4)点燃后,逐渐加大风量,观察放散管冒烟情况,排烟呈黑黄色表示点燃成功。
(5)观察炉面,确认木柴全部燃烧,进行第一次加煤,并确认加煤炉出温度。
(6)当炉出温度接近第一次加煤温度时,可进行下次加煤,并适当调节风量。
(7)4-5次加煤后插钎探测,确认火层建立后,开启入炉蒸汽阀,调节饱和温度在55℃左右(具体温度视探钎颜色而定)。
(8)炉出温度升至350℃左右加煤,调节温度、流量等参数培养料层。
含量稳(9)当发生炉压力、层次、温度等参数控制稳定后,取样化验,O2定在0.8%以下,可将煤气送入下步工序。
2、送气2.1送气准备工作。
(1)检查各个部位水封溢流状态。
(2)检查工艺管路的阀门和放散是否处于合适位置。
(3)支起站区到用户室外所有防爆阀。
(4)用户准备工作完成。
(5)各设备管道蒸汽吹扫完毕。
2.2送气(1#发生炉送气操作规程)≤0.8﹪时,准备送气:当探钎炉况正常,化验煤气各成份正常O2(1)用蒸汽吹扫各设备管道,适时停止。
(2)在木柴全部着火后,立即解除双竖管水封,启动冷、热循环泵。
(3)全开洗涤塔放散管,增大入炉风量,关闭钟罩阀,保持烟气全部从洗涤塔放散5-10分钟。
(4)解除隔离水封,全开备用加压机进出口、旁通阀门,开启捕滴器放散阀。
(6)关闭低压总管放散阀,保持烟气全部从捕滴器放散。
(7)若炉出压力较高,炉内燃烧不好,可以适度开启钟罩阀。
(8)待煤气完全合格后,开启准备启动的加压机进出口与旁通阀门。
(9)关闭备用加压机进出口与旁通阀,使煤气通过准备启用的加压机在捕滴器放散。
(10)与用户联系准备送气,启动加压机。
(2#发生炉送气操作规程)≤0.8﹪时,准备送气:当探钎炉况正常,化验煤气各成份正常O2(1)用蒸汽吹扫各设备管道,适时停止。
(2)在木柴全部着火后,立即解除双竖管水封,启动冷、热循环泵。
(3)全开洗涤塔放散管,增大入炉风量,关闭钟罩阀,保持烟气全部从洗涤塔放散5-10分钟。
(4)解除隔离水封和待用电捕焦进口水封,全开电捕焦放散管,保持烟气全部从电捕焦放散5-10分钟。
(5)解除电捕焦出口水封,全开备用加压机进出口、旁通阀门,开启捕滴器放散阀。
(6)关闭低压总管放散阀,保持烟气全部从捕滴器放散。
(7)若炉出压力较高,炉内燃烧不好,可以适度开启钟罩阀。
(8)待煤气完全合格后,开启准备启动的加压机进出口与旁通阀门。
(9)关闭备用加压机进出口与旁通阀,使煤气通过准备启用的加压机在捕滴器放散。
(10)与用户联系准备送气,启动加压机。
(11)涉及电捕焦内容参照电捕焦操作规程执行。
2.3在整个吹扫、送气过程中注意事项(1)整个系统的水封、焦油流淌管,保持溢流。
(2)根据风机频率、炉底压力,维护系统压力稳定。
(3)前段放散关闭前,必须把后段放散开启。
(4)开启任何阀门动作一定要缓慢,以免引起压力波动过大。
3、正常生产时的检查与控制3.1炉内各层厚:(1)中部灰层200~250mm(第一层风帽)(2)火层100~200mm(3)边部灰层400~600mm3.2每隔一小时应插钎探测一次炉况,每次应测相对应的两个孔,测量时间为1.5分钟,拔出后目测钎子颜色,确定灰层,火层厚度及氧化层温度,并做记录,同时抄录仪表参数,不得同时打开三个以上的探火孔。
3.4根据炉内层次和空高严格控制出灰,少出勤出。
3.5操作数据:(1)煤气出口温度400~550±50℃,压力为800~1400Pa。
(2)饱和温度45~65℃。
(3)炉底压力为≤5500Pa。
3.6保持汽包水位在1/3~2/3处,蒸汽压力不超过0.3MPa,每班进行1~2次水夹套排污。
3.7定期检查发生炉各部电机转动设备的运行情况并根据要求及时维护、保养设备。
3.8根据情况及指令要求及时调整发生炉运行参数。
3.9正确及时填写操作记录,做好各设备的点、巡检工作,有不正常的情况及时处理并上报。
4、炉子的转换操作4.1发生炉生产转热备(1)接到发生炉热备通知后,与各用户协调停用煤气(停电例外)(2)开启捕滴器放散阀,逐步降低加压机出口压力,关闭出站闸板阀。
(3)适当减少入炉风量,适度开启钟罩阀。
(4)按照加压机停机程序停止加压机。
(5)关闭捕滴器放散阀。
(6)建立双竖管水封、隔离水封,停止冷、热循环水泵。
(7)检查炉况,加煤并停止除灰,用粘土封闭探火孔。
(8)加大入炉蒸汽量数分钟。
(9)关闭入炉空气阀门,开启空气总管放散阀,停止鼓风机。
(10)关闭入炉蒸汽阀门。
(11)检各处水封溢流状态,确认夹套水位处于合理状态。
(12)确认加压机进、出口阀门、捕滴器放散阀处于关闭状态。
4.2热备炉管理(1)注意汽包水位,蒸汽压力不得超过0.3MPa,各处水封处于溢流状态。
(2)热备用期间严禁打开探火孔。
(3)当炉出温度降低至110~150℃,开启入炉蒸汽阀门,利用自产蒸汽或外来蒸汽吹扫鼓风箱5~10分钟,适度开启自然通风阀,同时关闭入炉蒸汽阀门,根据炉出温升调节其开度。
(4)热备炉每24小时进行一次炉况检查。
(5)关闭自然通风阀,开启汽包蒸汽阀,向炉内送蒸汽5~10分钟,吹扫炉底积存煤气。
(6)启动鼓风机,2~3分钟后适度关闭空气总管放散阀。
(7)开启入炉空气阀门,调节入炉风量。
(8)清除封探火孔粘土。
(9)当炉内温度达到200℃时,适当加入蒸汽,并少量加煤,使饱和温度逐渐提高到所需温度。
(10)测钎测量炉内情况,根据炉况,决定除灰速度、饱和温度、入炉风量、打渣作业。
(11)炉况调节良好后,按照生产转热备操作,将发生炉转为热备状态。
4.3热备炉转生产炉(1)检查各处电气仪表、阀门、水封、机械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等是否正常。
(2)开启汽包蒸汽阀,关闭自然通风阀,向炉内送蒸汽5~10分钟,吹扫炉底积存煤气。
(3)启动鼓风机,2~3分钟后适度关闭空气总管放散阀。
(4)开启入炉空气阀门,调节入炉风量。
(5)清除封探火孔粘土。
(6)当炉内温度达到200℃时,适当加入蒸汽,并少量加煤,使饱和温度逐渐提高到所需温度。
(7)测钎测量炉内情况,根据炉况,决定除灰速度、饱和温度、入炉风量、打渣作业。
(8)当煤气成分合格后,解除双竖管水封,向煤气洗涤系统送气,当炉出口压力低于1500Pa时,完全放下钟罩阀。
(9)启动加压机,向站外送气。
5、正常停炉5.1接生产车间通知后,按照生产转热备程序将发生炉转为热备。
5.2开大蒸汽阀门灭炉,吹扫8~10小时。
5.3当炉出温度低于80℃时,向任意四个探火孔对侧插钎20~30分钟,确认炉内煤炭已熄灭,可以启动除灰装置除灰。
5.4灭炉后打开管路上的放散阀,用高压蒸汽进行吹扫,然后再用空气置换管网中的蒸汽。
5.5停止蒸汽供应,切断电源和水源。
5.6放尽系统各处水封内的残留水。
6、紧急停炉发生炉及其附属设备在运行中遇到有下列情况时必须停炉:(1)加煤装置严重损坏,无法加煤。
(2)水套开裂漏水。
(3)风帽脱落移位。
(4)炉底座,灰盘开裂。
(5)出灰机运转部分严重损坏,无法出灰。
7、停电事故应急处理7.1加压工:(1)关闭出站总阀。
(2)启用应急水源建立双竖管、隔离水封。
(3)关闭加压机进出口阀门与冷却水。
(4)按照停机程序关闭冷、热循环水泵进出口阀门。
(5)确认各处水封溢流处于正常状态。
7.2司炉工:(1)立即开大蒸汽阀门向炉内增加蒸汽,保持炉底压力,防止煤气倒流,同时关闭炉前空气闸阀。
(2)开启钟罩阀。
(3)打开事故给水总阀门,送上汽包事故给水。
(4)关闭鼓风机及进出口阀门,开启空气放散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