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2)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答案】(1)无同类能比;可惜(2)借古讽今;怀才不遇【解析】【分析】(1)“无伦”,“伦”,意为“类”,“无伦”意为“无同类能比”;“可怜”,古今异义,今义为“怜悯”,古义为“可惜”。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贾生才调更无伦”,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无同类能比;可惜;⑵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形式好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就是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和写作手法,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进行。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③,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是作者的自成。
(1)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答案】(1)繁茂、生机盎然的特点。
(2)读出了苏轼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的情怀。
【解析】【分析】(1)“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的意思是:是说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
其中“无限”一词修饰“绿阴”,可见桃李长得旺盛,俨然一片绿意葱葱的景象。
由此抒发了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的情怀。
(2)“莫忘小桥流水”的意思是:不要忘记以前小桥流水的惬意生活。
这是作者遥想当年的闲适自得,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作者油然生出对田园生活的怀恋之情。
故答案为:⑴繁茂、生机盎然的特点。
⑵读出了苏轼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重阳②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注】①陆处士羽: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
②重阳: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1)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这一天有饮酒、________的风俗。
(2)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做具体赏析。
【答案】(1)赏菊(2)皎诗将“九日”俗人喝酒与自己品茗作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或:淡泊高洁);白诗以花喻人,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虽然年老却仍充满少年的活力与情趣,热爱生活。
【解析】【分析】(1)从皎然诗中的“东篱菊也黄”和“谁解助茶香”和白居易诗中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可知,“九日”这一天还有“赏菊”的习俗。
(2)皎然的诗,诗句“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将俗人“喝酒”与自己“品茗”作对比,再加之“赏菊”,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的品行。
而白居易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自喻),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虽然年老却仍充满少年的活力与情趣。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赏菊;⑵皎诗将“九日”俗人喝酒与自己品茗作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或:淡泊高洁);白诗以花喻人,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虽然年老却仍充满少年的活力与情趣,热爱生活。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是对诗歌写作手法和情感的分析归纳能力。
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4.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2)“久住”、“相识”、“欲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解析】【分析】本题考察课外的诗歌鉴赏,考了诗词提炼、诗句赏析;但诗人思想感情这一考点并未覆盖到,题目设置较为一般。
本题难度适中。
故答案为:⑴春风、柳条、藤蔓、黄莺⑵ “久住”、“相识”、“欲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中的景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找出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即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
赏析句子时,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
(1)诗中“齐鲁”指今天的________省,“岱宗”指五岳中的________。
(2)诗中“________”两句为名句,不仅写出了山的________,更表明诗________。
【答案】(1)山东;泰山(2)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高峻雄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真切热爱【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齐鲁”指山东;“岱宗”指泰山。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的理解能力。
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名句的理解掌握,本诗中的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伟,还写出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⑵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理解诗句。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答案】(1)“数片”和“一夜明”。
(2)“洗”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
“轻”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章所表现的重要内容的词语的提取能力。
可从“檐前数片无人扫”中提取“数片”,从“又得书窗一夜明”中提取“一夜明”作为答案。
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考查赏析炼字功夫。
“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
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
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
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
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
故答案为:(1)“数片”和“一夜明”。
(2)“洗”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
“轻”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
【点评】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7.诗歌赏析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
(1)诗中展现的是一幅①________(填季节)风景图,从②_______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处,并简述理由。
A眠 B憩 C玩我选(________),理由:________【答案】(1)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2)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1)“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是写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由漫天飞舞的杨花以及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可知,此诗表现的季节是初夏。
(2)这是一首绝句,要求押韵,故排除B;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结合“笋根雉子无人见”可知,表现的是一种恬淡、静谧的意境,所以此句应是写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亲密和安然,而“眠”字更符合此意境。
故选A。
故答案为:⑴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⑵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
难度不大,考生只要读懂诗歌,稍加分析就能得出答案。
⑵标题考查诗歌押韵特点的理解。
考查的是诗歌的基本知识,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诗歌知识的积累,并且要灵活运用,阐述理由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8.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2)品味颔联中“钟”或“割”字的妙处。
【答案】(1)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似乎在胸中荡漾。
张目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似乎就要裂开。
(2)示例一:“钟”字是凝聚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与秀丽齐聚于泰山,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热爱与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