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刑事诉讼证据规则
第一节取证规则
一、禁止强迫自证其罪规则
1.禁止强迫自证其罪的含义与渊源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意指任何人都没有协助他方证明自己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义务,而且侦控机关亦不得强迫任何人负此项义务。
2.禁止强迫自证其罪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二、证人须履行作证义务规则
证人作证的国家义务
证人作证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
立法原因
制度保障缺失原因
文化传统原因
三、证人特权规则
1.含义及其体现
证人特权规则,又称证人作证豁免权规则,意指公民在法定情况下可以拒绝充当证人或对某些问题拒绝陈述的权利。
主要体现在:
☆禁止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
☆近亲属之间的特权
☆基于公务秘密的特权
☆基于职业秘密的特权
2.证人特权规则的价值基础
3.证人特权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四、令状规则
1.令状与令状规则
所谓令状,是指记载有关强制性处分裁判的文书。
令状规则,则是指执行侦查职能的警察和检察官只有获得了法官签发的令状的许可,方可执行逮捕、搜查和扣押收集证据的任务。
2.令状规则的历史源流与现世体现
3.令状规则的理论基础
☆令状规则是司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的结果,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与精神
☆令状规则体现了对公民基本权利司法保护的原则和精神
4.令状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第二节查证规则
一、直接和言词规则
1.直接和言词规则的含义和要求
直接规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场规则”;二是“直接查证规则”
言词规则又称为“言词辩论规则”,是指法庭审理活动的进行,必须以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
这一规则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参加审判的各方应以言词陈述的方式从事审理、攻击、防御等各种诉讼行为;二是在法庭上提出任何证据材料均应以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
直接和言词规则在刑事审判中具体包含以下几点要求:
☆法庭审判必须在被告人、检察官等亲自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所有提供言词证据的原证人、鉴定人、被告人必须出庭作证;
☆法官对证据的调查和采纳必须亲自进行;
☆法庭审判须持续而集中地进行,一般不得间断;☆从事法庭审判的法官须自始至终地参加审判,不得中途更换
2.直接和言词规则的意义
3.直接和言词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二、交叉询问规则
1.交叉询问的含义
交叉询问,又称反询问,是英美法中在庭审时对证人(包括一般证人、被害人、放弃沉默权出庭的被告人、专家证人等)进行询问的方法。
2.交叉询问规则的内涵
不得质疑己方证人规则
禁止诱导性询问规则
反对复合式问题及其他混乱性问题的规则
3.交叉询问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第三节采证规则
一、关联性规则
1.关联性和关联性规则
所谓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的待证事实有关,从而具有能够证明案件的待证事实的属性。
关联性规则,则是指只有与诉讼中的待证事实有关联性的证据才可以采纳,一切没有没有关联性的证据均不予采纳。
2.两个与关联性规则有关的问题
3.关联性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类似行为事实
品格证据
二、传闻证据规则
1.传闻证据与传闻证据规则
所谓传闻证据规则,简言之,即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传闻证据不得采纳。
2.传闻证据排除的缘由
3.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
4.传闻证据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三、最佳证据规则
1.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
最佳证据规则是英美法中的一项关于文字材料的证据可采性规则,意指原始文字材料作为证据其效力高于其复制品的效力,因而是最佳的。
2.最佳证据规则的历史演变
3.最佳证据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1.非法证据的含义
非法证据,严格地讲应称作“非法证据材料”,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各国对于非法证据的态度
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五、意见证据规则
1.意见证据规则的含义、理论基础与例外
意见证据规则,指的是证人作证只能就自己感知的过去的事实作陈述,而不能将自己的推断和判断作为证言。
2.意见证据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第四节认定案件事实规则
一、补强证据规则
1.补强证据规则的含义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为了防止案件事实的误认,对某些证明力显然微弱的证据,要求有其他证据予以证实才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规则。
2.补强证据规则的历史发展
3.共同被告人口供证明力问题
4.补强证据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二、疑罪从无规则
☆疑罪从无与无罪推定
☆疑罪从无与我国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