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彩色中国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彩色中国


• • • •
1971年,山东 渔民聚在船上 一起学习毛主 席著作。
• 1971年,故宫重新对外开放,围观的市民。
• • • • • • • •
20世纪70年代, 东单菜市场, 市民在春节前 夕购买活禽。 在那时的北京, 只有在重大节 日前夕,才有 活禽供应。
• 20世纪70年代早期,上海第九棉纺织厂的女工在工作的间隙聊天谈笑。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彩色中国
• 这是一批难得一见的记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彩色照片,摄影 师是原《人民中国》杂志摄影记者翁乃强。他拍摄了大量历史题材的彩色反 转片,为我们记录下那个特殊的时代。本组图片选自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彩 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一书。
• 翁乃强原是印尼华侨,1951年回国,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毕业后在《人 民中国》杂志先后担任美术编辑和摄影记者。图为1966年,在游泳活动中, 人们高举“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的标语牌。
• 1969年,天安门的游行队伍。
• 纺织女工在天安门广场欢庆劳动节
• 1966年,翁乃强跟随大串联的学生前往江西等地,重走长征路。图为瑞金沙 洲坝的“红井。当年瑞金的沙洲坝没有水井,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 坪迁来沙洲坝,毛主席亲自带着警卫员定位挖井,让乡亲们吃上了甘甜的井 水。于是,乡亲们给这口井取名为“红井”
• 1966年,大串联的红卫兵在水利工地上向农民宣传毛泽东思想。
• 1968年,知青们刚刚乘船来到北大荒新建的知青点。
• 9广东 • 珠江工厂送青 • 年工人参军。
• 北京的外文印刷厂在印刷毛主席像。
• 1971年,秋收时节的劳作间隙,宣传队员表演数来宝。
• “五一”劳动节, • 孩子们在北京 • 劳动人民文化 • 宫表演节目。
• • • •
1970年,云南 中甸,新联大 队少年阅读毛 主席语录。
• 1970年,毛主席畅游长江四周年之际,什刹海举行纪念活动,少年们背着红 缨枪泅渡。
• 北京颐和园,参加节日聚会的学生。
• 参加天安门广场游行的人们。
• 1976年的天安门广场,人民群众欢庆“四人帮”被打倒。
• 《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 • 像历史》立体书封。
• • • • • • • • • • • • • •
翁乃强最著名 的作品是毛泽 东接见红卫兵、 红卫兵大串联、 北大荒知青、 六七十年代的 天安门广场等 作品。图为20 世纪60年代初 期,北京劳动 人民文化宫的 “五一”劳动节 “大头娃娃”表 演。
•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五一”劳动节,在公园等待表演节目的孩子们。
相关主题